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法孟 《精武》2008,(8):35-35
拳术有练法、用法之分。 练法是将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十个字,步步研究。各种姿势尽求开展,使气力筋骨肌肉,易于发达。练法要合于生理卫生,持之以勤毅,久之则健身有益,用法亦自然了解,然后通其变矣。  相似文献   

2.
因为形意拳流派很多,所以练法也不完全一致,其中练单式的多,十二形拳每一形都练成杂式套路,有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动作的只有尚派东北一支。形意拳套路先有五行连环、六合拳、出洞入洞、十二洪捶、老八式(罗汉)、新八式(金刚),后有十二形(鸡、燕、虎、马、龙、蛇、猴、鸽、鹞、鼍、鹰、熊)、简杂式捶和杂式捶及十二  相似文献   

3.
张全亮 《中华武术》2006,(12):32-35
(二)太极推手各种练习方法动作图解 太极推手有定步推揉、活步推揉、采浪花三种。定步推揉有单人单手平圆练法、单人单手立圆练法、单人双手四正手练法、单人双手四隅手练法、单人大捋练法、双人单搭手平圆推揉法、双人单搭手立圆推揉法、双人双搭手四正推揉法、烈人双搭手四隅推揉法。活步推揉法有活步四正推揉法、活步四隅推揉法和大捋。采浪花有定步随意推揉法和活步随意推揉法。  相似文献   

4.
八极单式拳在整个八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地位,是习练者能尽快掌握八极拳各种发力的必经之路。八极单式拳各地练法颇多,但拳理拳法基本一致。笔者在此将陆续对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拳式加以整理,归为二十一式向大家进行演示说明,以供八极拳爱好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5.
八极单式拳在整个八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习练者能尽快掌握八极拳各种发力的必经之路。八极单式拳各地练法颇多,但拳理拳法基本一致。笔者在此将陆续对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拳式加以整理,将其归为二十一式向大家进行演示说明,以供八极拳爱好者学习参考。继上一期所介绍的撑掌、撑锤、降龙式、伏虎式、向锤、胯打六式后,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霸王折江、迎门铁扇、黑虎提、圈抱掌、搓提和炮提六式。  相似文献   

6.
从终身体育思想论大学体育武术套路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从终身体育思想的角度,分析当下大学体育武术套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研究结论认为:(1)教学内容改革为:淡化难度、注重学练法,突出欣赏能力培养、强调武术文化传承.(2)武术套路技术评价分为3种形式,即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有选择地进行单式技术、组合技术、整套技术的评价。单式技术评价侧重于动作练习的质量和技击含义的表达;组合技术评价侧重于对动作的审美;整套技术评价侧重于动作的记忆和艺术表现,突出学生个性培养。  相似文献   

7.
扫耳单捶练法由预备式[自然站立].左足向前迈进一步.屈膝前弓.同时左臂前伸回按.左手心向下,掌指向后.置于右肋下:同时.右臂内旋.由下、向后、向右上直臂画弧向左扫打,目视前方(圈1)。要求回按和右拳扫打要协调一致。劲从左掌经腰和右胯发出。  相似文献   

8.
段保华 《武当》2004,(6):38-38
练法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注视前方,右脚向前上半步,脚尖着地,同时,右手向体前上方掺手,手背向外,手心向内,手指向上,手脚齐到,重心力落在左脚上。此动作是虚假动作。然后右脚随向前跨一大步,在右脚向前跨步的同时向左猛拧转身180度,  相似文献   

9.
王红宇 《武当》2003,(12):22-27
摩擦步 摩擦步又称之为蛇形步、摩擦步试力,既是步法,又是腿的试力,乃大成拳中最基本的步法。选杰先生曾有诗曰:“身形端正头顶悬,步若鸡形体略偏;进退自如凭肩胯,膝纵足兜起波澜。” 目的: 通过身体及手足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移动,将桩功的规模扩  相似文献   

10.
龙爪功     
龙爪功是民间传统功法的一种,亦称擒拿手、提坛功。专练手指肩臂劲力,属软硬兼融之功。坚持习练一定时间(约1~2年),指力、臂力大增。此功为擒拿格斗点穴的基本功法。其练法主要包括硬练、软练两种。具体练法如下: 一、硬练法 1.选择小口坛,以五指能抓扣坛口,内装10至20  相似文献   

11.
陈理胜 《武当》2012,(3):6-9
武当五行养生功是众多武当修炼功法中的一种,仅在武当山道门内秘传。功法分为静功和动功。静功中有站功、坐功和睡功的练法,动功中有龟、蛇、虎、龙、鹤五形的练法。武当养生功的动功是以道家内丹功夫为基础,经过筑基炼气,元气生发,有了内功基础后,对五种形象的动物,象其形,取其意,以自然界珍禽灵兽中的生命规律,服务于自身修炼,达到练骨、练形、练筋、练精、炼气、炼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火居士 《精武》2010,(7):28-31
心意拳的十二形,就是龙、虎、猴、马、熊、鹰、鸡、燕、鹞、蛇、鼍、[鸟台](鼍——猪婆龙、[鸟台]——兔虎子,这两形不在十形练法内)。这十二形,乃是心意拳的创作家跋涉山川考察水陆择性加猛的大动物,  相似文献   

