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非王卜辞”说,主要来自《帝乙时代的非王卜辞》一文。该论者在其文中提出了四条“特征”作为立论之依据: (一)问疑者不是商王。 (二)没有王卜,辞中也不提到王。 (三)没有商先王名号,而另有一套先祖名号。  相似文献   

2.
“诗言志”开创了“言志”传统,“赋诗言志”在春秋时期的外交场合颇为盛行,人们往往借助诗篇来委婉表达心中的情意。赋诗言志在春秋晚期开始衰歇,一种新的言志样式开始出现。孔子及其弟子一方面将“赋诗”变成“言诗”,一方面改造“赋诗言志”,将“言志”从“赋诗”中解构出来。孔门言志虽然沿承“赋诗言志”传统,但它改变了赋诗来言志的做法,而是直接陈述心中的志向。孔门言志文献在形态上主要呈现两种类型:一是实录型,文本较简短;二是编纂型,其文本较复杂。大抵而论,前者多为实录,后者则经过加工,是出于有意的编纂。通过这些文献,不仅可以了解“赋诗言志”传统的裂变与转向,而且这些文献本身也揭示了孔门的个体修养目标与社会理想,是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依据。此外,孔门言志文献还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论语》文本生成的若干信息。  相似文献   

3.
中秋月的诗     
中秋节赏月、玩月之俗,始于何时?宋人朱弁(bian)在其所著《曲洧(wei)旧闻》说:若“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  相似文献   

4.
过去,谈论先秦儒家诗学比较注重其伦理性内容,其实从孔子到孟子以致汉代的董仲舒,他们对《诗》的读解有比较浓厚的解释学思想。而这一思想是建立在春秋说《诗》“断章取义”的社会风气上的,当时赋诗者借《诗》言志,听诵者借诗以“观”志,这里的“志”是赋诗者所言之“志”,而非作诗者之“志”。赋诗行为的听者与诵者双方,所凭借的是“以类取,以类予”的思维方式,“类”即是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引譬连类与感发志意)。在战国时期赋诗的语境不再存在,孟子针对“断章取义”之不足提出“以意逆志”的说《诗》方式,但“断章取义”在说《诗》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故有论者提出“诗无达诂”的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5.
“诗赋外交”是指在外交场合通过“赋诗言志”表达立场、传递信息的一种外交话语方式.它兴盛于春秋时期,传承千载,直到今天依旧发挥着它独特的外交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外交场合经常“赋诗言志”,彰显中国“诗赋外交”的魅力,可谓当代中国“诗赋外交”的典范.本文从外交风格、情感沟通、语言感染力、文化影响等四个方面阐述其“赋诗言志”的外交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泰州,汉唐古郡,襟江负海,壤沃物阜,人杰地灵。其东南有楼,名曰望海,始建于宋,为一郡之大观。历代名贤,多唱和于此。先祖范文正公曾为泰州西溪盐监,而滕子京为泰州海陵从事,尝相与登楼,把酒赋诗,公有君子不独乐等句,其先忧后乐之意,亦已呼之欲出。再历二十余载,遂有《岳阳楼记》之作,发浩音于四海、振遗响于百代。故《泰志》称斯  相似文献   

7.
《兰亭集序》,无论于何角度言之都堪称典范。其不仅乃一名帖,亦堪称一名文。此文篇幅短小,总计三段,不足四百言,不仅生动地记叙了“癸丑年暮春之初”一群文人墨客游宴兰亭临流赋诗的空前“乐”况,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宇宙人生深沉的“悲”情,由“乐”至“悲”,“乐”极生“悲”,情感之脉络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8.
狂儒辜鸿铭     
《青年教师》2007,(9):60-61
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1856年出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其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先祖约于清康熙初年移居台湾鹿港,后又于乾隆初年以劳工移民马来西亚。其父辜紫云供职于牛汝莪橡胶园,勤劳刻苦,忠厚诚实,深得英国牧师布朗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享有“巴蜀鬼才”美誉的魏明伦,70年代末凭《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等剧作步入文坛;80年代末期写杂文,引起强烈社会反响;90年代兼涉影视,他的《变脸》、《中国公主杜兰朵》等力作荣获十多个国家30余项大奖。魏明伦1941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其父魏楷儒,系川剧名鼓师。受到家庭熏陶,魏明伦6岁学戏,7岁赋诗,9岁登台演《南阳关》,“九龄童”美名不胫而走。因为魏家人口多,他小小年纪就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父母姐妹对其重点保护,从来不让他干任何家务。于是乎,魏明伦便成了所谓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儿”。…  相似文献   

