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许多史籍中记载着秦始皇曾派徐福带领数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求仙人和不死之药的事.并说徐福率民间各行各业能工巧匠到日本向当地人传授种植、医药方面的技艺.徐福被日本人民曾为"司农耕神"、"医药神".但学术界对历史上是否确有徐福其人,是否确有徐福东渡日本的事有很大争议.所以,考证这个问题对研究中日友好交流的历史具有重大意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1985,(1)
[向湖南省赠书运动] 1983年3月25日,滋贺县与中国湖南省建立了友好关系,作为这一友好关系的纪念,我方决定向湖南省赠送“友好文库”。日中两国的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隋朝小野妹子东渡,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仿湖南省潇湘八景而命名近八景,也有五百年的历史了。国与国之间,县与省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为了发展这种关系,我们认为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公共图书馆从诞生到现在,只不过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而且,一场侵略战争又使得图书馆事业濒临崩溃。但是,在战后短短几十年内,日本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挤进了图书馆先进国的行列。为此我们有必要追溯一下它的历史发展。一、早期文库的诞生如果说,藏书楼一词是我国古代图书馆的代名词,那么,文库则可以说是日本古代图书馆的象征。镰仓时期以后,图书馆几乎都以“文库”命名,只有发展到文库的涵义已经不足以囊括今日图书馆所有职能与内容的时候,它才渐渐被“图书馆”取而代之。日本古代文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隋唐时期,“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接踵而来、源源不断。中日文化的广泛交流,为锁闭沉闷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日综合国力的扭转和国际形势变化,两国回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初期的友好状况已经很困难。但长期来看,到中国综合国力超过日本,并且日本人习惯了这种状态时,中日关系就会缓和  相似文献   

5.
被日本人民称为“司农耕神”、“医药神”的徐福,确有其人,他的故里就在赣榆县境内。这是徐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罗其湘的新发现。三月十四日,罗其湘收到赵朴初先生为徐福故里题写的村碑碑文。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其双向文化文学交流源远流长。这种交流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密切程度上看,都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多见的。颇为有趣的是,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唐宋明以后,这种交流主要表现在辉煌的华夏文化向日本输出,基本上呈现单向流动的文化态势。这对日本古代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借鉴。直到19世纪中叶稍后即中国的近代,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则把它的文化视野从东方的华夏转向了先进的西方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前沿。这时沉滞封闭而又充满危机感的华夏文化开始输入消融了西方文化的日本文化,即通过日本这个西方“窗口”大量引进西方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则  相似文献   

7.
冀振武 《出版史料》2005,(1):120-125
一、清代以前故实中日两国书籍的交流不仅历史悠久,其规模和领域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史上都是罕见的。据传秦代徐福东渡日本,带去的书籍中就有《百工技艺》一书。随着海上交通的逐渐发展,汉魏两朝和倭国(日本)的交往增多。公元57年(东汉建武中元二年)日本派使节来中国,汉光武帝赠以印绶,3世纪末,陈寿的《三国志·魏志》上详细记载了2世纪末至3世纪初的日本政治、经济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泰安市档案局馆,市外事办接待了一位泰安人民的老朋友,八十四岁高龄的日本友人——盐谷保芳先生。盐谷保芳是泰安人民的朋友,因为他是中日友好的使者;他也曾是泰安人民的罪人,因为他的双手的曾经沾有中国人民的鲜血。1942年盐谷保芳随日军入侵中国,任59师团曹长,在泰安火车站驻扎四年之久,其主要任务是将我省境内的大量煤、铁矿石资源掠夺到日本国。在执行战斗任务时,他带领部属枪杀过我抗战士兵,鉴于这一亲身经历,盐谷保芳特别憎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战败回国后,他创建了对中友好民间组织“日本衣会”,大力宣传日军侵略中…  相似文献   

9.
传/统/与/变/革——中日两国近代传播事业起源及其影响的比较分析□李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同为东亚地区很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古代,日本以中国为师,“遣唐使”扬帆西来,鉴真大师跨海东渡,留下了一段段千古佳话;在近代,日本勇于学习西方,后来居上,被...  相似文献   

10.
五年前的今天——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一日,湖南——滋贺两省人民友好的象征——湖南图书馆滋贺友好文库建成开放了。从此,代表日本朋友深情厚谊的每一本书不仅为中日两国广大读者提供了利用之便,而且,这些书确象滋贺县民所希望的一样,成为一个个友好的使者,在广大读者中间流传编织着友谊的花篮,为增进中日双方的友谊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当  相似文献   

