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永健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3):55-57,93
“委照”一词在唐宋时期文献中习见,直到清代书面语中还在使用,而《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中并没有收录.通过词源考证可知,“委照”从构词方式上看属于动宾结构的复合词,是“垂下光芒、照耀”的意思.对“委照”一词在南朝至清代的文献中的意义演变、引申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2.
释“昏”     
“昏”字,导体写作“(?)”.前者从氏从日,后者从民从日,对这两个字产生的时间先后以及它们六书解释问题,文字学家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新版修订本《辞源》“昏”字注云:“本作‘昏’,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为‘昏’.”显然,《辞源》是把从民从日的字形看作本字,其产生时间先于‘昏’,采用的是避讳省形之说.我们以为,此说于史实不符,故仍有商辨析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释“丹襜”     
"丹襜"一词见于唐五代时期的墓志中,前人并没有作详细的解释。在这里从词源角度对"丹襜"的词义进行考证,认为"襜"通"幨","丹襜"和《全唐诗》中常见的"彤襜"意思相同,都指赤色的车帷。  相似文献   

4.
释“带砺”     
"带砺"一词在清代时期的文献中最多见,前人未曾详细考释,词义残缺,易被人误解,给人们的阅读理解带来了困难。笔者试对"带砺"的意义进行考证,认为它有长久、永存之义。  相似文献   

5.
释“格致”     
《现代汉语词典》:“格致:‘格物致知’的略语。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清末讲西学的人用它做物理、化学等科学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释“子”     
小篆“子”字,象人首与手足之形。“子”的本义是“孩子”,男女兼指。《仪礼·丧服礼》: “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郑玄注: “言子者,可以兼男女。”古文中,“子”指男还是指女,常常需结合语境才能确定。《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  相似文献   

7.
朱成华 《文教资料》2011,(17):21+224-21,224
在古籍文献中,"王霸"一词常见。然而对于这个常用词,多种大型辞书虽然对其予以收录,但释义多有不全。今以古籍文献考证"王霸"在辞书中忽略之义,以补辞书收录不全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释“论语”     
在教读《论语》选文时,经常有学生问:“论”为何要读作“lún”?“论语”是什么意思?这部著作为什么要以“论语”来命名?有些老师对这些问题或者各持一说,莫衷一是,或与学生一样,不知所以。而广西民族出版社《〈论语〉赏析》一书的解释是:“《论语》就是孔子的论和语,论就是议论,语就是告知,使人有所觉悟。”这纯属妄加揣测,不得不予以辨正。  《论语》之“论”之所以读“lún”,是因为此处它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即古体字是“仑(lún)”。《说文》段注:“论者,仑之假借。”“伦、论字皆仑会意。”那么,“仑”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9.
释“禀庆”     
禀庆一词在有唐以来的文献中多见,前人未曾作过考释,《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中没有收录。本文试对禀庆的词义考释,认为它有秉受福泽之义。  相似文献   

10.
释“徛死”     
《景德传灯录》卷八《浮杯和尚》出现了两例"徛死",但对"徛死"的解释目前却难以令人满意。我们考察文献的用例之后发现:一、"徛死"的"徛"就是"站立"义,"徛死"还有"猗死"、"伎死"和"跂死"等不同写法;二、"徛死"是一种带有嘲弄、蔑视感情色彩的说法,有"呆板、愚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牙婆”一词近代汉语习见 ,但《汉语大词典》等辞书释义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2.
释“徛死”     
《景德传灯录》卷八《浮杯和尚》出现了两例"徛死",但对"徛死"的解释目前却难以令人满意。我们考察文献的用例之后发现:一、"徛死"的"徛"就是"站立"义,"徛死"还有"猗死"、"伎死"和"跂死"等不同写法;二、"徛死"是一种带有嘲弄、蔑视感情色彩的说法,有"呆板、愚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辨形释义、“望文生义”的方法 ,从“文”“笔”甲骨文、金文字形中揭示其原初含义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探讨语词的本义、引申义和词义的演变 ,从而对六朝“文笔之辨”的“文笔”做出语源上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敦煌碑文中“曳履”一词的意义不是《汉语大词典》解释的“拖着鞋子,形容闲暇从容”,而是指穿上丝履,当朝为官。《汉语大词典》关于“曳履”的注释可作补充修改。  相似文献   

15.
成语“仗义疏财”的“疏”当“分散”讲还是当“轻视”讲,尚无定论。本作搜集材料观察的结果:“疏”当轻视讲,不当分散讲;“仗 义疏财”是重义轻财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相似文献   

16.
释“举手”     
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勿听。”对“举手视公子”一句课本未注,1995年6月第2版人教社高中语文教参第四册译为“举手看着公子”。有不少资料沿袭了这一看法,释  相似文献   

17.
释“锄粳”     
新编高中《语》第一册对《过秦论》中“锄耰”的解释是“古时的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笔认为这个解释不妥,“锄耰”应是两种农具。  相似文献   

18.
"器"字的本义应为"以犬在石头之间祭祀",起源于古代的犬祭。通过关于犬祭的文献记载、民俗证据、考古证据、字形旁证等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论证,深层阐释犬祭祀文化背后的深层原因,纠正长久以来各字典辞书援引《说文》字形释义的错误,为今后字典辞书的编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器"字的本义应为"以犬在石头之间祭祀",起源于古代的犬祭。通过关于犬祭的文献记载、民俗证据、考古证据、字形旁证等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论证,深层阐释犬祭祀文化背后的深层原因,纠正长久以来各字典辞书援引《说文》字形释义的错误,为今后字典辞书的编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语·微子》中"丈人荷蓧"的"蓧",历代的注释有"芸田器"(锄)和"盛种器""艸田器"(箩筐类器物)两派观点。陈士元、阎若璩、程大中等为代表的"芸田器"之说不可取,包咸、王筠等释义为长,"蓧"应是"草田器"。《汉语大词典》对成语"杀人如麻"中的"麻"释义不确,"麻"当是"被沤在水泽里的成捆的生麻"。"杀人如蓺""杀人如蒿"应是临时的比喻用法,不能看成等同"杀人如麻"的成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