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之学者淡化名利,今之学者有追逐名利的崇名之风;古之学者治学"文无定法",今之学者以论文为主(专著实际上是扩大了的论文);古之学者治学突出"简易"二字,今之学者治学倾向是"增"而不是"删";古之学者治学具有通俗化的特点,今之学者的思想却日益学究化;古之学者治学既重文字也重口语,今之学者的治学活动重书写语言轻口述语言.  相似文献   

2.
本溪地区枫树资源丰富,枫树分布广泛.枫树在本溪全境均有分布,枫树资源种类多达16种,其中假色槭、五角枫、拧筋槭、元宝槭等10余种,构成秋季枫叶的主要观赏品种.本溪地区枫树资源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方面,已有一定的开发和利用,对当地环境、经济和文化形成广泛影响.我们应从加强现有资源保护,开发新的枫叶景观资源和加大“枫叶之都”宣传力度等方面保证本溪地区枫树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南河之秋     
龚云盈 《红领巾》2009,(6):I0012-I0012
盛夏已去,金秋来临。南河的秋色是从两岸的枫叶上显现的,秋风拂过,枫叶如丹,这是秋天在南河留下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影子     
翻开笔记簿,一抹暗红的色彩跃人我的眼帘,是一片枫叶。枫叶像金鱼的尾巴那样小,很精致。我捏着叶柄,将它小心地放在掌心,它又干又脆,没有一丝水分。我不敢触摸它,怕它破碎。枫叶的美丽轮廓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但生命的灵动和活力已随风逝去。我手巾的,是一副没有魂魄、空空如也的躯壳。  相似文献   

5.
《论语·雍也》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此章在古今解读中认为"井有仁焉"是"井里掉下一个仁人",因此,诸家都围绕仁人是否"随之于井而救之"展开解读。显然,无论是否"仁人",见死不救都与儒家思想不符,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其实,"井"应为他国,"井有仁焉"是"某国有仁德",如此解读,文意、理义都通。《雍也》篇还有其他误读章,有必要辨正。  相似文献   

6.
枫林语丝     
小序窗外麓山,山上枫林,林间清风细雨。闻之睹之,耳濡目染。思之咏之,悠然心会。润物润我于枫林者,细雨———细语耶?雨丝———语丝耶?每每浑然莫辨。因有感悟,时吐“枫林语丝”。枫叶春天,枫叶是嫩绿的。夏天,枫叶是碧绿的。绿得多么喜人!那是生机勃勃的青春...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中的“今”用作发语词 ,乃清代吴昌莹之发现 ,然是说不为今人所注意。因而有必要通过申说 ,以广其说  相似文献   

8.
枫之断想     
雁过无痕,白驹过隙,又是一个枫叶飞舞的季节。我习惯性地厂《哼着Jay的《枫》,独自一人走在枫林中。落叶静静地拍打着我的肩,像是老朋友间亲切的问候,我也习惯性地点点头。  相似文献   

9.
梁贵安 《中国德育》2013,(22):49-53
金秋十月,辽宁本溪的枫叶像燃烧的火焰,层林尽染遍山红,引来游客无数。有人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本溪山、水、林、泉、洞风景如画的“燕东胜境”,然而,最动人心魄还是枫叶!如今,“中国枫叶之都”已是本溪的一张名片。2013年初,本溪市委、市政府发出“加快建设新本溪”的号召,把“三都”确立为新本溪的发展定位——“中国钢都”“中国药都”和“中国枫叶之都”。  相似文献   

10.
枫叶之恋     
稚嫩的枫叶,恋着初春那含苞待放的花儿,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清风带来的讯息。深沉的枫叶,恋着初夏那亭亭玉立的花儿,轻轻地享受着,享受着共同成长的感动。热情的枫叶,恋着初秋那黯然神伤的花儿,悄悄地回忆着,回忆着曾经拥有的快乐。柔美的枫叶,恋着初冬那擦干眼泪的花儿,默默地陪伴着,陪伴着深深爱过的花儿,回归大地……枫叶之恋@王婧博$北师大平谷附中憩园文学社~~  相似文献   

