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源于作者对生活体验的描述和抒发,而生活的体验源于对周围事物、人物等的细心观察。从写作角度看,观察是为了积累写作素材,对作文中可能涉及到的事物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角度进行全面感受。观察不是被动的反眏,在观察过程中时刻伴有思维活动。思维伴随着一切活动,没有思维的观察和没有思维的表达是不存在的。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存在着观察的盲目性、认识的狭隘性、表达的空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生活积蓄,就是观察到的事物,学到的知识,以及对人、对事、对景而发出的情思。简言之,生活积蓄即经验的积累。积蓄得越是深广、正确,作文的水平就越高。要写出好文章,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积累和感悟。本文从丰富情感、训练灵感和体验生活三方面探讨了中职作文教学中"生活积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作文实际上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代表着他们的语文能力。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本文主要从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墨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让学生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自己的文章生动有趣并熠熠生辉?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要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这就指明了学生写作的源头和方向。平时对生活、对事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有正确深刻地认识,对提高作文能力,培养人文素养起着巨大作用。那么,如何观察事物?  相似文献   

5.
<正>一、解决"无米"问题1.以生活为源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首先,学会跟踪观察。对周围的某个事物或身边的某个人物,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反复的观察(这种观察,一般不是一次两次能够完成),从而获取真切、详实的习作材料。这是学会观察,养成观察习惯的起步阶段。其次,学会定向观察。对周围诸多事物或人物,进行有选择、有方向、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习作素材。这是"跟踪观察"之后,学会观察,养成习惯的提高阶段。再次,学会随机观察。在自己广阔的生活空间,时时处处留心观察,随时随地发现、捕捉生活中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  相似文献   

6.
眭明会 《陕西教育》2010,(10):42-42
要写好一篇作文.就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材料.从自己身边生活着手,把每天看到、听到、想到的写出来,从而起到激发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送教下乡暨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自己有幸被选为送教下乡的老师,准备了一节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指导课———《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写作部分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观察生活事物,学习写作知识;结合课文教材,领悟写作技巧;联系生活实践,写作训练。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与课后的老师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写作指导课不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害怕,反而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听课的老师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和感受,因此想在此说说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甘俊  张玲  张琤 《学子》2014,(10):14
正一、感受生活,素材采集侧重趣味性如何让学生采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呢?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的途径主要是观察和感受。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观察与人的感觉、知觉等情意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作者在观察时对所获得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反手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即内容和形式两个问题。在作文训练中,要注重对内容  相似文献   

10.
陈翠兰 《现代语文》2013,(11):136-137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教会学生搜集素材,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精彩之处,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意思。善于观察是学生丰富生活,认识纷繁复杂世界的窗口。学生只有通过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11.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要想准确地反映生活,就必须了解生活。了解生活的方法是学会观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呢?  相似文献   

12.
写作要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引导他们从写实开始,写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和实物实景,写他们的真情实感,鼓励他们写自己的梦想,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样才能拨动他们的心弦,触发他们的记忆,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他们倾吐的欲望。一、学会观察,仔细体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来,观察  相似文献   

13.
张小洋 《成才之路》2014,(14):28-28
写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初中生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小梅 《考试周刊》2011,(54):71-72
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语文能力。作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本文主要从留心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写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懂得勤能补拙,练能生巧,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从而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15.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可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文章空洞、乏味、七拼八凑.究其原因,主要是脑中缺乏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看来,要想实现课标要求,需要以平时的积累为前提,达到厚积而薄发.  相似文献   

16.
一、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这是当前学生作文的共性。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为此明确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作文与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我们怎样从生活中提取有用的写作素材,写出生活中珍藏的记忆呢?首先,要注意观察生活,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只有经过细致观察,透彻了解要写的事物,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切、生动。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是这样描写"百草园"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实践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但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更有实效,这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每次将学生的作文本收上来,总是发觉学生习作立意肤浅、构思俗气,因而感叹:学生太不用心去体验生活了,一篇文章干巴巴的,没什么内容,毫无生气。作文其实并非简单的遣词造句,而应是人的灵魂奔放,灵感的爆发,灵悟的张扬,灵思的喷涌。而要达到这一些,就必须去体验生活,感受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感受"这世上的一切",用理性思维来考察它们、认识它们尤为重要。何谓"感受"?《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由此可见,对事物要有"感受"就应当去观察外界事物,接触外界事物,认识外界事物。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空洞无物,主要原因便是对于外界事物的观察太少,感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所谓“从内容人手”,即让学生弄清要写的内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那么,如何“从内容入手”呢? 1.培养观察能力,捕捉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文章就是写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把生活中的材料变成文章,第一步就要靠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观察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指的是亲眼见、亲耳听、用手摸、用心想。既要观察自然界的万物,也要观察社会生活广角。间接观察指的是通过博览群书,观看影片、声像、画面,对客观事物产生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