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弘韬 《传媒》2007,(3):33-35
论及纸媒体应对新媒体的挑战,笔者认为,课题只能唯一,那就是传统媒体怎样才能活得更好.活不活下去无疑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列,谁会甘心看着自己的媒体衰亡!  相似文献   

2.
<正>前两天内容官实验室【品说】栏目组织了个线上的局,主题是:传统媒体套路如何指导内容营销?今天把大家的观点做个整理分享给大家。说明下这次针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讨论的话题,是从整体趋势上探讨,并非一概而论。议题一:传统媒体从业者的专业度有哪些值得内容营销人借鉴?1.传统媒体的现场感(@张辉、@袁野)传统媒体在策划一个内容的时候,一般都是只有新闻  相似文献   

3.
《传媒》2014,(18)
正@刘宏:从全球角度看,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都不是很顺利,在中国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中国新媒体的发展特别迅速,这直接或者间接地颠覆了旧媒体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是否还能够坚持原有的人才标准和用人机制?是否要接受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如何把社会责任和市场导向结合起来?这些都是传统媒体在人才战略中应该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现代化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种媒体日新月异,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人人都可以当"记者"的自媒体,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已无法满足受众的文化和信息需求,"广播+"、"电视+"等新型传播手段更加吸引受众.基于此,地市级广电媒体应当牢牢把握这个机会,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尽快融合,从而促进地市级台在融媒体环境下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条件下,如何定位传统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党委、政府和传统媒体自身都要进行科学分析、准确评估的问题。我们认为,传统媒体至今仍是主流媒体,仍然是舆论的主导者、引导者,要自觉地继续承担起正确引导、有效引导的大任。媒体乱局: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一直以来,传统媒体都占据着主流媒体的地位。但在新媒体出现后,似乎是新媒体朝气蓬勃、风华正茂,似乎传统媒体日薄西山。这些"似乎"从何而来?一是来自于似是而非的比较。我们看到,不少人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并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媒体行业,"互联网+"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对"互联网+"进行概述,阐述"互联网+"对于媒体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并提出"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途径,希望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加强互动与融合,最大限度整合有效资源,而使新媒体获得"源动力",传统媒体踏上"高速路"。当前,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的媒体业内称其为新媒体,自然,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媒体则是传统媒体。纵观两类媒体的发展态势,很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了网络等新媒体,这也意味着注意力资源正在从传统媒体流失。笔者认为,在理清新媒体与传统媒  相似文献   

8.
关键 《声屏世界》2011,(11):78-80
全媒体化战略——传统媒体+户外媒体+新媒体ADM:作为深圳传媒的龙头,深圳广电集团是如何理解全媒体时代的自身发展,并藉此为自己制定了怎样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愿景?张育民: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媒介发展态势,还是广告主的营销策略,"变"俨然已成为一个趋势。首先,媒体竞争关系在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终端类型的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9.
微博之传播     
《视听界》2014,(6):12-12
@传媒老王V(纸媒人,纸媒研究者):传统媒体眼下现状:1.阵地在,群众不在了;2.阵地在,干活的不在了。反映出当前传统媒体面临的是用户和人才双流失的窘况。谈媒体融合,该如何融合呢?郭全中老师的观点是:首先应该意识到媒体融合的目的,就是抢占意识形态主阵地;其次,媒体融合必须是以互联网为主体,传统媒体主动被新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使用"经常作为与"传统媒体使用"相对立的概念获得学界的关注。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家族的迅速壮大,"新媒体使用"在量化研究中的内涵外延也日渐模糊。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元测试(meta-instrument)问题--在用户使用行为和媒介效果两方面,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是否清晰可分?基于对二手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不同的网络信息渠道/平台在使用频率上呈现异质性,在媒介效果上也难以作为同质化的"新媒体"或"网络媒体"一概而论。同时,门户网站在用户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上,更接近于传统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而非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新媒体使用及其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新媒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资料。  相似文献   

11.
社交媒体发达,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拥有自己发声的平台。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打造的自媒体,爆款频出,让传统媒体黯然失色。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主持人转战新媒体,尝试转型"网红"的不在少数。只不过,尝试者多、成功者少。归根究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不一样的传播生态、不一样的服务对象、不一样的生产模式,任何生搬硬套只会事与愿违。本文旨在探讨传统媒体现有主持人之出路,"成为"网红不应是唯一出路,传统媒体界面人物,还有很多亟待创新以适应时代需求之处。  相似文献   

