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薛澜  王书贵  沈群红 《科研管理》2001,22(4):132-143
本在对《商业周刊》1000家企业在华跨国公司设立独立研发机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需求、供给、效率以及环境因素四个方面来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立独立研发机构的影响因素,指出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某些专门领人才的供应以及效率因素方面的考虑是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应从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提高人才供应水平等方面来改进相关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下的中国自主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受其影响。我国应该如何在跨国公司R&D国际化下实现自主创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不断加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投资也逐年增加。这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影响不断扩大:知何、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到中国进行研发投资,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路变了跨国公司的研发布局,促进了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动因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对我国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研发方式的演变经历了母公司控制、全球化研发和研发外包三个阶段,由于先进技术的复杂性与默示性,研发是最少外移的,传统上认为研发活动由母公司来控制;然而,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外包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新的研发方式,因为研发外包能够分担风险、节约成本,降低研发活动复杂性和缩短研发周期,并能够给东道国带来诸多积极效应.与此同时,研发外包越来越成为开放式创新实施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研发外包,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创新思想的有机结合.由于研发外包难以获得最核心的技术,因此,承接研发外包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才是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分散性全球研发的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在成功进行分散性全球研发活动中,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和决策规则。通过对跨国公司分散性全球研发活动特征的分析,分别从海外研发选址、海外研发机构的定位和研发任务的分配、各研发机构成果的整合与共享等三个方面总结了跨国公司分散性全球研发活动的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集中体现了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目的和整个研发体系的组织机制,同时也呼应了海外研发任务的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国际化背景下,跨国公司通过实施产品平台战略、技术联盟战略、技术标准战略、技术转让战略,加强对专利、商标以及版权的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跨国公司重视对知识产权的组织管理,建立严密的内部制度,注意讲求效益,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来获得尽可能多的基本专利.我国必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机制,制定各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手段,鼓励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跨国公司遵循其全球化、系统化发展的战略,利用在中国进行技术研发的低成本结构、丰富的智力资源,纷纷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获取中国的市场和技术信息,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跨国公司在华研究机构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设立独资研发中心或技术开发中心、在企业内部设立研发部门、与中国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究中心,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地区的通讯和计算机产业。跨国公司在华研发需要应对诸如研发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和中国的制度政策等问题。对中国的经济技术的发展而言,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快速增长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迅速增加,如何促进其技术扩散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技术扩散是其与地方创新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包括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性质及其所有权,本土技术水平和研发资源丰富程度,市场竞争程度,东道国政策环境等。加强互动是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应以加强互动为着力点来建立系统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和国际技术转移的主体。文章首先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转变和全球扩张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和客观评价了它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中虚拟研发组织的形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跨国公司虚拟研发组织兴起的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虚拟研发组织的主要组织方式及其利弊,并为跨国公司选择适宜的虚拟研发组织形式提供了参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本文在探讨这一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跨该公司研发国际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大量案例,分析了跨国公司绿色产品的研发模式,并总结出跨国公司进行绿色产品研发的三种模式:一是"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模式;二是"市场+生态"双重竞争模式;三是"消费者+非政府"模式。最后,提出了对中国企业研发绿色产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与我国产业技术进步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随着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正逐步被纳入其全球研发网络。本文认为,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条件下的我国产业技术进步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既有可能促进我国产业技术进步,也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动因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为背景,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动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如何顺应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管理模式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磊  翟丽 《科学学研究》2002,20(3):303-309
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外部资源的利用这三个方面来揭示其独特的管理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预测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管理模式的调整变化及其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发国际化已经成为继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资本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种新发展趋势。技术知识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得对研发活动进行分割并将不同的部分设置在不同地区变得非常困难。影响跨国公司海外研究开发投资的决定因素可细分为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是地方创新体系联入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网络的关键节点,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资源。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是双方反复博弈的结果,建立互动关系是一种双赢策略。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的效果是由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性质、地方创新主体的技术水平及其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之间的技术落差、地方研发人员的素质和丰富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地理接近程度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孙理军  陈劲  金珺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93-1402
 基于企业研发职能的实现条件和相关文献,构建了一个企业研发体制的分析框架,认为研发体制是由企业研发理念、研发策略、研发投入、研发组织与管理以及研发绩效评估等构成的系统;尝试性地应用这一框架描述了10个中外著名跨国企业的研发体制,探索了这些企业研发体制的共同发展趋势及其在产业、发展背景方面表现的差异。这一研究从研发对企业战略与发展的作用而不是研发部门或者企业管理的视角,认识企业研发职能实现的系统特征。应用这一分析工具可以评估企业的研发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对我国技术转移的冷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从国际技术转移理论出发,就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投入、跨国公司对华生产转移与技术转移和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三个方面,分析与思考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和技术转移对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影响。作者认为,迄今为止跨国公司在先进技术领域仍严格对华封锁,无论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还是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举措,对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提升的作用均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国别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考虑影响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 19.0对27个指标和83个样本形成的数据矩阵进行因子分析,得到3个影响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主因子,依次命名为:发展水平、研发实力和市场潜力;根据综合得分以及因子得分情况,将综合得分为正的30个样本划分为综合实力优越型、经济社会发达型、发展水平约束型、市场规模局限型和研发资源制约型五类,将综合得分为负的53个国家划分为绝对弱势型和相对弱势型两类,并指出,虽然中国在市场潜力和研发实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发展水平的落后制约着中国在全球研发网络中地位的继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