11.
18年前,中国作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邀请3000名日本民间人士访问中国。18年后的今天,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还在为中日友好工作着。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现在,又有1.3万名日本民间人士来到中国。有理由相信,他们同样会对中日的进一步友好做出贡献。 无法否认,中日之间虽然邦交正常,但,摩擦常有。横亘在中日之间的,既有现实的政治经济问题,更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心结。 自贞观以降,日本有遣唐使,遣唐使的使命是学习。今天,这些日本民间人士也是一种“遣唐使”,不过,他们的目的是了解中国。 友好的前提是了解,而民众间的了解更为重要。因为,外交是国家的,而国家,是人民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小姑娘”的佳话,在中日两国人民中激起了友好感情的波涛。这波涛由中国流向日本列岛,又从日本列岛涌向中国大陆,随着美穗子访华后回国,更大的感情的波涛又从中国回涌到日本。西德记者克伦普评论美穗子访华时说,这是“一次多情善感的旅行”。美穗子探望她的第二故乡,与聂荣臻司令员的重逢,使这个反映中日友好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得到美满的结局!这结局,闪烁着中日两国人民热心关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25年来,两国关系中友好和合作是主流,中日之间的政治对话,经济合作和民间交流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自冷战结束后,日本改变和调整了对华外交战略,两国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阴影。如何摆脱这些阴影,使中日关系重新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共同希望的。 影响中日关系的几个问题 目前的中日关系,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日美重建军事同盟,矛头直接指向中国。去年4月,日美两国首脑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书籍,日本保留下了大量的汉籍图书.文章对日本最早的汉籍图书目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进行了统计与整理.该书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为研究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2008,(7):F0002
1971年春,中国乒乓球队应邀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精湛的球艺以及与各国运动员的广泛交流,均在当地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特别是中美两国运动员的友好接触,不仅在传媒界引起强烈反响,而且促成美国乒乓球代表团首次访华。“乒乓外交”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影响,打破了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对峙的政治僵局。  相似文献   

16.
“临时抱佛脚”是民间流行的一句俗谚,流传已久。明代张谊对此俗谚的来源做过解释,他在《宦游纪闻·抱佛免罪》中说:“云南之南一番国,其俗尚释教。人有犯罪应诛者,其国主捕之。其人恐,急奔往某寺中抱佛脚,知悔过,愿削发为憎,不敢蹈前非。主许之,竟贳其罪,遂髡发环耳,披禅衣,守禅教。故其国人为僧者多。常有人入中国,皆自称番僧,而莫知其故。俗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盖本诸此。”张谊认为这一俗谚起源于“云南之南一番国”,不可信。其实,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抱佛脚”的说法,如盂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  相似文献   

17.
应日本新闻贩卖协会(以下简称“日贩协”)的邀请,我们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代表团一行6人1993年4月11日至18日对日本的报纸发行业作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考察,受到了“日贩协”热情友好的接待。“日贩协”现任会长郡司辰之助先生致力于日中友好,1972年曾随田中首相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会见。这次,郡司会长亲率“日贩协”的几位副  相似文献   

18.
红桃吐蕊     
主持人语 7月里,东京都富士见市的气温高达40度。71岁的日本漫画家中村秀利编辑出版了《笑的使者》画册。本书收入中日两国60位漫画家的180幅作品,是中村先生同《工人日报》结交12年,进行中日友好漫画交流的纪念册。在商业性“卡通漫画”成为一种时髦文化时,中村先生倡导具有民族性和观赏性的讽刺与幽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以来日本留存的中国古籍回传中国的历史中,清驻日公使馆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学界较为著名的有驻日公使黎庶昌、随员杨守敬等人.本文利用中日两国的文献、档案资料,考察了另一位驻日公使馆随员姚文栋在日期间积极搜求研究中日两国古代文献的事迹,对他向国内介绍日本收藏的中国古籍、推动并实际负责《经籍访古志》的出版以及收集并带回大量古籍的史实进行了考索,有助于学界深入了解和认识近代中日书籍交流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中日文化交流最早的交通路线,是由中国的辽东经朝鲜半岛到日本列岛的。中日往来的最早时间,尚待查考。据文献与考古资料记载:西汉时,中国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已经不断发生接触。据(汉书·地理志)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东夷列传}亦载:“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而居,凡百余国。自汉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同书又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安帝永初元年,倭国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这些记载是可信的,因为1784年在日本古代筑前国糟屋部志贺岛叶崎已有“汉委奴国王”金印出土,经考证认定是东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的印绶。再从日本九州等地出土的一些汉代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