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教育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从分歧到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学研究中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争愈演愈烈。但细读争论双方文本,不难发现在二者表面分歧的背后,正在逐渐形成一系列共识。所以要放弃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以非本质主义代替反本质主义,走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相互依存,携手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物都客观地存在着本质与非本质、本质现象与非本质现象,对事物非本质及其现象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实践。高等教育内部客观地存在着本质和非本质问题,且都有其外部表现。加强对高等教育非本质及其现象的研究,有利于正本清源、深化认识高等教育的本质,有利于趋利除弊、有效指导高等教育的实践,有利于未雨绸缪、正确把握高教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是思想史上两种相对的哲学研究取向。受其影响,教育领域亦相应地出现过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及争议。其实,无论是本质主义还是反本质主义,虽然都从不同维度启发了教育研究的思维方式,但都未能完整地把握教育的本相。教育研究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是互补的和辩证统一的,应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点,从对立走向共存。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教育学研究中发生了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激烈论争,其根本原因在于混淆了二者的本质属性。本质主义教育学研究属于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而反本质主义教育学研究属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二者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在教育学的研究中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同根共生”,共同担负着丰富和完善教育学研究范式和方法的职责,二者并存有利于教育学研究的繁荣,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做出对教育价值的正确评判。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的层面上大致有两种选择,一是本质主义取向,二是反本质主义取向.本文论析了两种不同取向的不同特点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教育学研究中发生了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激烈论争,其根本原因在于混淆了二者的本质属性。本质主义教育学研究属于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而反本质主义教育学研究属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二者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在教育学的研究中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同根共生,共同担负着丰富和完善教育学研究范式和方法的职责,二者并存有利于教育学研究的繁荣,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做出对教育价值的正确评判。 相似文献
7.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教育学两种思维方式论争评析——兼作教育学反本质主义思维的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教育学界正进行着一场崭新的思维方式讨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本文梳理了双方争论的现状及核心观点,并为教育学反本质主义思维进行辩护。研究认为,反本质主义思维是基于我国反本质主义教育学实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本质主义现”。它的提出是教育研究追求学术自由与反对学术霸权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8.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逻辑中,关于单一指称这个涉及语义性质的问题曾被广泛地讨论^[1]。作为讨论的结果,持不同意见者被划分为两个阵营——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本文从哲学史上对这个问题的已有研究出发,重新思考指称的本质,并尝试着给出作者本人对指称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本质问题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它构成了所有重大理论问题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探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我国学者在不同的阶段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观点各异的高等教育本质观。通过梳理我国的高等教育本质观,提出了在研究高等教育本质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高等教育本质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发祥于后现代的反本质主义对本质和本质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究竟有何解不开的理论宿怨?本丈从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理论要点及认识方法入手,对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进行评说,希望有益于问题的廓清.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都是以宏大叙事为主的研究,其特点是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宏观问题研究多,微观问题研究少;经验性总结多,科学、系统性研究少。这种研究方式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初期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已经无法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院校研究作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它是一种立足于单个高等学校本身的研究。这种新的研究方式的引进必将给高等教育研究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2.
李爱民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1):16-19
问题是整个高等教育研究活动的逻辑起点,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灵魂,能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是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必备素质。问题的特点有三,第一,问题是在已经存在的理论和现实事物基础上产生的;第二,问题与主体(人)密切相关;第三,问题是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的研究问题主要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和现有高等教育理论之间的矛盾,来源于高等教育理论内部以及高等教育和其他学科理论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高等教育研究者在选择并确定研究问题时,要注意处理好真问题与假问题、热点问题与冷门问题、有重大价值的问题与自己能胜任的问题、他人的问题与自己的问题这四对关系,从而保证选好研究问题,使研究活动有一个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惠卫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17-2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职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高等教育研究在推动学科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政府决策以及提高研究者自身专业发展水平,促成研究团队的形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旨在凸显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的社会职能。强调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职能,对于指导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素华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4):100-102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研究者们开始求助于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掀起了多学科研究的浪潮。近年来,中国高教研究工作者也开始重视多学科研究,并明确提出把多学科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鉴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尝试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释义、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背景和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研究:一个多学科研究的案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乌尔里希·泰希勒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1):1-8,48
本文根据高等教育研究有关研究现状、高等教育与政策和实践的关系、制度基础及其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作用的最新成果,综述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状况和制度基础,特别对高等教育研究及其他多学科研究的共同特性作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研究的背景和大科学时代特征,梳理了该学科发展不稳定的种种表象,进而对研究现状中的问题意识、项目导向、合作模式予以评论。最后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期,迫切需要有深度的理论指导,要以研究的专业化建设来实现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吴薇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5):5-10
依附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诠释拉丁美洲国家不发达原因的理论总称。随着"依附"外延的扩大,依附理论被引入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增强了对文化殖民的警觉意识、扩大了研究对象和范围等。但它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将依附理论简单套用、将少数研究依附问题泛化、将借鉴等同于依附、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误认为是依附发展等。因而审视依附理论的发展,厘清依附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制度分析与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9-24
制度分析不仅以制度为研究对象 ,还构成一种研究方法与范式 ,即通过制度主义视角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现象与问题 ,提出制度创新的可能途径。制度分析主要源于新制度主义的启发 ,借鉴了多学科方法 ,在理论上强调制度的内生性特点 ,对具体制度做发生学研究 ,追问制度安排的合法性。高等教育制度分析具备上述特征 ,并着力探讨高等教育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可能性 ,试图从交易成本理论、组织理论、博弈论等出发 ,揭示高等教育制度的双重性 :既是重复博弈的内生产物 ,又独立于参与者的行动选择。高等教育制度分析服从于高等教育组织特性。目前 ,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政策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研究:高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阳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5)
高等教育学研究是根植于高等教育实践的高等教育规律的研究。高等教育实践是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统一。高等教育学学科处于其他外部学科的邻居位置,和教育学学科是母子关系,又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内部各学科的母体学科。高等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高等教育学独特的学科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学研究需要倡导突破学科壁垒、超越学科方法视角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