13.
精研习拳之道,每练习一个单式,在手、眼、身、步、心、神、意、念的四法四功中讨分寸。一个拳式有8种练法。通俗解释为8种技艺,从起始习拳到上乘功法,一个拳式有8个层次的功夫,十分精妙。 1.粗练 所谓“粗练”,指初涉拳场,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知之甚少,或粗知或浅知。导师无须深讲开合、虚实、阴阳、动静……只教授动作,先学会“划道”。为了便于记车每个动作的起止点,不要照葫芦画瓢。要一招一式做准确,不要落人“学拳容易改拳难”之境地。如果有时间,可以先学练“定式”,势熟练后,再练“连式” 2.严练 严练是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新 《武当》2000,(12):26-26
意拳平步分合试力,是意拳在实践中,当双方手臂交错接触时的情况下,所做出分合试力的表现形式。在实战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形势都是可能发生的,有时一手在对方手的上面,另一手却在对方手的下面,分合试力正是此时的攻防练习。  相似文献   

15.
陈剑 《精武》2006,(7):34-35
李小龙先生创造的JKD(截拳道)继承、发展、创新了当时最优秀的思想、技术和训练方法,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其中的一些练习方法已显得过时、不科学,这些练习方法大致可分为有害练法和低效练法,本文将对此作些粗略分析。 1.有害练法:如用实心球砸腹部以增强腹部抗击力,及为使打出的拳更有力,将三个帆布袋吊在墙上,一个装满砂子,一个装石砾或豆子,第三个装满钢屑、铁砂。开始戴上薄拳击  相似文献   

16.
陈雄 《武当》2011,(5):13
太极拳谚所云"手进三分,腿进七分",一语道破行步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太极步与腰胯、中定关系极为密切,若不练好腰腿功夫,则由于基础不扎实而制约拳艺水平。在此,以右弓步为例,简述太极步的练法:  相似文献   

17.
张兴洲  李仲良 《武当》2003,(6):13-14
基本特点及练法 张祖意合太极拳的特点为脱胎、换骨易筋、洗髓。它有五种功法:坐、卧、站、行、动。 坐调丹田之息,卧则守脐下之珠,站则筑基养气,行则借足于坦途,动则练养结合。它有内外五形十大练法: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练法共分三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从武术套路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套路结构的内涵和当下普通高校教学武术套路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校武术套路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结论认为:武术套路结构的本质是指攻防运动过程在演练场地上的轨迹化;普通高校武术套路课教学弊端主要集中在忽视拳脚、架势练习的质量,片面强调布局的空间层次性;改革方向为:“优化难度、注重练法,突出技击、强调单式”——走培养健身武术与终生体育意识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赵祯永  佟贵春 《精武》2006,(11):18-19
崩拳原为形意拳五行拳法之一。崩拳名称的确定,取其动作有挽弓放箭或飞崩弹丸之意,故作崩拳时,应特别注意需有弹性。大成拳崩拳与形意拳崩拳在练法上稍有区别,形意崩拳为走趟子练习,大成拳则先作定步练习,然后再作活步练习,步法之配合多取三角步加崩拳,此即所谓崩拳单操手。崩拳的动作形态看上去为直线进击,实际上在练用时应略有弧度。如欲更好地掌握崩拳技法与发力,在练单操手之前还应回练浮云桩及崩拳试力。有了桩功与试力的基础锻炼,做单操手时便会十分得劲儿。崩拳是大成拳重要技击拳法之一。当年,形意门大师郭云深就精通崩拳,素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美称。据老一辈人讲,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老先生亦擅用崩拳,其崩拳作法与郭老稍有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崩拳之作法,位置较低,与拳击中之刺拳有些相似。此种作法易于蓄力,且有利于形成争力,故为众多拳家所采用。在实战中,崩拳既可以用于一次打击(即直接打击)亦可以用于二次打击(即间接打击);既可以单独使用,亦可以与其它拳法配合使用。只要用法得当,便可收到奇效。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的用力,既有柔力,又有刚力,还有刚柔兼用之力。这样才能符合太极的用力。太极拳的练力程序为:轻力、柔力、刚力、巧力四步骤。 轻力练拳架是对初练太极拳者的要求。拳论曰:“用意不用力。“强调了用轻力练习。这种练法是为了催其僵劲,增加肌肤灵敏感而提出的。如果从高层次技击角度讲,还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