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设计意图】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幅短小,没有什么特殊的文言现象。内容也容易把握,如按课文自然顺序讲解,则很难启愤发悱。我抓住一个“思”字,贯通全文。分步设置障碍,以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仅344字,但是文章内容发人深省,而且故事情节完整,妙趣横生,掩卷思其奥妙,可谓层层三叠,蕴藉简峭,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3.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在重章叠唱似的简短对话中,人物却形神毕肖。故事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不要把语文课上得太像语文课”,两年前,我在《语文教学通讯》上读到毛荣富老师对一些青年教师说的这句话时,就觉得它闪烁着语文教学思辨之光,颇值得寻味。的确,“太像语文课”就把课限定死了,没了个性也就失了灵气。语文教学要讲究“活”,要让学生提得起兴趣;  相似文献   

6.
7.
8.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辨析文言句式。 2.感悟文章精妙构思,学习记诵古文的方法。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体悟文章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劝说别人,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巧舌如簧,顺风使舵,跌宕起伏,迂回转折;言语冒失,犯上冲突,夹枪带棒,言快语直。其效果天差地别,这里边有很多技巧,登门槛说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张祥云 《学语文》2002,(5):14-15
教学目的: 一、帮助学生把握本篇叙事散文讽谏的特点,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进而了解《战国策》长于叙事,文笔流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战国策>中的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历来为人所称道,但多论述其劝谏的艺术性,对其主题思想则少有问津.主题思想是对儒家政治思想的演绎,邹忌是一个具有儒家思想的贤臣形象.但从现存的历史史料来看,邹忌本人是一个多面人物,在论本中被典型化了.  相似文献   

1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文短,但知识点很多。如:一字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叙事设喻、时间顺序、类比推理等。在课堂教学中,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但不是语文教学的“演出本”。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课文作一系列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忠言逆耳”,就如“良药苦口”.但“忠言逆耳”并不一定利于行,相反,忠言顺耳则一定利于行,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很好的见证.我们都知道讽谏,又可以叫做“设喻说理”.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由于讽谏大多是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抽象的道理,所以常常会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变生硬直率为和谐风趣,言辞委婉而富有远见.  相似文献   

14.
仔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发现课本某些注释存在瑕疵。对此,笔者不揣浅陋,择取几例,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第一册,选录了《战国策》中的一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通过邹忌与徐公比美,差一点受蒙蔽并由此讽谏齐威王一事,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按照人教社给教师配发的《教师教学用书》的分析认为其主题为:“通过邹忌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同时又指出,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叙事简洁,篇幅短小,却辞约意丰,结构精巧,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18.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能医治疾病的药物都是苦得让人难以下咽的,能令人改过的良言都是刺耳得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并非如此,良药未必都苦口,忠言未必都逆耳,顺耳忠言往往更易被人们所接受,这就需要说话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郭晓玲 《考试周刊》2014,(64):33+131-33
<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第一课时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欣赏品析邹忌的讽谏艺术,深入理解邹忌旷世谋臣的形象。2.过程与方法 :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分析邹忌劝谏艺术的同时,学会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出劝说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勇士敢于讽谏的胆识、善于讽谏的交际艺术及古代君王从善如流的广阔胸襟。(2)学习人际交往中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站在他人立场上,用委婉的  相似文献   

20.
余映潮 《云南教育》2007,(7Z):19-21
【课文品读】 繁简虚实各显其妙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过440来字,却生动地叙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说记叙了一件受人称道的大事。文章的总体构思是“事不过三”,“三”形成了全文振动的频率,文中小事大事的出现与发展,基本上表现出一种层进式的反复。于是就出现了文中故事的一波三折,出现了文章内容的铺排与渲染,出现了语句的顺畅与圆润。全篇文章有一点戏剧性,有一点童话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