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财税法是中国特色法学教育体系中最具知识复合型特征的课程之一,其特殊性体现在将法学和经济学两种不同质的知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财经类高校是财税法教学资源的最佳“集结地”,具备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最优条件,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通过剖析财经类高校财税法教学现状,对财税法教学改革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以期对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完善、法治进程不断加快的整体形势下,社会对财税法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财税法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朝阳学科"和现代法律领域,融贯理论与实践,兼纳本土与域外,建构综合性、专业化、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财税法教育的路径。在当前全国财税法教育格局中,北京大学财税法学专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通过对其经验的总结、不足的反思,能够为我国财税法教育的整体迈进、多元创新提供参照和指引。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提供帮助。而各项财税法案的出台,为弱势群体居民提供了关于财政、税收上的优惠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使其尽快摆脱弱势群体的标签。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弱势群体保护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从中分析财税法在弱势群体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功能和作用,并围绕着弱势群体的财税法保护,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为弱势群体谋求福利。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单纯一部环境保护法不足以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在"环境优先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下,提出提高环境污染治理中财税法的立法权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税收保护机制、厘清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责任的划分机制以及鼓励公众和律师参与机制等多元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缺乏弹性已是不争之弊,而囿于行政统辖的专业和学科的课程供给,财税法课程因其财税经济学与法学知识门类迥异的特殊性则难免落于门弟之窠臼。在法治经济呼唤润育财税法人才辈出之际,尚处稚嫩的财税法学不仅需要突破门户之争优化有限教学资源的配置,而且还必须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现实的教学"偏科"出炉的"产品",其质量可能受制于"偏科"缺陷而使人才缺乏张力。  相似文献   

6.
财税法学是研究财税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其教学科研依赖于财税法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实践前沿成果的总结.反过来,财税法学的研究成果又对财税法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财税法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由来已久,随着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的演进不断地发展演变.及至今日,财税法需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并因此对财税法学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8.
财税法规专题课程内容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从职业要求来看对于财经法规的学习不可或缺.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容易造成学生仅仅是对法规的死记硬背,难以将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有必要通过分析课程内容和学习者现状,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并结合会计岗位需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财税法学科性质的定位与财税法学理论研究息息相关,学科性质定位清楚,研究的内容才会明确。财税法学科不应过分强调财税法的多学科交叉性,不应过分注重其社会应用。宏观调控视野下重构财税法学科,应将其纳入到法学核心课程体系中,注重探索和推行结构教学法和纳税实验教学法,对于深化民众的财税理念、发展财税法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法律职业教育对法治的最根本的、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实现对法科学生这一准法律人群体的法律信仰培植。法律职业教育的法律认知机制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以及法律批判精神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法律理性化,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外在条件;而法律职业教育为相信和怀疑能力的形成提供知识基础,激发信仰意识,提供信仰目标和依据,则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解释的含义应界定为:在法律实施活动中(即广义的法律实施活动,由法律实施监督活动和法律实施活动构成)针对个案对法律进行的具体解释。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和权力观念,是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现状的深层次根源和实然基础,我们必须以应然的法律解释理论为指导,对实然现状去伪存真,留长补短,以实然和应然相结合的角度整合和重构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我国法律解释体制应由法律实施监督解释和法律实施解释两大子系构成,两大子系均属广义的法律实施解释,是一种平行分工的关系。法律实施解释子系又可进一步分为法律执行解释、法律适用解释,在此子系中,法律适用解释处于优越和主导地位,在法律适用领域具有最高效力。  相似文献   

12.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被大陆法系国家所公认、对法律制度有重要意义的法律分类。但随着社会现实和中西方法律理念的发展,出现了公、私法融合现象,以前的法律分类已暴露出一定的缺陷。笔者比较赞同当今法律界提出的在法律中分离出公私融合法的法律分类的观点。本文阐述了公私融合法的社会和法律因素,并论述了此种法律分类对社会法律现实和法律体系、法律价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层次法律人才应具备坚定的法律信仰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法律实践技能;深厚的人文修养和宽广的知识背景。高等学校可通过强化法律信仰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法律实践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吸收法律从业人员充实学校导师队伍,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等途径提升高层次法律人才的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法律语言是法律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由于法律语言在法律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应当在高职法律专业开展法律语言教育。目前在我国仅有个别职业院校开设了法律语言教育课程,因此讨论法律语言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新课题。高职法律专业法律语言教育的构建可以从法律语言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是新时期引领和指导法学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方针。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基础和前提,认真思考法律伦理道德素质教育定位,将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纳入教学内容,全面拓展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具备法律心性和人文精神的未来法律职业者是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法律人,而法律人的核心要素是具备法律思维。法律思维即法律人采用专业方式所进行的判断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课堂教学应当以培养法律思维为重心,增加实习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法律思维的培养,应当重视司法文书写作。与此相适应,应当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方式,对司法文书和模拟审判课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一、法律行为及大学生法律素质一般来说 ,法律行为是指法律所调整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法律行为与民法理论中的法律行为有所不同 ,它是指所有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法律行为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合法行为 ,这是法律所允许和要求的行为 ;另一类是违法行为 ,这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其行为受到法律的否定 ,引起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法津制裁。所谓法律素质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法律知识素质 ,即大学生对法律规范、法学理论的认识水平和掌握程度 ;二是法律心理素质 ,即大学生对法律这一社会现象的感觉、情绪、愿望和信念 ;三是法律行为素质…  相似文献   

18.
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都将法律风险纳入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要求。法律风险与特定的非规范行为或外部法律事件相联系,不同于违法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有内部法律风险和外部法律风险两大类。商业银行应从整体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和管理法律风险,并通过构建特色的法律风险管理部门、建立科学的法律风险管理程序、开发管理法律风险的技术和方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拉兹坚持强社会论理论基础,提出一个法律就是一个规范,重视法律实践,主张主要法律适用机关所认定和适用的法律构成一个法律体系,每种法律必然属于一种法律体系,形成一套别具特色的法律体系思想。他的观点适应了法律实践的需要,缓和了法律实证主义与社会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的紧张关系,并实现了方法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在于使大学生认同体现法律思维的立法,认同法律的价值与精神,进而自觉地做出合法的行动,实现法律的引导作用,从内心信仰法律,使法律得到普遍遵守。大学生法律思维培养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法律思维的特征,即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同时,纠正长期以来只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不注重训练法律思维的教学方法。探索运用注重法律实践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法律专业术语、法律概念和命题进行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法律思维方式,达到"05新方案"对大学生法律思维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