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修成  尹相勇 《软科学》1998,(1):24-26,31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北方交通大学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张修成尹相勇一问题的提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在迅速提高人们生活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大加剧了人类与生态(发展)、环境之间的相互冲突。源于当代科技迅猛发展所造成的各种环境、社会、交通等问题,迫切需要人...  相似文献   

2.
林宇 《大众科技》2010,(2):78-80
从生态的视角,重新梳理了城市滨水区景观改造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机遇,分析了城市滨水区景观的生态特性,在城市滨水区景观改造中引入生态规划的观念。通过对柳州市"百里柳江"景观控制性规划的案例研究,探讨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老旧小区住宅环境的生态宜居要求,中央近几年来一直在倡导老旧小区改造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着重分析包头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拟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重视国家的生态建设,重视资源、环境、生态的作用及它们和公众的关系。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投入那么多项目、投入如此巨额的经费,去改造和建设我们国家的新型生态格局。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对于我国的生态与环境、误导造成过对它的历史亏欠,也有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足,好事没有办好,  相似文献   

5.
生态史观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人类文明发展的观点.根据生态史观,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人类文明的提升,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类的主导作用加强,在有益于环境更新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生态史观启示人们,要转变思维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实施生态为导向的新型现代化战略.  相似文献   

6.
污水的排放问题对环境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但是由于大量的污水排放,排放的措施和处理技术不当,就会破坏环境,可能会产生很多的有害物质,对生态平衡和人的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在社会中的应用是必须要立刻落实的,对环境起到积极地保护作用,而且也符合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国情。要注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推广以及该技术的创新,本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简单的的阐述一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艺的应用。希望对该技术并不了解的人群有所帮助,对污水进行科学的处理,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是一门新的学科领域和环评技术,起始于人类健康风险评价.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风险评价发展及其在环境管理中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及其技术应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回顾了25年来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生态风险评价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评价框架,评价模型与技术,并提出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的一些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来看,当下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核心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认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任何"中心主义"都是片面的,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并不存在着以谁为中心的问题,它们只有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区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是单纯的顺应自然,而是顺应和改造的统一,关键是人要把握好受动与能动之间的主动性,或者说是辩证的主动性.因此,我们需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困境,主动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特别是战后以来,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面临的环境状况也在迅速恶化。环境污染包括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增无减。而且,环境问题已从区域性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暧、臭氧层破坏、酸雨区扩大、生物  相似文献   

10.
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始于人类出现之日,人类的一切物质生产活动,无不贯穿于对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改造之中。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创造出新的适合自身生存的环境。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在开发、利用和改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与经济的发展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类历史活动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理论,探索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危机的学说和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一、生态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人类对生态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分析了高校老校区校园生态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措施.通过重新规划、改造建立和谐有序, 稳定性好的校园植物群落环境,同时对人文生态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老校园建立起生态文态相适应的生态型校园.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能源消耗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将继续进行。在改革过程中大量的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很多建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的生产模式无疑会增加我们的资源利用量。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增加突飞猛进,在社会总能耗中,建筑行业的消耗资源量越来越大。人类资源中的百分之五十的能源是用于建筑行业,建筑行业的改造和发展对生态总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如何在迅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中做好充分的能源利用,坚持与生态能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BIM技术起到了巨大的协调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与城市建设发展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城市环境设计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城市环境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包括城市环境改造、绿化工程建设以及相关利益分配矛盾的调节。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现阶段虽然取得了非常可观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良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对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功能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环境设计进行反思,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设的新目标——生态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能源短缺,人口迅速增长、粮食危机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人们始料不及的,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使人们不得不更多地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深入研究“城市”这一复杂多变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以便求得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以及城市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为此,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如罗马、华盛顿、东京、北京、天津等均在城市的进一步建设与改造中重新确立了城市发展的新目标———生态城市。各城市近十几年来进行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15.
信息生态问题初探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田春虎 《情报杂志》2005,24(2):90-92
当前对信息生态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网络信息环境中出现的信息污染、信息泛滥和信息侵犯等方面 ,而没有从一个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对整个社会信息环境及其与人的相互关系上加以系统地考察与研究。笔者试图从人与社会信息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 ,对信息生态问题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日照市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地质环境良好。近年在生态建市理念下,对城区废旧矿坑进行了生态重建。在城区环境地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化害为利,增加了城市景观,收到了人与地质环境和谐双赢的良好效果,对类似城市及周边地质环境的生态恢复与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 要谈生态经济学必须先谈生态体系的问题。根据生态学的说明,生态体系是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结合所构成的。生命系统可以指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可以指动物和植物同它们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至于环境系统,很明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和环境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献研究从关注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开始,继而深入到注重农村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国外研究分别从传统农业改造、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平衡发展等视角展开,国内研究则分别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和人居环境等视角展开.研究进展表明,目前学界从不同视角开展了农村经济与环境协同研究,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但对农村经济与环境协同的系统研究和综合研究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是建设新型社会的重要方面。经济快速发展的表现之一就是高度现代化的公路建设,与此同时,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现代化公路建设。当然,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况日益严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研究生态友好型公路建设与地质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在保证低伤害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现代化公路建设的质量和品质,本文作者以当前我国公路建设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为研究基础,探究了生态友好型公路建设的必要性,总结了生态友好型公路建设与地质环境间的关系,旨在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俊鸿 《科教文汇》2009,(32):270-270,274
以消耗资源与能源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社会,在推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具备自然资源和山区人文景观的山居地带,构建人居环境的同时,既要保护好传统文化遗迹,又要考虑到以人为本的人居理念。这就需要在山居花园人居环境的生态构建时,运用科学设计手法进行改造,使其构建出融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和谐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