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读杜甫夔州诗,我们会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江山形胜和风土人情的。它们有的歌唱夔州的自然山水,有的凭吊夔州的古迹名胜,有的记述夔人的衣食住行,有的谈论夔州的风俗人情:这些诗篇宛若一幅幅色彩斑斓、风格奇瑰的三峡山水图和夔州风俗画,既令你在赏心悦目的名山胜水中流连徜徉,也让你在奇幼绚丽的殊风异俗中冶情陶趣,还使你在深沉厚重的历史长河中太息沉思。它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种风貌。因此,研究杜甫夔州诗的山川形胜和风土人情描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从永泰二年(766)春末迁居夔州,到大历三年(768)正月离开夔州沿江东下,杜甫在夔州寓居了近两年的时间,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在杜甫创作的一千余首诗歌中,创作于夔州时期的诗歌占了三分之一。杜甫一生有七律一百五十余首,而夔州所作七律有六十余首,也占了三分之一有余。在成就上,夔州诗亦是斐然,如《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名篇均作于此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也选入了杜甫作于夔州的七律——《登高》。对杜甫夔州七律诗进行关注,并试图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分析这一类诗的文学成就,希望能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教学杜甫的七律诗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3.
杜甫客居夔州不到两年(大历元年春——大历三年正月),而所作诗歌竟达四百三十多首,这充分说明这是杜甫诗歌创作生活中的丰收时期。杜甫的夔州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杜甫夔州诗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产生了不少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大型组诗与长篇。如“伤时盗贼未息”,而怀八公忠勇报国与  相似文献   

4.
从杜甫的夔州诗看唐代夔州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甫在夔州寓居两年多,留下430多首诗篇,其中不少篇章述及当州物产、农业、手工业及商业、交通等。杜甫夔州诗反映,唐代夔州农业整体水平滞后,手工业稍有可称,然一枝独秀的则是商业,这也正好反映了唐代整个重庆地区经济开发的实况。  相似文献   

5.
海若 《文教资料》2009,(18):21-22
作为古代文学的研究热点,从古至今对杜诗的研究从未间断,作为杜甫晚年创作重要时期的夔州阶段一直广受关注,甚至早在宋代就引发过争论.推崇杜甫的黄庭坚称:"观子美到夔州后诗,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1](<与王观复书>)对此,朱熹却表示异议:"人多说子美夔州诗好,此不可晓,夔州却说得郑重烦絮.不如前此有一节诗好.今人只见鲁直说好,便都说好,矮人观场耳."[2](<清邃阁论诗>)对夔州诗的评价意见相左,引起了后人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6.
流寓至夔州时,杜甫已是遭历了人生的大苦难,对人生、社会及历史都有了更为广阔而深刻的体验,一生理想与现实的激荡也已尘埃落定。此间的农事诗尽管是其晚年夔州诗的一部分,但为农夔州,充分地蕴含着近乎一个普通农民的诗人面对一切现实的悲欢忧乐,因而也较为集中地反映出诗人晚年的主要思想,即儒道高度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7.
夔州竹枝歌舞是巴渝地区的传统民间歌舞形式,在当地传承上千年。它集诗、乐、舞三位一体,体现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特色,本文主要阐述梳理了夔州竹枝歌舞的当代艺术表现,分析了夔州竹枝歌舞的传承现状,希望对夔州竹枝歌舞的发展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8.
《夔州杂诗》是王光祈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在用事用典、咏景咏物等方面对杜甫的夔州诗多有化用,乃是承继先贤遗风的王光祈忧国忧民之诗人情怀开始成熟的表现。参照王光祈创作《夔州杂诗》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结合其生平事迹和相关传世文献,对《夔州杂诗》作出论析,可以较清晰地勾勒出此中所现的与王光祈精神志向渊源相系的人生图景。  相似文献   

9.
<正>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初夏,杜甫由云安到夔州,在此居住了三个年头,直至大历三年春,离夔州下江陵。在这短短的三年中,共作诗四百余篇,占生平创作的近三分之一。毫无疑问,夔州时期是他一生重要的创作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显示出了鲜明的艺术创新精神。然而,对于杜甫的夔州诗,历来有一种不公允的评价,例如朱熹就认为夔州诗“自出规模不可学”,“郑重烦絮”等等(《朱子语类》)。然而,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地研读原著,不难得出结  相似文献   

10.
封野 《文教资料》2008,(35):4-5
杜甫在夔州尝试归农自给,东屯农事是其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杜甫在东屯主要经营自家的私田,同时接受夔州都督柏茂琳委托,代为照看东屯的公田.杜甫东屯督耕不是官府赋予的权力或义务,而是属于私谊行为.官府在东屯公田的管理者不是杜甫,而是杜甫在诗中几次提到的行官张望.  相似文献   

