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5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药物递送车,能长时间释放两种不同的药物,同时促进机体免疫并中和癌细胞分泌物。小鼠实验证明其能延缓肿瘤生长,减轻症状,使生存率大大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I0014-I0015
美国布里格姆女子医院(BWH)和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DFCI)合作,开发出了一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精确瞄准和攻击骨骼中的癌细胞,还能通过增加骨强度和骨量的方法抑制骨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闻     
丹麦发现新的抗癌免疫细胞丹麦科研人员不久前发现一种新的免疫细胞,能协助抵抗癌症。他们正据此研制一种新型癌症疫苗,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人体免疫抑制细胞和癌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双加氧酶,来抑制免疫细胞的攻击性,使其缺乏足够攻击力抵抗癌细胞侵袭,甚至还会被癌细胞吞噬。双加氧酶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革新》2010,(1):38-38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体积微小、具有靶向抗癌功能的“纳米盘”,将其植入人体内,可以利用生物纳米技术杀死癌细胞,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纳米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纳米材料"在肿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领域施展着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金、银等贵金属纳米簇因被发现特有的荧光性质在最近的几年里被应用于生物标记、细胞、活体小动物成像以及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将纳米贵金属与有机或无机材料相结合,合理组装,并协同中药抗癌性,制备新型的药物纳米递送与治疗系统,不仅能提高载药量,增强药物性能,减缓其水溶性低、新陈代谢快等弊端,而且可实现生物标记、成像的功能,实时高效监控药物的输送,物理疗法结合化学治疗,有望完成肿瘤疾病初期诊断和治疗的希愿。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家前研制出了一种能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摧毁癌细胞的新型药物.对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子宫癌.脑癌、膀胱癌、肝癌等多种癌症都有疗效。此外前期研究表明,该药物还可用于治疗血癌(白血病)。研究人员表示.若能及早使用.该药物甚至可以完全治愈恶性肿瘤疾病.且副作用极小。目前这种药物仅在小白鼠身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人员希望能在两年内开始临床试验。据悉,新型药物的效力集中于一种大量存在于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金秋科苑》2013,(7):100-101
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摧毁外来物。除了细菌、病毒,递送药物的纳米粒子、植入的起搏器和人工关节等也是外来物,同样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药物失效、排斥或发炎。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l曰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给这些治疗设备贴上蛋白质“通行证”,让它们能顺利通过人体的防御系统。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2007,(10):13-13
近期出版的《自然》周刊发表两篇研究报告称,有4种基因联合起来促使癌细胞在全身扩散。另有87种基因有助于化疗药物摧毁肿瘤。研究有助于科学家研制出更加有效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I0001-I0002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化疗是当前治疗癌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不过它也存在一些不良副作用,例如恶心反胃、肝毒性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特拉维夫大学的丹·皮尔、利莫纳·马格利特和同事们已经研究出一种可以直接把化疗药物输送到癌细胞,避免与健康细胞发生互动的“纳米车”,这种方法可在增加化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1):131-1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均研究组提出利用肿瘤组织酸性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内微环境调控纳米药物载体性能,发展药物递送系统,克服体内多重给药障碍,实现了抗肿瘤疗效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给药方法导致药物分子的全身扩散,并引发不利的副作用。纳米粒子的靶向递送可以使药物分子在特定的靶向位置聚集,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RGD序列(Arg-Gly-Asp)是由精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组成的短肽序列,能够竞争性抑制多种粘附蛋白与血小板的结合。大多数整合素蛋白可以与RGD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含有RGD序列的化合物可以靶向于整合素蛋白过表达的肿瘤细胞或肿瘤内皮血管。目前,RGD已大量应用与药物递送中。本文主要对由RGD序列介导的药物递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纳米材料的用途很广,主要用途有: 医药使用纳米技术能使药品生产过程越来越精细,并在纳米材料的尺度上直接利用原子、分子的排布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药品.纳米材料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诊断出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3.
蔬菜是我们每天都必须吃的,有的蔬菜含有抗癌物质成份,常吃多吃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甚至有杀死癌细胞的功能。现介绍几种适合于寻常百姓家食用的“抗癌菜”,以供大家选用。大蒜大蒜含有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可抑制正常细胞转变成突变细胞,也可使突变物去活性  相似文献   

14.
肿瘤靶向为现在现代递药系统提供了新方向,但肿瘤部位环境复杂,在药物递送过程阻碍重重。肿瘤组织部位不同于正常组织部位,具有酸性环境、过表达受体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开发出了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近年来,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传统化疗药物的递送提供了契机,分子自组装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多功能纳米递药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新机遇。多肽作为生物相容性高、序列可设计、易修饰、功能多样化的生物分子,可组装构建结构多样和功能集成的纳米药物。本文综述了利用多肽自组装应对肿瘤部位中的不同靶点构建多靶点、智能给药系统以实现响应释放和高效递送,针对肿瘤复杂的微环境,构建更智能、更综合的治疗方案,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PEG、粘膜粘附剂、活性靶向配体等为其常用的表面修饰物。利用表面修饰物的不同性质可克服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自身局限性并扩大其在医药领域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孝文 《今日科苑》2011,(21):140-141
<正> 北京时间11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四轮纳米汽车。随着这种纳米车的问世,科学家在朝着打造可在血管中穿行,用于杀死癌细胞的先进装置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与过去借助扫描显微镜、光或者加热表面的纳米车不同,这种分子车利用电子移动。研究小组负责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有机化学教授本-费林加表示:"这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网讯众所周知,脑部疾病很难治疗。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对运载药物的纳米粒子进行了改良,使其能按照预期,安全定量地渗透到脑组织深处。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改进在制造灵活药物递送系统、克服脑癌及其他器官疾病障碍方面迈进了一大步。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探讨CRISPR-Cas9体外和体内非病毒递送系统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非病毒CRISPR-Cas9递送系统为本次分析对象,对比分析非病毒载体相较于病毒载体的优缺点;探讨现有非病毒递送系统,主要包括:脂质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金纳米粒子、细胞穿透肽、丙烷甜菜碱诱导转导离子、黑磷和外泌体等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结果 通过对非病毒CRISPR-Cas9递送系统分析发现,基于非病毒载体介导的CRISPR RNP递送系统显示出了诸多优势,且具备低脱靶效应、低免疫原性以及较高安全性、递送效率、靶向性和稳定性等。结论 非病毒CRISPR-Cas9递送系统的持续优化将加速CRISPR-Cas9技术在遗传病、癌症等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转化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细胞中,DNA的主要任务是把信息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但科学家们也看到,利用它们的自行组装能力,可以用DNA单元来设计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加上其特有的高稳定性和灵活性,DNA正在成为纳米结构的理想建材,这种称为纳米建筑学的方法正在发展成一种多样化的工具,用于药物递送、生物传感器、人造光合电池等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20.
近日新加坡科学研制出一种智能纳米载体,能够把癌症治疗药物准确地运送到癌细胞里,从而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却不损害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