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相似文献   

2.
秦斌 《小学语文》2009,(9):44-46
[教材简析]读着课题,浓郁的桂花香气便在鼻翼唇齿问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眼前散开,引发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课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的情景。渐渐地,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3.
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师的角色作用是组织与引导,教学预设是课堂生成的潜隐支撑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课后练习中重点句子包含的意思和情感。  相似文献   

5.
周宏 《广西教育》2013,(21):53-53,61
语文教学千头万绪,每一节课的设计都可能涉及诸多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语言实践,让语文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笔者以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桂花雨》为例,浅谈一些体会。一、说四季的雨板书雨,设计提问:你能描述一下四季的雨吗?  相似文献   

6.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2.体会文章托物寄情的表达方法。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1课:桂花雨。生读课题。2.首先我们来默写几个词: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落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极其深广的。本设计重视理解、把握、运用文本中蕴涵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解读词之义、品读文之美,让“读”“说”始终贯穿着整个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桂花雨》(人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文章朴实无华,清丽典雅,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故土情怀和对母亲的爱.不仅读起来清新自然,而且简洁深刻得让人难以忘怀。教学中,教师可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以直接接触文本、感悟文本为主,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沉浸”等词语。  相似文献   

10.
全班肃静。“同学们,现在开始抽背《桂花雨》。”该来的,还是来了。《桂花雨》这篇课文,我还没背熟!这天我早早起了床,匆匆忙忙跑进教室,拿起语文书开始磕磕巴巴地背诵:“不说香飘十里,至少……”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教师始终紧紧围绕“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个文童的“魂”,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表演、想象、质疑、讨论等,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的情境,让他们品味作者的感情,随着文本中的“我”一起去享受桂花香、摇花乐、品花乐.感受浓浓的思乡情。  相似文献   

12.
一、读通课文.激趣 1.看图激趣。同学们,先请大家看几张图片(出示桂花图)。你知道那是什么花吗?这是桂花。八月是桂花开放的季节.桂花看似平淡无奇。却会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桂花对于作家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下面我们走进《桂花雨》这篇课文,细细品味这“桂花雨”。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桂花雨》中有这样两句话:句子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句子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以下是两位教师教学这两句话的片断。  相似文献   

14.
金秀媚 《成才之路》2009,(26):37-38
教材简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甍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相似文献   

15.
《桂花雨》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我”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境,表现了儿时生活的童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相似文献   

16.
A案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 .(歌声 )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树呀树起来…… (歌声渐弱 )师 :八月是桂花开放的季节 ,故农历八月在民间被称为“桂月”,著名诗人陆游曾用“桂子飘香”形容中秋节前后的佳景。 (出示有关课件 :桂花图片配解说。桂花树 ,又称木犀 ,长绿乔木 ,花小 ,黄或白色 ,及香 ,供作香料 ,原产我国 ,久经栽培 ,变种极多 ,常见的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 ,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 ,花可提取芳香油或做糕饼等食物 ,肉桂树的皮 ,即桂皮 ,可入药 ,又可作调料。)2 .(板书课题 )学生自由谈一谈对课题的理解。二、整体感知 ,读…  相似文献   

17.
一、寻“香”质疑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非常喜欢——?(桂花)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和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入选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桂花雨》,但呈现方式却不一样,笔者从单元的角度、插图的选配、文本的删选三个角度来比较两个版本的《桂花雨》。最后给出教学建议,并感知琦君散文的特色,体悟琦君散文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桂花雨》教学设计时,教师从抓关键词角度展开切入,让学生利用字词学习认知进行推演,逐渐渗透到作者情感表达层面,其引导思路明晰,学生进入状态顺利,课堂教学呈现高效化。让学生依照固定格式说话,组成一首小诗,这是教师创意设计,具有极强教育性。  相似文献   

20.
选定《桂花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参加全省青年教师优秀案例展示,完全是出自我个人对这篇文章的喜爱。那浅浅的语言,质朴的情感让我有着一见如故的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