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的第一原则是真实,新闻记者应该遵循的第一职业准则是客观公正.无论对所报道的对象有着怎样的偏见,也无论对采访的新闻有怎样的想法,都必须以不偏不倚的态度,深入细致的采访,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如果为了政治偏见,就不惜有选择地曲解新闻,甚至导演新闻,势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既露出狐狸尾巴,又失去公众信任,那才是真正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
三、远离偏见 如果不能远离偏见,那么路透社就不成为路透社了.我们是"无国别"的新闻机构,我们的编辑室欢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但是我们要求所有的员工把他们的国别和政治放在路透社门外.这种中立是我们新闻品牌的特点,使得我们能够从事件、冲突、争论的各个方面进行报道,除了准确、公正的报道之外,没有任何议程.  相似文献   

3.
被民间称为"飙车案"的杭州"5·7"交通事故,从一条窄窄的斑马线升腾为一场舆论狂飙.让我们思考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的强势挑战?如何防控小事件演变为大风波?信息发布,怎样把握快速与准确的关系?怎样协调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当事件仍在调查中,如何避免信息发布"空窗期"?当政府还没有发布权威信息,媒体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获得和发布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有了太多的选择,一切的一切,都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报纸正在失去时效性这一新闻优势,就算是立足本土,也不太可能在第一时间发布独家新闻,每周定期刊发的副刊就更显滞后,往往被动地漏报、迟报当地有价值的文化新闻。我们的副刊记者编辑,都曾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跟踪关注已久的文化事件被网络、电台电视、各级报纸乃至本报新闻版面抢先播报,而陷入再报则有拾人牙惠、重复报道之嫌、不报则有失副刊文化报道责任的彷徨中。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整个社会瞬息万变,信息来源渠道多多。整个社会的信息发布与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信息不再由政府发布.企业发布的信息越来越多.企业的新闻策划活动已屡见不鲜。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这也对广大媒体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要在大量消息来源中进行辨别,挑选出有报道价值的消息来源并进行深入的采访和全面的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11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会新闻界迎新春茶话会上提出,要努力破解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这"四难"。其中提到破解舆论监督难时,他指出:"破解舆论监督难就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问题。舆论监督实际上也是正面报道.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提升认识、改进工作。”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这就为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舆论监督的功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电视作为当今社会重要的传播媒介,是一种重要的舆论载体,作为电视工作者,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向观众传达信息、报道事实是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做好采访策划工作就是准确报道新闻事实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刊林漫步     
公正、全面地对外报道社会主义中国公正而又全面地向全世界报道社会主义中国,首先要求我们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我们说“公正”、“全面”地报道中国,就是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在改革、开放中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又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的中国。“实事求是”又有两层含义,一是不以偏概全,不吹嘘,不给外国人留下中国一切都好的印象;二是不渲染中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无论是报道成绩还是报道问题,都必须留有余地。怎样使对外报道做到公正和全面呢?  相似文献   

9.
曾菲棠 《东南传播》2011,(12):55-56
媒体的报道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在灾难报道中,媒体伦理职责的核心是提供准确的信息让社会尽快获知真相并让陷于恐慌中的人们得以平静。当灾难发生时,若媒体无法准确地提供信息或过分地报道和渲染将导致伦理价值的丧失,可能引起灾难性的后果,不能达到促使社会公正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网络具有"信息海量""迅捷发布"等特点,在目前的传统媒体实践中,网络更多地被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而使用.这里的"网络信息来源",不仅指发布在网上论坛、帖子、博客中的网友留言,也包括一些网络媒体转载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法制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介在司法审判前对涉案人员做了超前的审判预测.媒介通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报道向受众展示"真相",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用"媒介真实"向"客观真实"发出挑战.要使媒介审判回归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介要规范新闻报道、严肃新闻评论,对法制新闻报道、评论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评论为受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自律与他律     
媒体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客观、真实、公正的信息,是公众的信任。但一段时间以来,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不断出现在一些媒体上,它不仅严重损害了媒体追求客观真实公正的形象,而且使媒体失去了社会的公信力,给国家、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危害。那么,如何保证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其实,媒体的产生、发展与壮大为我们提供了最生动的答案——自律与他律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3.
准确传递中国发展重要信息 "两会"最大特点是各类重要新闻信息密集发布,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4.
因肆虐洪水的巨大破坏力造成的灾难后,形成了一个以灾情为核心,纷繁复杂的"新闻场".洪灾"新闻场"呈现的是俯拾皆是的碎片式新闻图景;洪灾报道应该围绕最严峻的灾情,选择性地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宣传,客观、公正报道房地产市场情况,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在新一轮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国十五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首次旗帜鲜明地作出了这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同另一家省级党报负责领导活动报道的专职记者聊天,他深有感触地说,"写稿时,你必须从领导角度看问题,全面、准确,严肃,要慎之又慎;见报后,你又要从受众角度看,这时又会发现你的报道太生硬死板、没有可读性,活儿真难干啊!"一席话,反映了"盯领导"记者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在多媒体时代开展调查性报道,记者不仅要关注图文、影像等线上形式的立体呈现,还应利用线上数码工具进行数据、图表的视觉化交互展示。第95届普利策新闻奖对报道的准确、公正、平衡提出高质量要求,更强调了报道的多媒体呈现形式。其中,调查性报道奖获奖作品佛罗里达州保险危机提供了一个范例。突破传统报道单一的线性语境可以全方位地提供新闻信息,促进多媒体新闻生产建立新模式。视觉化与交互式的呈现有利于读者自主还原真相。然而,多媒体时代的调查报道仍应时刻考察信源、坚守新闻伦理底线的不变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的职责是客观地报道事实,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记者通常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这就不  相似文献   

19.
微博消解了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的主导地位,使得“人人面前有了一个麦克风”.微博的海量用户为广播等传统媒体快速便捷获取报道线索和新闻信息提供了通道,也为其发布信息扩大影响提供了平台.以北京新闻广播《整点快报》这档快速报道动态新闻的特点为例,说明微博悄然而明显地改变着广播新闻的报道理念、操作路径和现实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在疫情期间借助抖音短视频平台多层次、高密度地发布疫情相关的短视频报道,压缩了疫情的谣言空间。坚持生产传播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优质短视频内容,坚守主流媒体的立场和态度。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公正、公平、真实、客观、准确地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在战"疫"新闻宣传工作中,定民心、碎谣言、讲时效,吹响了主流媒体冲锋的号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