11.
《我与地坛》中描写了地坛的荒芜,以及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的生命,更以及在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生命之上、史铁生在痛苦之中由人的意志战胜厄运的自由选择。这样三重内容依次向读者展示自然之美的三重境界,即荒芜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这三重层层递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生命进程,是自然之美所在。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穿着各式枫叶服装大游行加拿大国庆日是7月1日,每到这时,全国放假一天,一同欢庆。届时,大批加拿大人会在国庆日举行热闹的游行活动。人们喜欢在游行时穿上有代表性的枫叶服装,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更为有  相似文献   

13.
爱是艺术作品的永恒主题。李明智的亲情诗,从手足之爱、夫妻之爱、父子之爱、天伦之爱四个方面.对爱的意义价值作了比较全面的阐释。它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惟有爱,才是永远不会凋谢的.有着其独立自主的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以美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林黛玉“情情”之美加以阐释,即“情情”的自然之美、极致之美和悲剧之美。“情情”的自然之美,阐释了林黛玉“情情”具有禀赋的特质,是“情中之情”;“情情”的极致之美是“情情”在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至真至诚的深情之美,是“情外之情”}在“情情”的悲剧之美中,借助西方的悲剧理论展现出“情情”的升华和超越现实的崇高生命力,是“情上之情”。  相似文献   

15.
如何解释现实生活中人之善恶差别的问题,一直是儒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程朱理学从气质之性这样先天性角度来解释。但船山通过对气质之性的批评揭示出人只有一个性即天命之性。此是从当然之人道角度来看,仁义礼作为天命、人之性是人人皆有的。于是,船山主张人之差别只应从能然之人道来说,即从能不能切实做为善去恶功夫的视角来区分人现实生活中的善恶差别。此强调了后天之学、后天之习在形成人之不同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道是老子哲学立论的基础。老子的道在其哲学系统中主要包含本体之道、规律法则之道和人生准则之道三重意蕴。本体之道是具有高度抽象意义的存在本体,又包含宇宙生成的动力和物质性的存在两种含义。规律法则之道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把握,主要包含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和循环运动规律。人生准则之道是人生活方式与处事的方法,包含生活方式和人或事物状态两种意蕴。本体之道是老子哲学的出发点,规律法则之道是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人生准则之道是老子哲学的落脚点。三重意蕴下的道紧密相连,在老子哲学中贯通始终。  相似文献   

17.
35.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选取“枫叶”、“荻花”、“江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暗淡、萧瑟的秋夜图,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即将与朋友分离的凄凉、愁苦之情。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以分别之法将"存在"分立为"在"和"在者",其中"在"是对本体思考与努力的回答。教育本体问题是要认识教育其他问题而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在"与教育联姻的教育之在,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认识其三重内涵:在追问教育终极存在的过程中,谋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世界的统一性;追求教育终极解释的过程中,获得每一历史时期教育知识的统一性;追寻教育终极价值的过程中,寻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意义的统一性。教育之在自我批判的独特意蕴体现在追求"教育之真"、"教育之善"、"教育之美"和认识"教育之人"之中。因此,通过寻得"教育之真"、审视"教育之善"、实践"教育之美"和正确置位"教育之人"可以实现教育自身追求。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孔子论政有本然之理、实然之势和应然之道之分。本然之理指由人的道德属性、生理属性推出政权辐凑形成的三种模式:独阴无阳(纯任政刑)、阴阳相间(礼乐政刑相间)、独阳无阴(纯任礼乐)。此理之落实则有实然之势,一是正常政体西周,其政道是天下为家,治道则是政教并流;二是变态政体春秋,其政道为僭越篡夺,治道为礼崩刑重。孔子为匡治之,提出悬设的应然之道,其为理想政体,托名为唐虞之治,政道是天下为公,治道是为政以德。  相似文献   

20.
枫叶红似火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赞赏枫叶,歌颂枫叶。一年四季所有的植物中,数秋天的枫叶最好看,正如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所说,它那耀眼的红色,是不加掩饰的红色,是热情的红色。深秋,漫步于公园、郊区抑或田间,幸运的话会看到一团团火红的颜色,那就是枫叶。在这萧条的秋,枫树总显得格格不入,不合时宜,然而,我却欣赏它。那是怎样红啊!比火更鲜艳,比残阳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