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固然很“著名”,但是好像从来没有这么火红过,红火得有点“委屈”。张颐武被卷入一场莫明其妙的论争,而且纯属意外——是媒体对他的“误读”。许多媒体的转载中都有令人耳熟能详的一段话:“孔子不是很伟大么,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么,章子怡也是中国人的代表啊,《新闻周刊》《时代》周刊都拿她当封面来报道中国呢。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国人就这么一张脸让人家记住了。”张教授在博客中介绍,这引号中言之凿凿的句子其实是来自某报记者的编造,更甚的是在那篇文章中还用了这样别有用心的标题—《孔…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l2日北京某报登了一条“消息”《质检总局发布食品安全标准》,篇幅不长共两个自然段,照录在此:  相似文献   

3.
某报登载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杂文的福气——<微言集>序》。盛赞《微言集》作者“逻辑思维中,用激情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微言集》这本书写得如何,序文是否有真知灼见,姑且不论,书名“微言”,就叫人  相似文献   

4.
拿起2006年5月17日某报,横在头版报肚子上的大标题赫然人目——《破坏天池植被(无极)面临10万罚款》,并注明“详见34版”。  相似文献   

5.
政经资讯     
话语“如果废除了政府审批,中国的GDP可以增加30%,腐败至少可以减少50%。”——某报撰文认为这是张维迎教授被逼出来的大实话“一定要收回台湾!如果不收回台湾,我对不起中国人!”——马英九在美演讲引述孙中山言论“这水太污、太臭,我就爬上来了”——《信息时报》报道一妇女投  相似文献   

6.
常读报,新闻一般都是字顺意顺,但有时也会被某些新闻难住,感到在理义上有点违背逻辑。 比如7月11日上海某报上刊登一稿,题为《教育部称严查高考舞弊案——郴州作弊考生可能重考》。从此则新闻的正副题上感到有一点逻辑不顺,既然是考生作弊,按常理当然应重考,甚至可取消考生资格。现在来了个“可能重考”,这种口气与处理方法是否有点让人难以理解呢? 另外一则也是有关这次高考的新闻,消息来源于一家电视台,刊发在7月11日上海某报上,题为《高考语文卷发现两处错——据称不影响考生成绩》,文中援引有关人士的话说:“上述…  相似文献   

7.
《新闻天地》2006,(10):46-47
8月31日和9月1日,省会某报连续刊发了《家有超女是场浩劫——张美娜母亲曝砸票内幕》(以下简称《家》)、《独生女沉溺追星,父亲气急下杀手》(以下简称《独》)的报道,对正在进行中的“超级女声”决赛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老新闻工作者冯英子最近在《新闻记者》杂志上发表文章批评某报一则犯有原则性错误的新闻标题。意见中肯,分析透彻,使人受到启发!现全文转载供读者一阅。以色列环境部长萨里德,6月7日向官方电台表示,为了同叙利亚实现和平,以色列准备付出“非常高昂的领土代价”,本市某报在报道这一新闻时,做标题  相似文献   

9.
高价挖人才     
华西都市报的待遇很是让人羡慕。然而,竞争对手许以更高职位、更好待遇、更优的办报条件,两年挖走40个人当了总编辑,四个当了副总编。某报竞开价“每人两亩地的一栋别墅,每人一部车。”  传媒决战关键在人才,某报老总说:“我要用的人,6000元起步。”央视和北京电视台聘请了大批策划人,撰稿人月收入万元以上,如果是兼职,30分钟节目稿费不低于1500元。(据《新闻知识》)高价挖人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凉茶业的领头羊,王老吉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类似的麻烦。与往常几次不同的是,这次卫生部开始表态。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这次麻烦发生在新的《食品安全法》即将开始生效的6月1日之前——有人说,如果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2008年销售额已达140亿元人民币、位列罐装饮料榜首的王老吉,或许将面临一张巨额罚单;更大范围的问题则是:违规添加各类草药成分的众多品牌凉茶,都将面临下架危机。有人说,王老吉几次遭遇诸如此类的麻烦,背后都有“商战黑手”在策划、推波。但无论这是否真实,公众都有权利知道以下问题:喝王老吉究竟安全不安全?——推而广之,把凉茶当饮料喝究竟安全不安全?我们究竟有没有必要因“上火”而去喝凉茶?  相似文献   

