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瑞华,(又名润华)1963年11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著名拳师。安徽省临泉县陈氏小架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被安徽省蚌埠市陈式太极拳小架协会、江苏泗洪县太极拳协会聘为教练。  相似文献   

2.
孙建国 《武当》2007,(1):4-7
序说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亦称“李家三路小架”,武式太极一路中捋架于1857年研创,武式太极二路炮捶于1859年研创,武式太极三路小架由永年广府西街武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畲,于同治壬戌年(1862年)在母舅武禹襄所传拳架基础上,多年苦练研创的第三套高层次功夫架。一路中捋架和二路炮捶,已在《武当》杂志1998年1期至10期系列刊登,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而三路小架一直在恩师所著《秘谱》中保存,多年来从未披露于世,更少传于外姓人,直到我的恩师武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传于永年个别人室弟子。为继承和发扬先辈传统武式太极拳系列完整套路,使恩师所传系列套路真谛免于失传,本人首破家传门规,特将三路小架披露于此,望太极同仁参阅,共研揣摩其奥妙真谛。并对本门传人朱瑶盛、柴剑鸿、金爱平三同志的大力协助整理表示谢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已成为国际瞩目的健身养生运动之首取,是深含中华古老哲学的民族瑰宝。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等太极拳,在各地爱好者的努力下,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探寻诸多太  相似文献   

4.
开合顺其自然,阴阳互为其根,螺旋缠绕,自始至终。该拳架依据阴阳消长之理,遵循自然运动之规律,采用螺旋缠绕之心法,取八卦变化之数,名曰六十四势。顺其一开一合、一屈一伸之自然,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互为其根,“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相似文献   

5.
高原 《中华武术》2005,(3):15-15
在佛山,南北武术交融荟萃,不同门派的武术交流十分通畅。近十多年来,陈式太极拳受到了佛山群众的欢迎,最热闹时同时有来自陈家沟的十多位大架太极拳师傅在佛山教拳。而陈式小架太极拳虽然2000年才南传佛山,却迅速为佛山人接受,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和佛山兼容的民风。  相似文献   

6.
朱瑶盛  孙建国 《武当》2007,(2):11-14
十三、倒撵猴左脚跟拧地,脚尖内扣约90度,右脚向西南方迈半步,脚跟着地后,右脚蹬地逐渐成右脚弓步。两手由拳变掌,左手掌心向下,位于小腹上侧,左手竖腕坐掌,位于左胸前侧,掌心向右,五指斜向上,目视西南方45度角(图41、42)。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22日,太极拳国际研修中心在郑州隆重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是陈氏太极拳传承和发展历程中的新起点。太极拳国际研修中心是一所太极拳专业研修机构和陈氏太极拳小架系统培训基地,中心以传承太极功夫,弘扬民族文化,强健民众体魄,创造和谐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对比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探讨了陈氏太极拳教学的优化改革问题,认为“时空优化”、“情感激发”、“快乐体验”、“客观主体化”等教学新方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新思想,可以提高学生对陈氏太极拳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我国古老拳种之一,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在对太极拳的探讨研究,基本上还处在传统的理论之中。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太极拳的传统理论,也需要用科学原理来说明,太极  相似文献   

10.
一、静:静就是安静,平心静气的意思。学太极拳,首先是思想上的静。练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杂念,做到心中一无所着,一念一无所思。这样,就能做到意志集中,思想为一,心无二用。其次,  相似文献   

11.
《黄庭经》主要分为《黄庭内景经》与《黄庭外景经》,讲道家修炼养生之道,也是国人'气功'养生的功法基础。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编了陈氏太极拳,以他发明的'缠丝劲'为统御,协调上、中、下周身关节,把《黄庭经》导引术主张的静态功法,变成了内静外动、动静结合的太极拳运动,使得《黄庭经》导引术等功法由静练变为动静相结合的练;由...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拳术,以文化拳和哲理拳而著称。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多年来,太极拳得到了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还专门题词太极拳好,太极拳已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3.
邵义会 《精武》2006,(5):40-41
太极球功法是太极门练习内功、增加功力的一种辅助功法。由于师承关系不同,太极门各流派所传太极球功法多有不同,如有放球于石槽中的推揉研摸法,有球贴墙壁揉动法,也有运球于身手中的旋动法等。本门所介绍的太极球功法,是一代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先生当年秘传给我的恩师马虹老师的陈氏太极拳系列辅助功法之一。本人跟随马虹老师多年,并得到恩师传授多种陈氏太极拳辅助功法秘诀。自恩师传我太极球功法后,本人坚持常年操练,并请人特制了一个14.5公斤重的大理石球,用于日常练功之用。平时结合练习太极拳套路,潜心研习太极球功法,拳球结合,相辅相成。经过多年实践,感到自身内气充盈,身腰力厚,下盘稳固,受益匪浅。下面介绍的太极球功练习法,就是本人在马虹老师亲授功法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多年练功体悟加以整理的。现介绍给大家,供同道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钱良  宋晓辉 《精武》2009,(12):47-47
很多太极拳习练者对于陈氏老架一路中“上三步”(也称拗步)的学练感到困惑,初学常有“顺拐”的感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上三步”的攻防含义不太理解,大师们的专著中对此动作的用法介绍很少,偶有讲解,也不尽详细,给此式的教与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人对该动作的用法提出一种解释,且非常容易理解。实践证明,对该动作的教与学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由我父亲陈立宪先生写于1982年9月,在陈氏太极拳练习要领简述之前的文中写到:本简述依陈氏太极拳(小架式)理论,陈鑫拳著为基础介绍,是为给予学习者参与之作用,及做动作之引蒙。  相似文献   

16.
龙浩然 《中华武术》2001,(10):38-38
陈氏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陈氏太极拳已开始在国内一些大城市中传播,并逐渐走向世界,但是国内高等学府中,年轻大学生却习之甚少。长沙交通学院于2000~2001年第一学期起,将陈氏太极拳作为选修课在校园内开出,不想盛况空前,报名选修者期期爆满,大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有近300多名学生,学完了陈氏太极拳简化套路,大家感觉之良好,实在出乎意料。为什么陈氏太  相似文献   

17.
陈氏传统太极拳动作难度大,有些人望而生畏。其原因之一,是很多人在演练陈氏传统太极拳时,胯没有放松,上身不中正,突瞥弯腰,肌肉紧张,致使膝盖受伤,既练不出拳架,更谈不上太极,当然健身效果就更难显示出来,如果没有好的老师指导。久而久之,对陈氏传统太极拳失去信心,甚至还错误地认为陈氏传统太极拳只是年轻人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8.
陈永福1951年出生于西安市,祖籍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二十世。解放前因战争和天灾频发,很多陈家沟人都辗转定居西安,其中有很多太极拳名家。练太极拳已是  相似文献   

19.
(一)概要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静气沉丹田。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神送前手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耳向后听心贴背,舌尖轻挑颚齿间,胸微含、肩里卷,屈臂泛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黄河中下游文化的核心区域,是人类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也是早期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优越的地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瑰宝,其中,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