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玉梅 《天津教育》2020,(2):163-16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其中,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语文能力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鉴于此,本文阐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表现,探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写作是一个关键内容,不仅在考试中占据着较高的比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益方式,在语文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过程中,写作教学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以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出发点,针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写作技能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其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小学生表达情感、完成社会交际任务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写作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从当前的作文教学实践来看,写作停留在“指导学生去写”的层面,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地缺乏重视,教学效率偏低。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金耀 《教学随笔》2022,(1):131-133
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发展目标设计语文写作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以较高的学习效率完成多元化的语文写作学习目标.本文通过设计开放性写作主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构建多元化写作情境,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创设丰富化写作活动,发展学生理解能力等多项措施,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进...  相似文献   

5.
语文核心素养是目前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的热点。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写作和思维基础,但是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还相对较弱。通过相关写作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当前语文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当今时代获得全面发展。写作教学作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下的写作教学却面临着诸多问题,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过分注重学生对规范格式的掌握,但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这个以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时代,教师要重新思考如何将创新与实践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本文立足教学实践,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法,以期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86):43-44
小学语文新课改之后,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作为导向,要从多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此,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单单是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注重的是提升小学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周苗苗 《小学生》2024,(1):49-51
阅读与写作是学生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阅读与写作相融合,发挥读写结合的育人作用,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阅读增加学生的感悟,运用写作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而实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小学中高学段语文教学为根本,阐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黄燕 《天津教育》2023,(29):149-151
<正>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基础环节,需要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相结合,探索适合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成长。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语文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契合小学教育新时代发展内涵,达到整体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潜力,切实将新时代多元教学理念有效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提升语文教学整体水平。对此,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视学生语文思维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王建清 《家长》2024,(7):156-158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终极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了学生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能力,推动了读写结合教学的进一步落实与发展。读写结合基于核心素养的方向性引领,以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为基础,强调了二者在课堂实践中的密切关联,更鲜明地展现出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关系,致力于构建出“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贯穿于阅读与写作两大核心板块,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文章由此背景出发,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性作出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1.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统一的教学目标,而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发挥学科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以习作单元为例,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韩晗 《家长》2023,(32):154-157
<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与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与语文素养的重要“两翼”,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遵循了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小学语文教育提高教学实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促进学生综合读写能力的提升,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韩静 《考试周刊》2023,(7):19-23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各小学开展语文教学时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而写作赏析教学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感受各类作品中所蕴含的音韵美、语言美和意境美,这不仅对其文学素养强化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对其写作、鉴赏和审美能力提升也十分有利。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新课标教学特征与基本理念、小学语文写作赏析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现存问题加以分析,随后以此为前提阐述具体的小学语文写作赏析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农村生活为切入点,探究农村小学语文阅读及写作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及写作教学主要存在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学脱离生活等问题。本文深入挖掘学科素养的意义,努力找寻符合学生特点以及教学需求的创新方法,制定能够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索小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十分重要。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学生基本的作文知识以及写作技巧,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以后学习各学科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是新课改的亮点,本文主要从语文核心素养重要性、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着重分析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十分重要。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学生基本的作文知识以及写作技巧,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紧密贴合时代的脉搏,创新编写理念,强调从多样化角度促进学生的成长,有效地展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其核心素养为宗旨,凸显出教育编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为现代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帮助。所以本文将会着重分析统编教材影响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鹂 《湖北教育》2022,(10):63-64
<正>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和自我,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写作教学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为例,谈谈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发挥写作育人价值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统领,结合小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进行语文基础学科的教学,我们应当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更好地启迪和开发学生的语文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