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个人经验及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的构建。只有了解体验的特征、体验的教育价值、体验的类型及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等,才能有效实施能够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艺教育中主张从游式教学,它也具有体验式教学的特征,文艺学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从游体验式教学:从游教材,体验教学;从游作品,体验审美;从游理论,体验批评。文艺学的从游体验式教学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学文化批评的提出是基于对文学的文化学认识。文学文化批评把保持自主的广度、批判的力度和科学的态度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文学文化批评的基本对象是文学文本 ,研究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其基本任务。把握文本中的文化精神 ,必须思考其为人们提供的文化视界的性质 ,辨析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文化认知控制的属性 ,评价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情感和情感体验的取向与质量 ,看其是否能激发人们对自己文化的反思 ,并能给人们以价值更新的启示 ,为人们优化自己的意义世界提供精神资源。文学文化批评的最终目的 ,在于促使社会自觉维护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地革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和加工游客对拉萨市旅游评价和感受的网络文本数据,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样本数据分析并提取游客对拉萨市旅游直观感受的高频词,从而了解游客对拉萨市旅游体验的内容和主题,以探究游客对拉萨市旅游体验的感知、印象,为拉萨市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体验的完善及提升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实践基础,感悟是在体验上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美感源于对作者的内心感应,因此,将美注入到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走进人物心灵深处,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好情感的陶冶。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的价值观有所提升,就需要对文本详细分析,充分利用作者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在综述国内外关于在线体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感知有用、关联互动和情感状态为在线体验的前置变量,以顾客的重购意向作为在线体验的产出变量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关联互动和情感状态对在线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线体验对重购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旅游网站中涉及旅游艳遇的文本资料,使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旅游艳遇的行为特征和内涵.研究发现,旅游艳遇通常发生在异性之间,男性居于主导;旅游艳遇更多是满足旅游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尝试“一夜情”旅游的旅游者微乎其微;旅游艳遇具有显著的时空要求.综上,旅游艳遇是超越世俗体验的、必定包含愉悦体验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8.
从老舍的《月牙儿》的主题指向和文本中明显流露出的作者有意而为之的情节安排来看,《月牙儿》既体现了作家初恋情结对文本创作的影响,也体现了作家一贯坚持的关注底层市民生活的创作原则,而这两者即作家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恰恰是构成这篇小说的创作内因.  相似文献   

9.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以《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等经典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陈染小说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强烈的女性意识是陈染文本最大的特色。陈染站在女性的立场角度,把传统的男性与女性形象进行颠覆性的书写,表现出女性明显的自恋倾向;无以名状的心灵孤独是陈染笔下女主人公的一种生存体验,而逃离意识更多的是指灵魂的逃离。陈染文本对女性生命体验的书写揭示了女性乃至人性的本质及生命内涵,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  相似文献   

10.
大运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富集区和中华文明历史记忆的重要承载地。本文基于知名旅游网站相关游记和评论文本的研究数据,以大运河淮扬段里运河和中运河为区域,探索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游客体验感较强的品牌基因和结构维度,从而提出有助于大运河淮扬段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与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素养,急需探索核心素养教育的校本实践路径和策略,"六体验"教育正是核心素养教育的校本实践。"六体验"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体验、艰苦体验、审美体验、人文体验、运动体验、科学体验。"六体验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要"一项一案",有系统而具体的《体验活动方案》。这些方案要大胆突破以往教育的固定模式和传统形式,通过大力开展体验活动,打造鲜活的德育课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抓住各种教育时机,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体验。设计开展"活动式体验""情景模拟体验""情感交流体验""参观调查""角色互换""观赏式体验""阅读感悟式体验""参观访问式体验"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选取携程、Baidu旅游、马蜂窝三大旅游网站关于新疆的158篇游记,采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利用Rost CM6软件从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以及其他方面深入分析游客对新疆旅游的体验,为提升新疆旅游业发展以及提高赴疆游客体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旅游评价网站上“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游客评论进行筛选,研究旅游者对文化旅游产品的真实体验感受。研究发现,游客对“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文化体验感知力度较强,游客旅游文化感知和旅游形象感知情感都比较正面和积极。从游客体验的视角研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有助于提高地区旅游形象,促进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受众深度体验河南历史文化的又一场所,也为文化旅游实景演艺项目的深度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道德在体验中升华——兼谈体验性道德教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验是主体和对象的融合,是个体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感受.只有体验过的东西,才能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体验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生命的成长.体验教学作为融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在教师创设的体验场中,让学生经历种种体验,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5.
体验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在我国研究经历了初探、拓展和深化三个阶段。体验德育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基础,符合学生品德发展规律,更能体现人本思想、主体性哲学思想。其研究主题内容包括体验德育的含义、体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体验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在理论建构和实践途径与方法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存在着重质的研究,轻量的探讨;重方法途经探索,忽视体验德育目标、内容、模式整体建构研究;忽视体验德育活动评价机制建设等问题。今后要加强理论体系整体建构,完善评价机制,把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道德体验引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道德体验论意在阐明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是道德教育的本体。道德体验作为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从三重生态的视界消融了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二元"对立主体观"。道德体验论将教育者改称为"导引者",受教育者改称为"体验者",凸显道德教育的情境性、建构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并从体验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在道德体验中,体验者可达成生态体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论西方新叙事理论文本批评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新叙事理论的方法论价值主要在于,搭建了一个形式分析和历史主义批评相互结合的基本平台。这一判断是来自于发现了新叙事理论强调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建构性和不可规约性,强调叙事无所不在,具有理性思维的逻辑行程的一些特点等。这个基本平台解决了批评方法在文本内外的互相结合和转换的各种通道这一历史性的难题。新叙事理论对叙事性文本本体的发难引发了批评方法的创新,成为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革命。“后经典的方法”使得文本批评切入“点”增多,批评能力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8.
尝试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拟构了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翻译是以对现实世界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原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须兼顾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要素,倡导和谐适切...  相似文献   

19.
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是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音乐欣赏要与自身的生活体验及情感要求密切相结合;对同一首乐曲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诗歌的正确认识,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分别从文本批评和审美批评的不同的批评视角提出“可解、不可解、不必解”批评话语,并在实践中实现两种不同批评形态的整合,对明后期诗歌批评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