10.
司空见惯     
背景设置司空见惯(成语)出处:司空是唐代官名。唐代司空李绅仰慕刘禹锡大名,设宴相邀,刘禹锡酒后性起即席赋诗,其中有“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两句。寓意: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也形容某事寻常可见。妙语插花者:康康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代,赋诗之风大行其道“,赋诗断章,余取所求”成为普遍的现象,实用主义的孔子据此提出了他的一系列功用诗论,肯定了“赋诗断章”存在的价值,其后的孟子则反其道而行,以他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新诗论否定了“赋诗断章”的做法,开辟了文学批评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代,赋诗之风大行其道,“赋诗断章,余取所求”成为普遍的现象,实用主义的孔子据此提出了他的一系列功用诗论,肯定了“赋诗断章”存在的价值,其后的孟子则反其道而行,以他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新诗论否定了“赋诗断章”的做法,开辟了文学批评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3.
1.“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 而明著之后世者也。”据此,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A.金文的起源可能和祖先崇拜有关B.刻铭于鼎可能是古代祖先崇拜的普遍形式C.不足以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D.宗法制度是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芭芭拉·史翠珊(1942年4月24 日出生)是一名美国歌唱家、电影演员、制片人和导演。她出生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她只有15个月大时父亲就去世了,她与被她描述为“厌恶孩子”的继父素来不和。  相似文献   

15.
詹大悲是“我党早期党员”(薄一波语)、“是未公开的中共党员”(屈武语)。他长期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在极端困难的日子里,坚持与一切反动势力作殊死斗争。“屡陷危狱,其志不少挫”,“遇其所信,则排万难以赴之”(董必武语),直至为国捐躯为止。詹大悲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不愧为我党早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辛亥革命的一面光辉旗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一詹大悲,名翰,又名培翰,谱名汝衡,字质存,1887年8月30日(清光绪12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北蕲春县詹家山的一个书香门第。七岁随父读村塾,后就学于同乡举人  相似文献   

16.
《左传》所记赋诗三十二例中,或云某某赋某诗,或云某某赋某诗之某章。前者即赋全诗。后者则仅赋某诗中之某一章或某几章,此即春秋时期所称的“赋诗断章”。《左传》于此,记载十分清楚,本不存什么问题。晋杜预注《左传》,倡“断章取义”之说,硬把左氏所记的赋全诗与“赋诗断章”二者混淆起来,并强调“其全称诗篇者,多取前章之义”。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对杜氏之说多般回护。谬误流传于今,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17.
附图是四十五年前先祖吹万公七秩寿辰时,文学艺术大师、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丰子恺特地绘赠的一件写意精品,取自《吹万楼望江南词》第三十三阕中的联句。原词为“山庐好。生意盎然长。鸡抚群雏争护母,猫生一子宛如娘。物类亦慈祥。”(见图) 丰子恺世丈是先祖老友、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入室弟子,少先祖二十龄,却彼此不拘辈份,谈诗论画甚契。词集出版后丰丈读而好之,认为颇得禅意真谛,又多入画题材,旋  相似文献   

18.
(一)皎然上人 皎然,字清昼,吴兴人。俗姓谢,宋灵运之十世孙也。初入道,肄业杼山,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羽于寺旁创亭,以癸丑岁癸卯朔癸亥日落成,湖州刺史颜真卿名以“三癸”,皎然赋诗,时称“三绝”。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音匀海镜源》,预其论著,至是声价藉甚。  相似文献   

19.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暮春三月三日,当时作为会稽内史右将军的王羲之相约谢安等42位名士,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聚会,饮酒赋诗,抒发怀抱。王羲之面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游目骋怀”,不觉“感慨系之”,笔随意走,挥洒出一篇被名为《兰亭序》的千古绝唱。他大概没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最高文化血缘先祖,并非炎、黄二帝,而是作为部落集群的少典氏和有氏。把一个民族的最高文化血缘世系追溯到作为集体人格的血缘先祖,比追溯到作为个体人格的血缘先祖更为科学。华夏初民把原始的先祖血缘崇拜感投注于炎、黄时,并非是为了单纯地追求民族的“绝对纯血缘”,而是力图借先祖图腾的文化向心力宏扬华夏的民族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今天我们高扬“炎黄子孙”,仍是一种文化血缘先祖崇拜意识,仍有增强民族内聚力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