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节选文段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盲臣"。  相似文献   

2.
<正>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是70岁的人了,再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是个聪明人,他故意问:"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晋平公认为师旷很不礼貌,生气地说:"我跟你讲正经事,你怎么能开玩笑?"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我听人家说过,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的人,好像早晨的太阳,前途无量;壮年时期开始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烈日当空,虽然只有半天,可是锐气正盛;  相似文献   

3.
师旷,字子野,是晋国的音乐大师。《据一统志》、《山西通志》、《平阳府志》云:“洪洞东南有师旷墓,邑例里名师旷,村名师村。”塚前树碑,一高七尺五寸,题曰“周乐师子埜(野)墓。”邑南通衢立一碑,题曰“师旷做里”。《元和志》:“师旷祠在洪洞县东南二十五  相似文献   

4.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传世之作《琵琶行》中有"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两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注释为:【暗】这里是"轻声"的意思。【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1995年6月第2版)注释为:【暗】这里是"轻声"的意思。【欲语迟】要回答,  相似文献   

5.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擅长音乐的乐工都被称为师.晋国有师旷,鲁国有师乙,郑国有师理、师触、师躅、师惠,卫国有师涓,都是赫赫有名的音乐大师. 相传师旷字子野,是个盲人.不是说上帝关了一扇门,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吗,果然,师旷双目失明,但耳朵贼好使——所听音乐,过耳不忘.而且,他弹琴的技术天下无双,因此被尊为音感最敏锐的人,史称"乐神".其代表作有《阳春》、《白雪》等曲.  相似文献   

6.
好奇中阮     
阮,即"阮咸",华夏古琵琶的一种,起源于秦汉以古长安(今西安)为中心的中国西北地区。当时名为"琵琶",后亦有"秦琵琶""直项琵琶"之称。分为"大阮、中阮和小阮"。我正在学习的是中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苏轼"琵琶词"中描摹琵琶乐妓、琵琶乐曲和弹奏琵琶技艺等角度考察苏轼的琵琶情怀。通过"琵琶词"刻画出琵琶女容貌姣美、技艺超群、多情哀怨的形象特征,表现出琵琶音域宽广、旋律动人、曲调丰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自己年老了。”师旷说:“怎么不点亮蜡烛呢!”晋平公说:“哪里有做大臣的对他的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  相似文献   

9.
【寓言故事】晋平公作为一国之君,政绩、学问都不错。他70岁那年,还希望多读点儿书,长些知识。于是,他就此专门询问自己贤明的臣子师旷:"你看,我年纪已经一大把了,你是否觉得我现在开始学习,太晚了些呢?"师旷听完想了想,认真地回答说:"大王,我听说,人在年少时好学,宛如早晨温暖的阳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子书中,对师旷故事的加工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韩非子>,在<韩非子>一书中,师旷的形象虽然仍留有上古乐师形象的遗存,但他的故事相较此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以师旷为标志的新乐师形象被建构起来了.这种建构根植于韩非所处的时代政治环境的需求.概而言之就是师旷由官师政教合一时代的多功能人物向官僚体系下音乐方面的专门性技术人员转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