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脊轩志》一文中的“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中“借书满架”一词,课文未加注释,确为一大憾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译文”,将其译作“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似乎不妥。“借书满架”当如何理解呢?河南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备课资料》第五册(1991年1月第一版,1996年3月第一次印刷)对原教材《文学评论两篇》(现已删除)的“课文说明”后有如下“补充注释”:借,《说文解字段注》:“古多作籍”。《辞海》、《中华大字典》均有“籍,荐也”的义项。《尔雅·释诂》:“荐,陈也。”借书即荐书,荐书即把书陈列出来。全句就是陈列的书堆满了书架。这样理解,似与归有光的门弟相符。  相似文献   

2.
对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借书满架”中“借”字的理解,历来有争议,现在比较流行认可的一种观点是:“借”通“积”,“积存”的意思。其理由是到归有光的时候,虽然他家道没落,但因其家曾是官宦之家,家中一定有不少的藏书,不至于没落到向别人借书的地步,而作“积”则更符合归有光的家世。  相似文献   

3.
4.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这样一段文字来表达他对百年老屋的特殊亲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每读至此,笔者在陶醉于这种“幽人独往,孤鸿缥缈”的佳境之余,却对“借书满架”一句心存疑惑。查看《教师教学用书》及多种针对教材的注解,此句均被译为:“借来的各种书籍摆满了书架。”结合作者身世,联系课文情境,又经多方查证推敲,笔者认为:四部备要本《震川先生集》卷十七中的“积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比教材中选用的“借书满架”于情于理都更为圆满。理由之一借书不易,何…  相似文献   

5.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一个句子是“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人们历来对这个句子中的“借”字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6.
胡小兵 《学语文》2006,(6):3-13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语言简洁质朴。描写细腻生动。是中学语文课本所选名篇。县中有句“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句中的“借”字。有的版本作“积”。就“借”来说,解释却颇为纷纭。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略作讨论,以供同行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项脊轩志>确是一篇文质兼佳的美文,但遗憾的是,对文中"借书满架"一句,长期以来,虽有多种解释,却都不尽如人意. 人教版<教学参考书>将其译为"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这种解释有三个缺陷.一是与文章主旨相悖.这篇文章并非表现作者幼年家贫、借书苦读的.二是与文章内容相悖.文中有"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表明归家为世代书香门第,虽家道中落,也不致无书可读.三是有悖情理.岂有借来满架书长期不还之理?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期刊登了杨明鲜先生题为《“借书满架”辨正》的文章,认为归有光《项脊轩志》“文中‘借书满架’一句,长期以来,虽有多种解释,但都不尽如人意。”文章列举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河南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备课资料》,诸家对“借”字的解释,逐一进行辨误排除,然后进行辨正分析,提出自己的主张,“认为‘借书满架’的‘借’应解释为‘凭借、借助’”,“才合乎情理,才符合作者的原意。”笔者认为,杨先生的以上做法和观点,值得商榷的地方颇多。具体考辨于下。一、关于《中国…  相似文献   

9.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文质兼佳的美文。在引导学生体会归有光的读书乐趣时,我认为把“借书满架”之“借”译为“借来的”有些牵强,不能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协调。那这“借”字该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10.
《项脊轩志》(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五册)中,“借书满架”一语,中学教材与各古文选本均无注释。人教社《教学参考书》与《文言文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的译文皆直译为“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对此,有的教师认为不妥,有的教师半信半疑,而学生则常发疑问。语文报刊上曾发表过若干文章,探讨其究竟,但众说纷法,莫衷一是,迄今未见结论。笔者以为,原文既然明白如话,似乎无须强解,顺其自然而已。上引译文并无不妥之处,现将理由陈述如下,供教学参考。一、自古以来,“借书”已成风尚,它是虚心好学的一种标志。《太平御览…  相似文献   

11.
《项脊轩志》被选入高中语第三册.每当教学中沉醉于其清新淡雅之时,却有些遗憾。此中有“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之句,对其中的“借”字,教材中没做任何注释,但《教师教学用书》上则译为:“借来的书籍摆满书架。”这令笔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2.
<正>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因描述自己在书斋的活动“借书满架,偃仰啸歌”,而引发当代学界对其含义的不同理解,专业期刊上针对这两个语句的辨释文章,其数量之多堪称“百家争鸣”。该文早年即被各地出版的语文教材收入,最近又为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继续选用。由于较长时期以来,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上午,爸爸买回两本书———《爱的教育》和《茶花女》,准备好好阅读一番。而我这个“小书虫”,想着爸爸书房里的那两本书,眼睛都“痒痒”的,恨不得现在就看个够。我只好去求老爸,把书“转让”给我。我又是哀求,又是端茶,爸爸拗不过我的伶牙利齿,说:“那好吧,这本书就借给你看两天!”我高兴极了,拿了书就一溜烟地跑回自己的房间。这时,爸爸又来了,我小声嘀咕着:“不会吧,这么快就反悔啦?”爸爸手拿一张白纸和一支圆珠笔,说:“我知道你这小丫头会耍赖皮,我们来签个‘明天还书’的合同!”呀,咋办呢?我心里暗暗想着。一计不成又施一计。我答…  相似文献   

14.
瓜豆满架     
成家后,我跟学校附近的村民拦了一块两分地。该地紧临河畔,树木荫蔽杂草丛生,是一块荒芜的斜坡地,为了开发“南泥湾”,授课之余跟着其他老师,我也象模象样地学着种起菜来。  相似文献   

15.
下面这一则故事应该列入师范教育的教材: 100多年前,在英国有一名非常调皮的小学生,名字叫约翰·詹姆斯·麦克劳德,出于好奇,他偷偷地杀死了一只狗,想看看狗的内脏,而这只狗却偏偏是校长家的宠物。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校长知道这件事后,一开始也非常恼火:简直无法无天,连我家的狗都敢杀,还有什么不敢做?但他转念一想,作为一名小学生,把狗杀了想看一看它的内脏,其想法可谓新奇,其举动可谓大胆。缘其事出有因,所以也情有可原。然而,杀狗的行为毕竟是个不大不小的错误,于是这位高明的校长决定罚这个学生…  相似文献   

16.
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  相似文献   

17.
丁立梅 《新读写》2011,(10):15-15
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走过。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相似文献   

18.
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  相似文献   

19.
李帆 《山东教育》2011,(11):55-55
傍晚,不经意间从一蓬扁豆花下过,簇簇扁豆花开得正欢,像一只只紫色蝴蝶翩翩起舞。  相似文献   

20.
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蓬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