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育看似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然而.每天对我们来说却都是全新的.不曾预演过的。面对教育中纵即逝的教学时机.如果我们善于把握.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评卷将作文分为两个等级.一个是基础等级,一个是发展等级。作文中有“出彩点”就能提升到发展等级;没有“出彩点”,就会停留在基础等级。要想作文脱颖而出.作文必须有“出彩点”。多年担任高考语文阅卷组长的何永康教授说:凡优秀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考场作文想得高分.必须在“光辉”上下功夫——只有写出“出彩”的作文.才能刺激评阅者的眼球向大脑传递“此文达到发展等级”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程霏 《辽宁教育》2007,(7):26-27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现代教育是而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有差异的群体.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得到关注。新课程改革也把“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而在现实当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往往只关注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和中间群体.对“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关爱他们.真情自有回报。  相似文献   

5.
拥有自我     
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个性,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那是也精神上的坐标轴,使他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灵魂,一个坚定的精神核心。这两种意义上的“自我”都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的,而是在人生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创造的结果。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6.
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校是以教学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书育人是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的基本规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作了“教育性的教学”和“教学性的教育”的理论概括:“教学如果没有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教育”;“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手段的教育”。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指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7.
《中文自修》2008,(7):14-15
你听过美国西部牛仔的故事吧?一天他突然来到了科拉多大峡谷的边缘,感叹道:“上帝,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呢宁”你知道,如果这位牛仔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完成的事情,那么他错了。在这个意义上,大峡谷什么也没发生。同样.科学的发展虽然比大峡谷的断裂快得多,但它是一个渐进过程。它看上去是革命的,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看到这个过程,只看到巨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老师:博博是小班第二学期从外地转到我班的;他是一个特别不爱说话的男孩儿.从来不向老师打招呼,即使老师主动与他打招呼.他也不说话.这使他的父母和我们老师都感到很尴尬。我更是感到惭愧.因为我没能帮助他,我是他的老师,我有责任帮助他.如果我不能帮助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我还配做一个高级教师吗?于是我向他的父母了解情况.并请他们配合.以免对他的今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罚他表演一个节目”这句适,想必不少幼儿园教师都不会陌生。体育课玩“猫捉老鼠”,“小猫,捉不到“老鼠”,教师便建议:“罚他表演一个节目”。智力游戏时小朋友如果没有答对教师的提问,也要罚他表演一个节目。诸如此类,怕是不胜枚举的。据说,这样“罚”的好处很多,一是能活跃课堂气氛。的确,每到  相似文献   

10.
去一个朋友家串门,看见朋友的孩子正伏案学习,当听说他参加自学考试时,我便问他考得怎样,他回答说:“有些题都没有见过,及格把握不大”。问得原因,他才告诉我,因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辅导材料上了,没有系统看教材。他惋惜地说;“如果多看几遍教材就好了。”好在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正在发愤弥补。 听了这个孩子说了个“如果”一词,我想了许多…… 有人说,失败者与成功者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爱说“如果”,后者爱说“如何”,现在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甬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程实施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其不确定性表明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新课标下的学习,已从原来的“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因而应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12.
教学“即兴”.又叫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机敏性、应变力。它是面对意外发生的情况.敏感地洞悉学生思维活力的势态,迅速作出恰当反应,及时采取合理措施的教学艺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中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即兴”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讲过一个很经典的故事. 约翰和汤姆是相邻两家的孩子.他俩从小就在一起玩耍.约翰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他知道自己的优势,自然也颇为骄傲.汤姆的脑子没有约翰的灵光.尽管他很用功,但成绩却难以进入前十名,与约翰相比,他从心里时常流露出一种自卑.然而.他的母亲却总是鼓励他:“如果你总是以他人的成绩来衡量闩己.你终生也不过只是一个‘追逐者’.奔驰的骏马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呼啸在前,但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  相似文献   

14.
一 德育原理告诉我们,个人的品德发展过程,是一个“他律”转向“自律”的过程。“他律”是指个体服从他人的道德判断,“自律”是指个体服从自己的道德信念支配。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果没有个体的自我教育,外界的教育影响就无法通过个体心理内部矛盾起作用,教育就只能成为一种强制性而收效甚微的外在灌输。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颇具危险性的通病是缺乏读书气氛,没有读书的需求。倘若这样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如果一个学生的兴趣仅仅局限于功课,如果一个学生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以外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掌握。如果学生的智力活动只局限在学习教科书里的内容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学生来说就会变成毫无吸引力的、抑郁沉闷的地方,而学习也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苦差事。以上所提问题指向课外阅读过程中学校角色的“缺位”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学的过程”,但是,自学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就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果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果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相似文献   

17.
人物喳喳喳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也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把“他”或“她”认真地当作一件珍品来对待,定能看出不少端倪来哦!  相似文献   

18.
1.Hecuthisfatherdeadinthestreet.误:他把他的父亲杀死在街头。正:他路遇其父却佯装不见。析:cutsomebodydead是习语,意为“不理睬,假装没有看见”。2.Allofthemcan'tspeakEnglish.误:他们都不会讲英语。正:他们并不都会讲英语。析:all,every,both等与not连用,表示“部分否定”,如果要表示“全部否定”,应用no,none,neither等词。如:“他们都不会讲英语”可以说:NoneofthemcanspeakEnglish.3.Hewouldbethelastmantosaysuchwords.误:他是最后一个说这类话的人。正:他决不会说这类话。析:句中的last不是表…  相似文献   

19.
人是教育的中心.但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使人有知识,虽然我们也知道“空无一物的袋子是竖不起来的”。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这样的人是没有生命活力的人,所以.他强调“教育绝非单纯的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相似文献   

20.
一袋父母心     
马相才 《阅读与鉴赏》2010,(6):22-23,55
那年.我在苏北一个劳改农场服刑.有一次送来一个灶河的人.当他看到别人的家属都是隔三差五地来看望.非常羡慕。于是便一封又一封地向家中写信.每月几块钱的“劳改金”全都用在了买信封和邮票上了。可是.半年多过去了,家里也没有人来看他.最后.他终于急了.给家里发了一封“绝交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