11.
姚菊 《天中学刊》2014,29(6):71-75
杜甫诗歌具有“真性情”的特点.首先,杜诗中的自我形象极其丰富真实,而且具有鲜明的情感特点;其次,诗歌呈现出作者的心境之真,这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内心独白诗中,夔州以后尤多;再次,杜诗之真与陶诗不同,陶诗之真是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与思考,具有一种哲理精神,杜诗之真是对生命悲欢离合的体验与记录,具有一种实践精神.在固穷安贫的主题上,杜诗对陶诗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杜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诗篇,然而他也创作了一些闲适诗,其中有五首提及鹅。杜甫的咏鹅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这一现象启迪我们去追问杜甫咏鹅诗的本质,这些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真理的关系。海德格尔关于作品与真理关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杜甫的咏鹅诗,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杜甫的咏鹅诗出发,我们可以进而更好地把握杜甫民生诗篇的本质,因而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关注。杜甫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的境况均有关系。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宗教对杜甫有着潜移作用,以至于他无须变更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杜甫长期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他的思维异常地敏感,以至于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关注到了自身、周边生存物以及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个体。杜甫诗歌这一基本品格使得杜诗具有恒久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杜诗的认识价值使人们认为它值得一读且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3.
戴复古接受屈骚精神的途径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复古曾师从陆游,人生理念自然受其影响。戴复古与杜甫也可以说是心神感契,他的诗歌美学思想承祧杜甫现实主义诗美精神一脉而来。杜、陆二人又都极力弘扬屈骚精神。可见,戴复古诗学的主体精神是近承放翁,远绍杜圣,溯源屈子。这一诗性精神使诗人的创作在表现自我人生感受的同时,更纳入具有充实社会内容的抒怀轨道,而在屈骚精神相对缺失的南宋年代更显珍贵,从而表现出极强的历史传承性。  相似文献   

14.
清初贾开宗的《秋兴八首偶论》是杜诗学史上第一部专论杜诗《秋兴八首》的著作。该书首次较为明确地指出《秋兴八首》的文学渊源,并将这一组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论析,在论析中体现出较强的体系性和系统性。贾开宗还将比附经典的论诗方法贯穿了对整个组诗的解析,表现出较明显的经学倾向。此外,他在解诗中倾注了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国家倾覆的悲叹,有借杜诗之杯酒,浇自己之块垒的意味。不过贾开宗解杜有时求之过深,时有穿凿之处。总之,该书论析透辟,新见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其论杜特色和文献价值应引起治杜诗学史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黄生的《杜诗说》是影响于当时却淹没于后世的一部杜诗评论和研究著作。黄生在《杜诗说》中,将孟子所提出的“以意逆志”原则作了重新诠释和具体化,并以其作为评论和研究杜诗的基本方法,力图揭示杜诗的本意。对《杜诗说》评论和研究杜诗的方法所作的初步探讨,通过对《杜诗说》的钩稽认为:黄生所提出的“深悉公之生平”、“综贯公之全集”、“融会一诗之大旨”三原则,就是“以意逆志”的具体化,是黄生在《杜诗说》中分析和研究杜诗的主要方法。黄生对杜诗创作本意的认真探寻,体现了他作为训诂考据学者的严谨学风。  相似文献   

16.
程校花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4):56-61,68
杜甫的疾病诗是杜甫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起了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杜甫的疾病诗是杜甫寄予其忠君报国的思想、多病身世之慨叹的重要载体,是杜甫伟大人格和高超诗歌创作水平的具体体现。杜甫的疾病诗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成就巨大,并对后世疾病诗的创作起到了表率作用,引发了大量相关题材作品的涌现。  相似文献   

17.
杜甫在夔州所作的《秋兴八首》多被认为是感慨国事的佳作,其实老病交加的他在《秋兴八首》里还委婉地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凭借着"意象"的多义阐释和"色彩词"情感表达,他将"感慨国事"这一条明线和"愧念妻子"这一条暗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赵次公是宋代杜甫研究用功极深的学者。他研究的项目非常广,而注和解品位最高。其注解建立在对杜诗烂熟于心、融汇贯通之上,广泛搜集典籍和口语资料,透辟分析,有时还融入考证,故其注解总是妥贴、精细、笃实。其注解发明尤多,匡正前人研究的错误也非常多。综合品评,赵次公的《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是杜甫学史上早期的百万字的伟大研究著作,赵次公是杜甫学史上注和解成就最大的学者。  相似文献   

19.
近人认为,张问陶的诗学、诗歌主要受袁枚的影响,也受李白、苏轼的巨大影响.其实,张氏与杜甫的渊源关系最大.因为他在诗中大量引用、化用杜甫的诗句,直接论及杜甫、杜诗达四十条之多,且在题材、体裁、风格上与杜诗相似.他高度赞扬杜甫的人格、个性和思想,以之自况,并同情其遭遇.他全面、具体地评价杜甫的诗歌,赞同并生发其诗学主张.对此,清人多有论述,近来则罕见涉及,故反思与探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