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国家户籍制度的一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户籍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户籍管理制度在2002年有了初步的改革,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未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暴露出了种种问题。从高校户籍管理的现状着手,详细分析高校户籍管理存在的弊端,并对完善高校户籍管理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目前高校户籍管理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一、流动儿童政策现状 从户籍制度上看,我国自1958年以来,一直实行城镇和农村两种户口登记和管理方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流动人口的增加,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流动人口户籍管理办法,各地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然而,在对流动人口的户籍政策实施放宽的同时,对于流动儿童的保护情况却稍显逊色。根据《外来人口管理条例》,16岁以上流动人口可办理暂住证,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地理信息在人口普查和户籍管理中的作用,介绍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人口普查和户籍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试验成果,根据所获得的实际经验和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我国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户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高职院校现行的学生户籍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需要,学生户籍管理工作面临改革。本文从高职院校户籍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户籍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并对完善高职院校户籍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董博 《考试周刊》2012,(84):152-15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户籍迁移与管理存在众多问题,分析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现状.指出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弊端,提出完善大学生户籍管理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运行,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要求。本文阐述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目标和措施,并对现行户口登记条例提出修改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户籍的管理模式,基本是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方式,随着高校招生就业的多元化,特别是国家对大学生自主择业、创业相继出台了新的优惠政策,对现有的高校学生户籍管理方式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的户籍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大局,为学校的发展开展创新的工作思路是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运行,传统 户籍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要求。本阐述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目标和措施,并对现行户口登记条例提出修改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央政府不仅要对全国农村和农业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安排,而且要为农业农村社会发展进行制度构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调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建立符合WTO框架原则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加强农业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同1953年开始实施的统购统销政策有紧密联系,重工业、城市优先发展战略和以统购统销为中心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由此衍生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了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固化。改变以往城乡分治的做法,实现城乡同策,统筹城乡发展,是化解二元社会结构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异地高考是从教育起点上解决务工随迁子女升学考试、促进教育起始公平的政策.文章从教育公平视角分析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困境:本地考生与异地考生利益冲突致新的教育不公,诱导隐患中的“高考移民”现象爆发,引发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通过促进政策内容设计的科学化、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与管理、改革名户籍制及分省配额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  相似文献   

12.
传统户籍不仅具有登记、管理的功能,而且还承载了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功能,户籍差异是导致公民不能公平享受义务教育这一基本权益的制度性原因之一。现代公民社会的发展要求实现户籍观转型,使户籍信息成为公民作为主权国家民众享有与其他人同等权利的资格和证明。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纯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公民平等享有这一基本权利的正当性,因此,国家有义务从权利公平、财政公平和评价公平等方面保障义务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元户籍制作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模式的最终选择,虽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仍难免会因为其在实施过程中对旧制度下既得利益主体造成利益损失和压力而遇到来自利益受损群体的阻力,从而影响其可欲性。一元制户籍模式改革所遇到的阻力主要来自于户籍制度改革所涉及到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市民和农民这三方利益主体。因此,要增强一元户籍制的可欲性,就要协调好三方利益,进一步完善有关户籍政策的相关法律,加强社会各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合作,调整城乡社会保障等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两个为主”政策的难以实施,与现行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流出地政府责任淡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流入地政府具备充足的政策资源,流入地利益相关群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是实现“两个为主”政策的前提条件。在目前这两大条件还不充分具备的情况下,需要相关配套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非户籍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是国家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免费实施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它具有教育公平的特点。然而,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相比,他们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方面凸显教育公平的欠缺,这主要归因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缺陷等。对此,只有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改革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才能保障农民工子女享有公平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6.
娄底市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就业,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受户籍制度、社会排斥、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务工人员无论是在工作上、生活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这严重影响了娄底城市化进程和地区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建立符合务工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关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的立法,为该地区务工人员融入城市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权渗入底层民众生活的重要制度,是国家最基本的社会控制制度。唐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由身份等级制控制向财富控制转化。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不仅有利于农民身份地位的提高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土地资源配置的优化、赋役征收的合理化及乡村社会控制的转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制度需求,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制度需求,并有利地推动了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十九个城市调查的4000多份问卷资料,对外来工(农民工)在打工所在城市的入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实施积分入户的政策条件下,农民工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入户,想入户者不到四分之一(24.56%)。影响入户意愿的重要因素或机制是土地、孩子和工作稳定性。农民工在城市入户是一个带有农民价值观念的理性选择过程。现阶段的政策构想应该是“一家两制”,即中青年农民工个人率先落户城市,但允许他们及父母继续保留在农村的土地,享受农村的土地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人权作为公民的最基本权利,日趋成为一种法的价值追求和普适性的司法准则,并上升到宪法的高度,倍受人们关注。但是,长期存在的户籍规定却影响了公民基本人权的全面实际,成为相关政策的制度性基础和根源。以户籍为据的国务院住房贷款规定即是通过不平等的贷款标准限制外地,厶\民的购房权。因此,为切实保障人权,有必要对以户籍为据的政策进行人权分析,以寻求积极的人权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是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繁杂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做好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抓好院(系)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分析高校院(系)学籍档案管理的特点和现状,主张从系统模块设置、信息录入、信息查找三个方面,建立学籍档案管理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