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理论有一股新的潮流渐渐流行开来。即建构主义学说。何为建构?建构一词本源于建筑领域,指为了某种目的,而把已有零件、材料制造成某种结构。与单纯认为学习就是复制、模仿他人本领的传统学习理论不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学习者应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地、有意识地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交互.从而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极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以合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认知建构理论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支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constructivism),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人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a)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应(accomodation)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构个人意义,并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理念。所谓“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性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知识建构”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识策略、经验方式和情操态度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  相似文献   

4.
王海英 《教育导刊》2007,(11):13-15
关于知识是如何获得的,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有不同的回答。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知识是强化的结果,格式塔学派认为知识的获得是理解的探索过程,认知建构主义的代表皮亚杰认为知识是同化和顺应的结果,而信息加工学派则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信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  相似文献   

5.
一.实验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知识的传递.它的理论要点是:“知识是人建构的,而不是客观的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释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一切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习者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即"同化"和"顺应")才能被理解和掌握.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传递的是信息,学习者应对这些信息,作观念的分析与综合,进行有选择的接受和加工处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认为,学列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相似文献   

8.
肖川 《辽宁教育》2003,(10):28-29
知识,首先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公共知识和个体知识。公共知识即在人们长期的交往实践中所达成共识的、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定。比如数学中的“十进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比如对一个字的书写和发音;比如对一个物体的命名等等。公共知识是人们建构的产物。这个命题的意含是:公共知识就像房屋、桥梁、玩具、汽车、佛塔、陵墓一样是建构的产物;而不是像金子、石油、煤炭一样发现的结果。“发现”意味着,不管你发没发现,它都“存在”在那里,它具有客观的独立性。而“建构”则渗透着人们的主观意趣,知识的建构是基于人们的利益、立场、需要、趣…  相似文献   

9.
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梅耶(R,E,Mayer)在《教育心理学一一种认知取向的观点》一中指出:教学与测量和评价是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对教学的测量与评价既是教学的终点又是起点,改进教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学习知识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娜 《考试周刊》2013,(18):160-161
<正>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建立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科恩伯格(Kern-ber O)和斯腾伯格(Sternberg RJ)等的进一步研究而发展起来并首先提出的。它的理论核心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认知主体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1从建构主义观点看数学知识教学建构主义认为,人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人的知识建构有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建构主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于“你是怎样知道的”,而非“你知道了什么”因此,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同时,在认识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起…  相似文献   

12.
13.
有必要先弄清两个概念:一是“知能块”,它是知识与能力混合在一起的呈水乳交融状的智力集成块(这里的“块”是一个比喻)。“知能块”不同于常说的知以板块,因为它融入了能力这一活力因子;二是“建构”,它不同于组装或拼合。建构主义是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的知识,而是学生构造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受者;相反,他要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从本质上说不可由他人代替。从某种意义上说,建构主义的主张与钱梦龙语文教学的“三主”思想不谋而合。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说,就是钱梦龙的“学生为主体”。首先强调知能块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其“教师为主导”则是强调教师在学生自我建构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学习的是我们的母语,而学生并不是一种待装的空酒瓶。他们有自己的经验作资本,有社会这个大环境作背景,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为“健身材料”,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问的互动,他们完全可以成功地建构自己的知能骨架。依此观照以往的填注式教学,那种上课时由教师列出要记忆的字词,给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告知语言特点、写作特色,要求学生熟记于心的做法,无疑是落后于时代的,甚至误人子弟的。教师不应该把课本知识和现成结论作为绝对真理强灌给学生,更不应该只强调课本,而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求取,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建构起有效的知能块。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教学模式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发展成为新的教学思想。它认为学习是人们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人际协作活动,通过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外部环境主动选择的信息相互作用以苏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据此观点可得:第一,学生才是认缸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植过程起到的仅是协作和促进作用,帮助其追加新知识于开放的知识链,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二,“情境”是学生意义建构中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性地获取,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一词对广大物理教师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它并不完全是一种新理论,其思想渊源由来以久。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是  相似文献   

17.
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知识建构。学习时形成三种记忆的过程离不开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整合。促使教学结果从重视保持走向关注迁移,关键是要花力气将机械学习转变为意义学习。为此,需要独辟蹊径,稳妥而扎实地推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张炯 《宁夏教育》2005,(3):55-56
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既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建构主义理论给我们现代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绝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角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19.
一、对建构主义的理解 建构主义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故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的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重要因素等。从另一方面看,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因此概括地讲,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两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负荷理论看教学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促进教学设计的理论,它为研究认知处理和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在认同G.Miller关于短时记忆受制于它所能同时容纳的成分的数量的理论基础上,CLT把图式作为组成个体知识基础的认知结构,关注降低工作记忆负荷的教学设计技术,以便促进与图式获得有关的长时记忆的变化。由于同时考虑到信息的构成和学习者内部允许其处理这些信息的认知结构,认知负荷理论已经产生了多种独特的且有时与直觉相矛盾的教学设计和程序。本文概括介绍了认知负荷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及其对教学、网页制作和其他信息呈现方式的设计的含义,以能够对教学设计及相关信息呈现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