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龙玉苗 《师道》2022,(11):36-38
<正>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这样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意思便是我们常常讲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文章的取材只有来源于生活,才最真实,也最打动人,读简单文字,也如同品尝一壶清淡的茶汤,虽淡却意蕴深长。  相似文献   

3.
高铭暄教授在我国法学界乃至国际法律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是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我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半个世纪以来,伴着新中国刑法的孕育和发展历程,高先生始终追求法治的梦想,他的治学之路坎坷、坚韧、平凡而又辉煌,中国刑法学的创建、进步、发展与繁荣倾注着他的心血,凝结着他的睿智。高先生黾勉治学,素以严谨著称,骎骎数十年笔耕不辍,著述等身,先后发表专业著述(包括独著、合著、主编)70余部,论文200余篇。其刑法思想为中国刑法学科的建构与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堪称刑法学…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学生的习作应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表达真实动人的内心体验。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宝藏,我们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不断发现,开掘生活信息之源,撷取有意义的、生动的、鲜活的作文素材,才能让他们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5.
张觅  元元 《中学生百科》2024,(Z2):63-65
<正>写了多年的草木文字,迄今为止,我已经出版了六本草木散文集。除了散文,我还有一些关于草木的童话和诗歌发表。草木能带给我如此多的创作灵感,我以为最重要的是源于对草木的爱。有时提笔,会不自禁地落在草木上。对草木的喜爱生发于幼时住在故乡小城时楼下的小花园。小花园种了各种植物,有香樟、含笑、广玉兰、芭蕉等。童年时我穿梭在这些草木间,与它们彼此陪伴,亲近无比。我总觉得它们并非无知无觉,而是灵动的,  相似文献   

6.
7.
“今天的日记写什么呢?”萌萌咬着笔杆说。“这个题目真不好写,没什么可写的。”小华噘着嘴,一脸的愁容。不知道写什么好,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是让许多孩子犯难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可写的内容多着呢!之所以觉得没东西写,是因为你对身边的人和事根本就不留意,经常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因而脑子里就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我们常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说要留心看,留心听,养成一种观察生活的习惯,一种注意周围的人和事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捕捉到生活中一些精彩的镜头,一些稍不注意就溜过去了却往往有着不一般意义的事儿。比如你随妈妈去…  相似文献   

8.
姑苏城里有座玄妙观,观内三清殿门的横匾上写着四个大字——统一妙元。一次修缮时,工匠把匾取下来,修好后刚要挂上匾,却发现少了个一字。起初大家认为这事好办,找个人补上一横就行了。谁知一连请  相似文献   

9.
平时我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捕捉恰当时机,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生活中的景和物,从生活中撷取写作的素材。如一天课间,我正在讲桌旁批改作业,突然听到有学生惊呼:“老师,刘松吐了。”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以往,在别的班,早就有学生帮助打扫了,可这时只见学生有的掩鼻,有的围观,有的还说:“臭死了。”见此情景,我急忙过去安慰那位呕吐的同学,并把脏物打扫干净。上课铃响了,我平静地走上讲台,对学生说明刚才发生的事,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只是请大家想想刚才发生的事,想想如果生病的是自己,你希望别人怎么做,把它写下来。有的学生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最随意、最易取材、最轻便灵活的文体。随时随地都有材可取 ,有事可叙 ,有人可写 ,有景可描 ,有情可抒 ,有论可发 ,所以散文又称随笔。当然 ,这决不是说可以率尔操笔 ,任意为之。这里的关键是要求作者随时随地做个有心人 ,注意观察 ,勤于思考。若心有所感 ,情有所动 ,意有所会 ,就可以诉诸笔端 ,写成文章。古人有言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当然 ,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为智慧之心所操纵、善于取材善于写作的妙手。这篇发于 1 935年 3月的《幽默的叫卖声》 ,就是这样一篇妙手偶得的散文精品。作者夏尊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你悄悄地步入文坛,带着对沂蒙山水的眷眷深情,带着沂蒙山人的率真、坚韧和执著.那个峻峭巍峨的百里大山常常在你的稿纸上绵延,那条潺湲清澈的母亲河每每在你笔下流淌.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们相遇并相知.你谈到了你心中的故土,谈到了那些善良的命运多蹇的父老乡亲.你说,那片充满神奇和浪漫情调的土地深深地溶化了你的灵与肉,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六七篇作文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这些小练笔以课文为凭借,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练笔的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早已为大家熟知,走进上庄中心小学,校园中的生活德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惊喜。  相似文献   

14.
1.梅贻琦,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学生。1931 ̄1948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早在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活跃,考上的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而实际上,在630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六。【选自徐百柯的《梅贻琦:寡言君子》】2.让我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其实他只教过我们…  相似文献   

15.
黄伟杰 《学子》2004,(11):13-14
当我与《学子》杂志总编辑贾立范商议《学子》本期《文化名人》专栏的首位采写对象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位共同的熟人,就是陈凤翚。谈论间,又随即闪出一个题目,就是《踏遍青山人未老》。其实,这是我沉淀多年的一个印象。我想,以这个题目来写凤翚:“踏遍青山”是背景,“人未老”是重点。而“人未老”者,又在其心态、在其品格也。  相似文献   

16.
近3年来,笔者发表的教学论文每年平均在10篇左右。有人问我:你是不是没有教学任务,专门坐下来写文章?我告诉他:若是那样,我恐怕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了。因为几年来的写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实践是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源头活水。 笔者所写的教学论文的选题,大多来  相似文献   

17.
陈榕 《成才之路》2010,(9):47-48
提起习作.大多数学生的感觉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什么。对于不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道难题。“假大空”是大多数学生习作的通病:写好人好事无非“五子登科”,赞颂母爱无非自己生病妈妈如何照顾我,“生搬硬套、夸大其词、无病呻吟”成了一种通病。  相似文献   

18.
满目青山夕照明──记义乌市城镇职技校教师王根土浙江朱晓录他,从普教到职教,在教坛上已渡过了整整39个春秋;他,已满头银发、步履螨珊,却依然勤勤恳恳地耕耘在职教讲坛上,不知疲倦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发挥余热……他,就是义乌市城镇职技校教师王根土。“我是一个共...  相似文献   

19.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起碇,汪伦老远地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眼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如果平常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我言语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  相似文献   

20.
学会观察,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本世纪上半叶,一天,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安德列耶夫和布宁一起在意大利的一家餐馆里吃饭。这时。从外边走进一个人,三位大名鼎鼎的作家便玩了一场观察人的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