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建立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课堂教学结构上分析 ,我们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五大环节” ,确立“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效信息———设计实践活动”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都源于问题解决 ,不是教而得之 ,所以教师要积极主动创设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二、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要改变以教师…  相似文献   

2.
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并以相应问题引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最终形成自我的学习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形式,使学生在知识发现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索和发展,从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策略的实施,从而形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的策略、对学生回答处理策略等三个方面论述初中历史课堂的问题教学.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法宝是让学生想象展开翅膀,因此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研究体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初步建立起“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结构模式,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创设情境是在唤起学生原知的基础上,一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戴莉 《教师》2010,(3):66-66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到了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和处理,直至解决问题的实践性体验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川是新课程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学物理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质疑、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训练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那么,在现行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设置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7.
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既是信息时代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需要。小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立足课堂,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呈现出研究性、实践性、主体性、全员性、过程性、合作性、开放性的特点。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创设有利于“研究”问题情境,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其教学程序大致包括“创设情境,产生问题;展开研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实际应用,拓展延伸”等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基于活动理论的核心思想,提出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学习活动,是以情境为中介的任务探究过程,需要遵循把握知识本质、创设任务情境、建立共同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等基本原则,从而给学生增加在课堂中应用于数学以外知识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起严密的问题分析框架,营造出学生自愿与自信地解决问题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重要意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交往的舞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小组成为学生交流研究成果、反思研究策略的阵地;拓展学习空间——让课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天堂。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出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从而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实施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怎样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在乐中学”,“边恩边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孔磊 《山东教育》2009,(7):100-101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入手,提出了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情境,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使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新学的知识,化解教学的难点,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6.
问题教学的实施,能提高初中地理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从地理教学问题的情境创设、进阶生成、探究活动及借助信息技术的精准评价等角度,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专题进行研究探索,并在研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笔者探讨了课堂研究性学习中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讨论质疑,提出问题以及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怎样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在乐中学”,“边恩边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一些内容为专题进行研究,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课堂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其一是教学内容问题化(即以问题为中心教学);其二是教学过程探索化(即强调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我们将研究性学习不断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要求教师按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过程教学理论),把教材内容设计成问题(对学生而言即为研究性问题),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来增进其思考力和创造力,并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处理很受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新的素质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强调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不只是要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要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参加社会工作培养很好的实际能力。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教育界进行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手段等改革,使教师逐渐理解新的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法、手段去培养新型人才。目前,各学校更多采用的是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各学科教学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的探究性。往往由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将学习的研究性体现在创设情境、自行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验、数据分析、结论表达和学习评价等各个环节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从倡导和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本质要求看,学科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主阵地。只有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其他情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有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强化了研究的习惯、兴趣、能力、和氛围,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专题探究才有了基础和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才是我们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