12.
谭薇 《新闻窗》2015,(3):16-17
近年来,"新媒体"一词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新媒体究竟为何物,很多人却不甚了解。那么,新媒体到底是什么呢?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数字报刊、手机app、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针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所谓的"新"体现在技术和媒体的状态上,并伴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现在的社会中,新媒体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14,(22):54-55
<正>#媒体融合发展之道#《京华时报》和"今日头条"正式达成合作协议,是传统媒体与移动互联网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典范。@光明日报:融媒体的概念重在"融",重在将机构媒体分散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部门的内容资源、采编队伍、采编资源、采编发流程、产品形态、传播渠道、技术解决方案、市场对接等,融合到统一的平台上来解决。@新华网:网络媒体需要顺势而为进行一场自我革命:传播理念需要来一场革命;内容生成方式需  相似文献   

14.
陈明明 《传媒》2015,(12):25-27
传统媒体人(无论是报纸杂志人还是广播电视人)大多来自专业学科,对传统媒体的产品形态、工作流程、管理、经营等业务比较熟悉,并拥有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专业优势”.但进入新媒体领域后,虽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属于媒体,但新媒体在信息产品形态、工作流程、管理、经营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实与传统媒体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平台都各有特点一样,新媒体的各个平台也同样拥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传统媒体人原来所具备的“专业优势”在新环境下就难以为继.对传统媒体人来说,只有在媒体融合大潮中更新观念,对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扬弃式发展,熟悉、掌握新媒体平台,才能形成新的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大数据"这一新兴词汇的产生,带给了人们全新的生产和生活体验。这一媒体传播模式立足时代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速融合,对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价值意义、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本文围绕大数据背景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结合当前我国及国外媒介转型的各项特点,帮助媒体行业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14,(8)
正@栾春晖: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一直被广泛关注,从最开始作为一种全新传播介质、全新传播渠道的形式闯入我们的生活,到今天以"去中心化""脱媒化"接近颠覆性的方式对传统媒体产生深度影响。今天,传统媒体人只有确立互联网认识论、价值观,并将依据这种认识论、价值观所推导出来的行动决策执行下去,进化出互联网基因,才能够找到适应媒体"气候"和"生态"变化的核心竞争力,度过这一个转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时代,广播媒体如何"变法",如何抢占媒体话语权?关于这个问题,许多业界专家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中国记者》杂志曾刊文指出,传统媒体"变法"不是简单生搬照抄新媒体,应以传统媒体优势特长注入新媒体,"新媒体基因+传统媒体灵魂"才是破解之道。对此,本人深有同感——从特性对比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有优劣,应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就广播媒体而言,曾经历过几起几伏,更应以变化的动态眼光审视问题,深入思考,探索适合自身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视听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便捷、多样的受众体验,其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渐渐成为视听市场重要的服务主体。2013年6月1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报告显示,"2011贏2012年,商业视听新媒体发展成为一支媒体新军,形成与广电媒体的竞争,市场份额在新媒体领域占据主要地位。""商业新媒体正在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和媒体价值。"而在这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融间,新闻编辑的含金量无疑正在提升,其竞争力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新媒体服务大幅拓展和媒体终端功能日益强大的情况下,"受众即是内容生产者"这一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受众和传播者接受.从社交网站的火爆到Youtube的风靡,从Wikipedia的恶搞词条到Digg网站的悄然崛起,从手机电视的逐渐普及到三网合一的迫切呼声,也都可以看到对这一概念的实践.对此,崔保国、张晓群分析认为,新媒体迅速成长的动因主要有三:"新媒体的迅速普及是新媒体行业迅速成长的基础;新媒体价格下降使其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明显增强;受众偏好的变化拉动了新媒体消费量的增加"[1].近年来,在Web2.0的推动下,手机媒体、数字媒体、IPTV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与此同时,新兴媒体经济的发展也如火如荼,这些都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20.
有人总结说:"70年前,广播是新媒体;50年前,电视是新媒体;10年前,分众传媒是新媒体;5年前,微博是新媒体;2年前,微信公众号是新媒体。"应了那句老话,没有最新,只有更新。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观众、听众或者说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媒体对受众的服务越来越周到。20年前还很红火的广播电视,因为选择性、保存性、互动性和互联性差而成为自身致命的短板。要想生存、发展,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主动融入新媒体,实现优势互补是不二的选择。媒体生态变了,传统格局变了,传统媒体作为一个优秀的内容生产商、提供商,价值是存在的,但背后的操作系统变了,内容提供系统变了,分发系统变了,产、供、销不成一条龙了,因此内容产品的架构方式、生产流程、传播平台也要有所变化。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十多年来,特别是这几年让传统广播、电视主动融入新媒体,这不仅改变了节目形态,而且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