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大任务之一.无论是新授课还是高三复习课都很注重这一部分的学习,尤其注重对求曲线轨迹方程的方法的探求和总结以及注意点(指多退少补)的强调.如何将各种方法,方法之间的区别联系,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许多问题都与点的轨迹有关,求解此类问题时,若能用轨迹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往往会使问题迎刃而解.举例说明如下:1 判断位置关系例1 圆x2+2x+y2+4y-3=0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1991年高考题)分析 (1)先求到直线x+y+1=0的距离等于2的动点的轨迹(两条平行直线)的方程.设与直线x+y+1=0平行且距离等于2的直线方程为x+y+m=0,于是|m-1|2=2,得m=-1或m=3,所以l1:x+…  相似文献   

3.
求曲线(轨迹)方程是高考解析几何主观题的热点题型.下面以高考题为例,介绍常见的几种求法.  相似文献   

4.
高二数学课本第72页(人教版)习题7.6第8题可以用五种方法解答。一题多解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掌握求曲线轨迹方程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学好解析几何。求曲线轨迹方程常见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法、定义法等五种。  相似文献   

6.
高二新编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133页(该书倒数第2页),复习参考题八B组第5题是: 两定点的坐标分别是A(-1,0),B(2,0),动点满足∠MBA=2∠MAB,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40年来,这道题经历了如下的变化:原出处是1963年版高中平面解析几何课本,后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高中数学教材中;90年代中期编写的数学课本《平面解析几何》(必修本),将此题删除;2000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知条件求轨迹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纵观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轨迹方程的考查,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的,即题中明确告诉你要求轨迹方程(或求某种特殊的曲线方程),另一类是“隐性”的轨迹问题,表面上题目与轨迹方程无关,但把问题转化为求轨迹方程则容易解决.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方向不易把握,  相似文献   

8.
9.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求曲线的方程常常用到代人法.所谓代人法是指:如果曲线轨迹的动点M(x,y)依赖于另一动点N(x0,y0),而点N(x0,y0)又在某已知曲线,(x,y)=0上,则可先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x、y、x0、Y0的方程组,利用x、y表示出。  相似文献   

10.
童其林 《数学教学》2010,(8):24-26,29
根据已知条件求轨迹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之一.纵观历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高考对轨迹方程的考查,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的,即题中明确告诉你要求轨迹方程(或求某种特殊的曲线方程),这类问题,解题目标明确,  相似文献   

11.
肖川 《湖北教育》2006,(12):1-1
我们通常说的一节课,30分钟、40分钟或45分钟,根据其任务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主题学习的课(过去的《教育学》教科书上称之为“新授课”,即“传授新知识的课”)、综合练习课、复习课等等。在一堂课内,有一些必要的环节,是让学生很好地领会和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所必需的,因为教学是朝向一个特定目标所进行的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就是由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结的环节所构成。哪些环节是一节课必备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剖析了吕林根、许子道同志编写的《解析几何》第三版第93页-第95页例4求维维安尼曲线的参数方程时,由于忽略参数θ的几何意义而导致参数θ的取值范围出现错误的根源所在,纠正了原解答中的错误,并提供了两种避免出现错误的解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学数学的解析几何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求曲线方程的问题(也就是常说的轨迹问题).其基本方法是:1.建系、设点;2.写出轨迹的条件;3.将条件转化为x,y的方程;4.证明方程的任一组解对应的点在轨迹上。正确、快捷地求出问题中的轨迹方程,正确选择使用题目的条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学生学习时最容易忽略的.  相似文献   

16.
因为平面解析几何与高等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又处在高考《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网络的交汇处” ,所以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 ,解析几何始终都是重点内容重点考察的对象之一 .这一趋势 ,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重大变化 .笔者在多年的高考改卷中发现 ,考生在求曲线轨迹方程或求曲线某些基本元素的变化范围等问题时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 ,将题目的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得出方程的过程中 ,往往因为忽视了三点是否共线这一非常基础的隐含条件 ,有的思维受阻 ,解题过程半途而废 ;有的则舍简求繁 ,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 ;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直线方程的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对对称问题进行教学式复习,但若仅仅是简单的罗列,就题论题,则不易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刨新能力.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对于数学问题,应对其发散、变通、挖掘,尽可能的找出一般性规律,培养学生应变、归纳、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8.
赵攀峰  王睿 《数学教学通讯》2011,(Z1):87-92,123,125
第1点直线与圆ZHIXIRN YU YUAN()必做1已知圆C的方程为x~2+y~2+2x-6y-6=0,O为坐标原点.(Ⅰ)若圆C上有两点P,Q关于直线x+my+4=0对称,并且满足OP·OQ=-7,求m的值和直线PQ的方程;(Ⅱ)过点N(2,3)作直线与圆C交于A,B两点,求△ABC的最大面积以及此时直线AB的斜率.破解思路第1问可利用对称性设出PO方程,再联立圆的方程,由韦达定理结合  相似文献   

19.
解析几何是高考数学的重点内容,近几年高考解析几何试题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因此复习中要根据新的考试大纲要求,突出在知识综合和交汇两大热点上做文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佯求交点法     
解析几何里求两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虽然可以从这两个曲线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所表示的参数方程,但实际上大多数题目根本不需要去解方程组,而是将两曲线方程联立之后佯求交点,即直接从这两个方程消去参数得出交点轨迹的普通方程来。像这样处理两曲线交点轨迹问题的方法可称为佯求交点法。 例1.设A1、A2是一个圆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 P1P2是与A1A2垂直的弦,求直线A1P1与A2P2交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某刊物提供如下解法: 解:如右图, 设圆的方程为x2+y2=R2(R>0),则A1(-R,0)、A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