11.
德溥 《新闻界》2003,(3):52
P去年8月8日《中华新闻报》刊登的《“三甲”不是前三名》一文里,已批评仅在7月中旬这10天内,竟有首都某报报道民营科技企业总收入排榜、广州某报报道各地市创新能力评估、辽宁某报报道中国女排在世锦赛具有冲击力等消息时,都把“三甲”错误当成了“前三名”。不仅起不到文章增色的作用,反而贻笑于广大读者。这样的错误用词,过后有些报刊仍相继发生。这说明不少编采人员根本不解此词,却又惯用此词;也未看过上述批评文章,更谈不上从这篇批评文里去吸取教训。如在10月16日成都地区某报上第5版《软件业:扬长避短冲三甲》的短讯里,竟出现要进入…  相似文献   

12.
看到2009年2月8日北京某报A4头条消息的标题《全市学生都将注册为志愿者》,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不是把“志愿”变成强制了吗?细看消息,第一句说“据某报报道”。于是再查北京某报,该报2月7日六版头条的消息标题是《全市学生都将注册成为志愿者》,比北京某报多了一个“成”字。北京某报的消息除了第一句话外,完全照搬了某报的消息原文。  相似文献   

13.
5月27日,国家足球结束了世界杯外围赛小组赛的风雨历程。第二天,某报发表题为《还总结个啥》的言论,用刻薄的语言对国家足球队大加抨击。结果,遭到读者的投诉、抗议,一些读者甚至不解地问:“我们的体育记者怎么了?”作为一个爱好体育的读者,我也深有同感。 看看小组赛那些日子,一些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 5月22日,一家有影响的体育报纸的头条标题为《米卢下课 中国队解散》;5月21日,某省一家都  相似文献   

14.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王充《论衡》中有好几篇涉及到夸张,其中《艺增篇》说:“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  相似文献   

15.
人的许多习惯和爱好是特殊环境造成的。“文革”开始那年,我十三岁。学校闹革命.不上课.在家闲居.百无聊赖,惟有读书——当时中学里的图书馆都被“破四旧”了,书大量流散到学生手中——这是那时住在楼群中的城市孩子们惟一的“文化娱乐”。读小说、武侠、侦探(如《七侠五义》、《福尔摩斯探案集》);读爱情,读人物传奇  相似文献   

16.
胡万林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司马南说从此事看到了新闻生生不息的力量。河南某报一记者发现“神医”胡万林忽然崛起于商丘,即冲破重重阻力,展开了长达一年的追踪采访。为此他曾突遭绑架—— “历史是人写的。在彰显爱心、凸现正义、呼唤法制的力量中,最为重要的,是新闻人的力量。胡万林从数次逃遁到最终接受法律的惩处,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新闻人的责任感与道德良知,更看到了生生不息的新闻力量。这种力量正是某些人最怕的。” 以上文字,是著名反伪斗士司马南为河南某报记者刘伟亚与另一名记者李卫华合著的《追踪到公审——胡万林事件采…  相似文献   

17.
近来,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报刊把“的”字改作“de”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不时在报纸上出现《罗非鱼de的启示》、《钢窗总厂de钢铁人》、《步行de学问》等标题,某报甚至在二版头条新闻的标题就是《一位普通煅烧工de情怀》。看上去很不舒服。“de”是汉语拼音的“的”字。我们的报纸并非是汉语拼音的报纸;在中文报刊上只这一个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很不协调,反给读者一种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穿西装戴瓜皮帽”的印象。有人说这是为了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笔者认为这也有些牵强附会,不敢苟同。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的构思非常广泛,何必非要以牺牲文字的  相似文献   

18.
浙江某报1995年8月17日头版刊登了一篇《夜间看门人多为“白头翁”杭城门卫现状堪忧》的消息。很明显,记者的采写动机是由省地质矿产厅两位门卫老人勇斗盗贼,一位被刺身亡、一位身负重伤的“八·七”事件引发的。读者从此文中可以看出杭城门卫现状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3月16日,本市某报头版:《在渝全国政协委员昨凯旋》,本市另外一家报纸03版:《在渝全国政协委员凯旋》。18日,某报头版:《在渝全国人大代表昨凯旋》,另外一家报纸头版:《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凯旋》。都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上海《报刊文摘》(1993年3月1日)上看到一篇摘自新闻某报的文章,说1月8日《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刊登了自治区的两份文件:《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转移兴办经济实体和从事经营活动的试行办法》与《关于改革自治区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的试行办法》,但不少部门和单位仍然询问正式的“红头文件”什么时候下达,否则不好执行。该报认为这种“不认报纸等‘文件’”,不见‘红头’事不办”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为什么基层工作人员觉得难以执行呢?理由是:“正式文件和见报的是否还有出入?”“报上的东西只能当消息了解!”。没有‘红头’文件领导如何批阅!?”——看起来似乎荒唐,但仔细琢磨,除第三句反映了要不得的官僚主义作风外,也不见得毫无道理,而且还可以启迪我们朝深处想想,推动我们的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