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厚书读薄,一种是把薄书读厚。我以为《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当属于应该“读厚”的一类书,虽然它已经是一本30多万字的“大部头”著作。它“以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新的框架为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是名副其实的“一部填补我国语文课程论空白的力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杨斌 《江西教育》2005,(7):94-94
读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常常产生一种拨开云雾豁然开朗的快感和舒畅,时时涌出“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喜悦和激动。  相似文献   

4.
读王荣生先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常常产生一种拨开云雾豁然开朗的快感和舒畅,时时涌出“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喜悦和激动。首先,印象最深的无疑是该书对语文性质难题的睿智剖解。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所谓“两性”问题一直纠缠着语文教学。由于对“性质”这一根本性问题的严重分歧,语文教学派生出许许多多的问题、矛盾、争议和困惑。小到对一节课的具体评价,大到对教学思想教学流派教学名家的总体认识,竟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形形色色变来变去的“理论”“旗号”,以至常常有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感慨:语文,是越来…  相似文献   

5.
读王荣生先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常常产生一种拨开云雾豁然开朗的快感和舒畅,时时涌出"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喜悦和激动.  相似文献   

6.
本书是著名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的代表作。作者从现代课程论的视角,审视了近百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经验和教训,为语文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框架,为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本书2003年出版第一版,2005年出版第二版增加了一个附录,删去了初版中理论性略强的第二章《破解语文科的性质难题》。本次重版(2014年新版),恢复了第一版的原貌,订正了前两版中  相似文献   

7.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对“语文教材”的相关问题做了详尽的论述,依据语文教材的研究背景,讨论“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体系”两个理论问题,在明晰语文教材内容中的术语纠缠,区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语文教材体系由来已久的弊病及教育工作者对于教材的错误解读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非常感谢《语文学习》独具慧眼地刊发了许国申老师撰写的《“语文味”探微》。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教材变化大,尤其是新课改.新理念.关于实施课堂教学的模式层出不出.这个没有消化,那个又来了.看得多了,真的让人找不着北。许老师之文.就有拨开云雾见太阳之味。不  相似文献   

9.
执教十余年,窃以为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还算称职:语文,一直是自己最钟爱的学科,而经过十多年教学生涯的历练,对于怎样教好语文,自己还是有着一定的经验和体悟的。所以,当领导推荐读一读刘永康先生主编的《语文教育学》的时候,心里颇有点不以为然。可是本着开卷有益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读到贵刊文章《返璞归真话“语文”——访长沙市一中语文特级教师马清泽》(2006年第3期),爱不释手。它沉静、执着的语文情怀,舒缓浪漫的语言吸引着我;深入浅出、谈古论今、妙趣横生的表现形式,贴近生活、贴近教学、贴近教师的务实态度感动着我;质朴、深刻的思想,精确、深入的体察震撼着我。归结起来,全文在提倡和呼唤纯正的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语文就是占用课时最多的一门学科,在实践中,学生花功夫最大的恐怕也是这门学科。通过十多年的语言习得和语文学习,学生应该个个是语文高手。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有人送给语文教学四个字——“少、慢、差、费”。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得不咽下这个刺耳的评价。有的教师认为理解很重要,于是,课堂上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让学生目不暇接。学生疲于应付老师的提问,真正读书的时间被剥夺了,留下的只是对课文“躯壳”的把握。有的教师认为人文精神很重要,于是,拼命挖掘与课本有关或关系不大的人文因素,紧抓思想性不放,围绕这条“金色尾巴”不断地激情,教师在台上声泪俱下或喜形于色,而真正引起共鸣的学生少之又少。教师把自己的感悟强加在学生身上,拼命让学生向自己的感悟靠近。这样的课堂,就像是一出皮影戏,老师是...  相似文献   

11.
“定篇”是王荣生博士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对语文教材选文鉴别的四种类型之一,“是语文科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它具有选文的完整性、阐释的权威性、功能的自在性、教学要求的统一性、评价的  相似文献   

12.
我最初接触王荣生的名字是在2002年下半年,当时为了写作魏书生语教学问题的章,我在图书馆检索研究魏书生的相关献,同事告诉我王荣生写过一篇《魏书生语教学思想的学理阐释》,找出来一读,那感觉可称为“目眩神迷”,立即觉得自己再写魏书生方面的章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  相似文献   

13.
我所理解的语文美育,就是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美育的精神和原则,给学生带来发现的愉悦、创造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在内容上,要充分发掘语文的魅力,运用情感因素,滋养学生心灵——这种滋养必须和语文因素水乳交融;在方法上,要注重体验,注重感悟,注重过程,努力拓展学生知识生成、能力形成和精神养成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近期阅读了著名特级教师,"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掌门人程少堂老师的《程少堂讲语文》一书,感受颇深,回顾近日来的阅读感受,我觉得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上海作家叶开喜欢阅读的孩子大声疾呼:"我不喜欢语文课!"叶开在一篇专栏的结尾讲到:"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学生们寒窗苦读多年,毕业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这对于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我,是沉痛的一击。我和我的同行们在自信而勤奋的做着愚蠢的事情?孩子就像易碎品,这让我小心翼翼地进行了反复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人生论》,是一本很贴心的书。书中讨论和描述的内容都是经常发生却不易被人察觉和形容的。读起来,似乎就在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与体验,像一个放大镜,放大内心深处抑或一闪即逝的感受,生活不再单纯是抽象和无法形容。  相似文献   

17.
当语文书一发下来,我便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本想随手翻翻,谁知翻到第一课《窃读记》,里面的内容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气就看完了,这可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林海音还是小女孩时,因为没钱买书,又不让借书,只好每天到书店偷偷读书的故事。书中的很多情节,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但文章后面那一句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当时我还不太懂  相似文献   

18.
爱是世间永恒的主题,有了爱才有了一切。然而,爱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必须学会付出你的爱。正像下面两位同学所说。你要得到别人的爱,就必须要知道如何爱别人!  相似文献   

19.
"是我们在控制课程,还是课程在控制我们?"这是《课程愿景》这本书向读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或许双方都在控制,或许双方都有失控的空间,或许我们应该跳出"控制"的语境,用课程愿景的视角,对扑面而来的课程改革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20.
我最初接触王荣生的名字是在2002年下半年,当时为了写作魏书生语文教学问题的文章,我在图书馆检索研究魏书生的相关文献,同事告诉我王荣生写过一篇《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的学理阐释》,找出来一读,那感觉可称为“目眩神迷”,立即觉得自己再写魏书生方面的文章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