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钟杰 《班主任之友》2015,(Z1):52-54
很多老师说,建立小组不难,难就难在小组建立了,热闹一阵子就死水一潭了,师生都觉得没劲儿,最后小组自然"消亡"。那么,新建小组究竟要怎样打理才能将其盘活呢?班主任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建立小组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课堂上用来讨论学习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小组很快就消亡了。我以为,小组建设不仅要推动孩子们学习,更主要的还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朋友圈和归宿感。其次,班主任要明白,小组要"活",  相似文献   

2.
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让过去"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间的有效沟通,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讲题、评价、讨论、实验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美丽的校园,快乐的孩子们,这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幸福生活,而今这样的快乐就围绕在我们身边,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飘荡在耳畔。这一切得益于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乐"。曾几何时,提起语文学生就会露出尴尬的神情,上起语文课来无精打采。学习效率就更不用说了,让语文老师也一筹莫展。但小组合作以来,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第84页例6。 教材分析 “9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个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8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学习2~8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记忆口诀也是学习9的乘法口诀的重点,但9的乘法的得数比较特殊,对9的...  相似文献   

5.
徐世秀 《甘肃教育》2004,(11):35-35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小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它是数学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在很多时候,我们所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由老师事先安排好讨论人员、讨论时间、讨论内容。这样,原本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了“摆样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使孩子们自觉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我校有一节“统计的认识”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这一案例谈谈自己的看壮  相似文献   

6.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环节、效果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考虑选择最佳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下面谈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教学的。一、小组讨论,中心发言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而四人小组的自由讨论正符合小学生的这些特征。例如,在学习"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一课中,要求看一幅小学生跳  相似文献   

7.
在线小组学习是在线学习环境下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因学习环境改变而导致的在线小组学习出现的新特征,提出了在线小组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在线学习小组;然后,在参考了Misanchuk和Anderson模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线学习小组的三种互动类型,即在线互助小组、在线合作小组和在线协同小组;接着,讨论了在线小组学习协同策略问题的实质,即为实现"创新"的学习目的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和谋略——有利于促进在线协同小组成员"协同"互动;最后,探讨了在线协同小组的分组策略、组织策略和共识达成策略。  相似文献   

8.
"小组合作学习"之风刮遍大江南北,也吹进农村小学课堂。许多"小组合作学习"并未彰显真谛,小组成员之间关系冷漠、情感疏远、思维僵化。笔者在多年数学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追求同伴关系和睦、情感和谐、思维和鸣,让小组合作学习散发"和"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小组展示"已成为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小组展示能有效改变教师包办代替、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有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勇于表达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组展示已成为新课标下转变教与学方式的重要标志。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安排了"小组展示"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小组学习是小组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一系列学习任务,展开充分讨论和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现教学双赢.一、建立小组学习机制,发挥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小组学习从学生主体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把"导"和"演"分工,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各成员均可在学习小组内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增强学  相似文献   

11.
远程教育背景下,基于网络的小组协作学习是确保教学质量、优化学习效果的重要学习形式。基于网络的小组协作学习"八个一"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制定、讨论小组分配、讨论题目设计、师生角色分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即教学态度"一宽一严"、小组分配"一同一异"、讨论题目设计"一难一易"、讨论中师生角色"一主一导"。该模式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初步验证,对于发展人—机—人的交互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学、探、展、结"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依托于导学案及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最基本形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帮扶、展示点评通常通过学习小组组织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开展的。我校在实施"学、探、展、结"四环节课堂模式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形成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现总结如下。一、学习小组的划分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分组中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男女比例、性格特点、智力水平、素质差异,也就是尽力使  相似文献   

13.
谈起有效课堂教学就不能不谈有效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提倡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早已为广大教师所熟知,但实际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大多数教师,下面笔者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深层原因1.没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致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了回答问题小组或讨论问题小组,作用单一化,出现了"课上不合作,课下无合作"的状态,合作学习成了点缀和形式。2.分组不科学或对合作学习小组的使用管理不规  相似文献   

14.
我们学校课题组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研究课题,引入语文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发现,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理解不透彻,已步入"华而不实"的误区,这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现象一:教师在布置学生围绕一段文字小组合作讨论时,有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各抒己见。而有的小组谁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中“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学习了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实践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主题图,在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6.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讨论交流的方式,是同学们对某一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合作讨论的过程,并且对问题的不同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最终通过探讨达到统一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以及听取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包容,学会合作。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情况看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每当老师给小组安排任务讨论时,小组成员你推我让,谁都抱着"大树下躲阴"的心理,谁都想别人来撑起一个小组,有的小组趁此机会闲聊,或者小组内你一句我一句根本无法收集信息讨论。导致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本无法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扭曲了它原本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潘华 《教育教学论坛》2014,(47):189-190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要把话题构建、个人自学、小组交流汇报、全班讨论、教师引导等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地磨合中,让"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8.
《海南教育》2013,(2):67-68
<正>谈起有效课堂教学就不能不谈有效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提倡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早已为广大教师所熟知,但实际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大多数教师,下面笔者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深层原因1.没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致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了回答问题小组或讨论问题小组,作用单一化,出现了"课上不合作,课下无合作"的状态,合作学习成了点缀和形式。2.分组不科学或对合作学习小组的使用管理不规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数学》第三册乘法口诀教学共23课时,约占整个学期内容的36%。尤其是“7的乘法口诀”,既是在学生学习1-6的口诀后的一段时间(大约1个月左右)进行的,又是后面学习8、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根据几种传统学习模式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创设性地在常规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教研组"的学习方式,并详细讨论学生教研组的定义、意义、开展过程、效果以及开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