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老婆子是鲁迅小说《祝福》里的一个次要人物,但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纵使您脑海中浮沉着繁乱纷纶的各式人物,卫老婆子还是卫老婆子,决然不会有丝毫的模糊感。那么,作为鲁镇舞台上的一个配角,卫老婆子何以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呢?本文略陈管见三题,以就教于专家和同侪。别具一格的名号鲁迅曾说:“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浑名也不易。”鲁迅是很重视给人物起名号的。在他的小说里,有给主要人物起的,也有给次要人物起的,但象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中固然有《白光》式的“独角戏”,有《示众》型的“群象体”,还有《风波》之类很难判定其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篇什,但就多数作品而言,其中的人物形象确有轻重主次之分。对鲁迅小说中主人公的分析探讨代不乏人,高论迭出,而对鲁迅小说中次要人物的综合考察似尚不多见。本文拟着重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检视一下鲁迅小说中次要人物的艺术功能,借以窥探作者的艺术匠心,以供今日短篇小说创作之借鉴。次要人物是一篇小说总体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生活环境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因而,在一个高明的作家手里,一篇小说的次要人物不应该是游离的,更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它和作品的其它要素胶结在一起,互相渗透,互相加深,发挥着多方面的艺术功能。我们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到的情形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正> 在鲁迅小说教学中,我们不仅感到作品中那些主要人物神态逼真,个性鲜明,即使是寥寥几笔写的次要人物,也都是跃然纸上,栩栩欲活的。其中奥秘在哪里呢?鲁迅寥寥几笔就能写活一个次要人物,首先是因为他善于给人物“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子。相传我国古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他认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阿堵“是“这个”的意思,此处指眼睛)之中。”(《历代名画记》卷五)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特别是鲁迅作品的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理解鲁迅作品,关键在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从语言的角度,谈谈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鲁迅作品最显著的特点语言的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即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他在《集外集〈穷人〉小引》一文里说:“……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任何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  相似文献   

5.
麝月、宝蟾、秦钟、板儿是《红楼梦》人物画廊中的小配角,读者或许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如果从《红楼梦》整体艺术上去观察,“配角”或许地位卑微、故事不多,但他们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感情,乃至他们有自己的命运结局。因此对“配角”艺术的研究,不仅为读者全面鉴赏这部名著人物形象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而且可以深化人们对整部小说思想艺术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白,是人物性格展示的一面镜子。成功的语言描写首先在于传神,即语言富有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使读者看了人物的语言,就好像目睹了说话人。鲁迅先生曾说过:“《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就是说,成功的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应当是个性化的,是能够让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孙犁的《荷花淀》中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几句对话,真是  相似文献   

7.
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孔乙已》是假托作品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小伙计“我”来叙述故事的。其实,就故事内容本身而言,可以作为它的叙述者的还是很多的,比如孔乙已本人,掌柜的,短衣帮们,以及作者以客观的第三人称身份叙述,但鲁迅为什么偏偏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考试》里苏林教授这个人物,人教社编的《教师教学用书》、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学习辞典》(初中语文)皆这样分析:“陈伊玲是作品的主要人物,写苏林教授在于写陈伊玲。”根据这个说法.苏林教授似乎是个次要人物,许多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也如此分析。那么,苏林教授当真是作品的次要人物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红楼梦》中“配角”人物贾琏、甄宝玉、薛蝌、封肃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阐释了《红楼梦》作者的高超之处,是将每一个“配角”人物都置于现实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与人交往之中来凸显自己的地位和生存样态,从而表达他们独有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红楼梦》中“配角”人物贾琏、甄宝玉、薛蝌、封肃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阐释了《红楼梦》作者的高超之处,是将每一个“配角”人物都置于现实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与人交往之中来凸显自己的地位和生存样态,从而表达他们独有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陈云 《语文知识》2002,(1):43-43
大多数人在读小说时往往注重小说中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的作用,而忽略了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实际上,所谓次要人物只是与主要人物相对而言的,他们在小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次要人物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更生动,从而使主要人物在读者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小说分析往往扣住环境、情节、人物来展开,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小说这种体裁并非一个模式,如果统统按固有套路去解析,有时就会有削足适履之嫌,很难发掘作品深厚意蕴。事实上,作者在设置人物时大费匠心,在安排人物关系上也用心良苦,顾及这两点,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才可能了解得更透彻更全面些。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艺术性、思想性都很高。茅盾曾这样赞叹说:“三个月来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小说月报》“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即使对鲁迅小说批评最激烈的成仿吾也承认说:“《故乡》实不可多得的作品。”(《〈呐喊〉的评论》)那么《故乡》究竟好在哪里?一般论者多注意到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而忽视了次要人物宏儿和水生,忽视了作者安排这两个小人物的艺术匠心。我们认为,宏儿和水生这两个小人物,就作品思想容量和艺术结构而论,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者创作意图的流露以及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正是  相似文献   

13.
在曾雪芹的笔下,《红楼梦》中的每一个“配角”人物“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光彩。”他们是构成整部小说“立体美”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的命运或许是悲怆的,但他们的存在恰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生活现实。《红楼梦》“配角”艺术的成功,提醒读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之后方能真正解得“其中味”。  相似文献   

14.
一在鲁迅的散文中,多数都有一个人物“我”出现,这些作品,从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事。这个“我”,在回忆性的或怀人的作品中,无疑就是鲁迅自己。但在《野草》集中一些以梦境为主要内容的篇章里,则不一定(如《颓败线的颤动》等);也有时,“我”则分明另有所指(如《腊叶》中的“我”,是指关心作者的青年们)。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视读者接受的作家之一,鲁迅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所构筑的正是基于城市读书人的现代乡土中国的生存图景,而且面对这些读者,鲁迅的“启蒙主义”更接近于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的启蒙。在鲁迅小说中普遍采用的“看/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小说模式,更贴合读者观察现实、审视自身的需要。不仅如此,鲁迅小说透过叙述者对人物的否定以及隐含作者对叙述者的否定的否定,也实现了对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接受。在“顾念读者”与“抒写自我”之间,鲁迅小说与五四时期一代人最深刻的焦虑与思索联结在一起,传达着那个时代所共有的情感标记与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运用了不少对话。由于这些对话运用得巧妙、贴切,就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巧用对话的呢?鲁迅先生在谈创作经验时曾说过,作品中写人物对话,应该做到即使不描写人物的肖像,也应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作者所写的《故乡》  相似文献   

17.
鲁迅常常通过对人物眼睛的描写,来刻画作品人物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的内在关系。鲁迅高超的文学手法之一“画眼法”,深刻地惟妙惟肖地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对鲁迅的“画眼法”的探究与评述,可以看到鲁迅作品人物描写的功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约翰&#183;福尔斯的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的角色加以审视,发现传统小说中作者的角色在这部作品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福尔斯所采用的作者和人物对话的处理方式,表现出他对传统小说全能作者角色的一种否定。他所主张的是与人物处在平等地位上的作者角色。他不仅给人物和读者以最大限度的自由,而且还毫无保留地在小说中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小说创作理论。在解放了人物的同时,作者也实现了自己的角色转换。作者这一高高在上的“上帝”终于走下了神坛,站到了和众生平等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9.
“花白胡子”是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乍一看,这只不过是鲁迅先生采用借代的手法刻画出来的众多小市民角色中的普通一员。但细细琢磨之后我们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20.
小说阅读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头戏之一,而小说的阅读其实就是对人物的阅读,不能把握人物,就无法理解小说。主要人物是文学创作的灵魂,但每个次要人物、每一个配角都在特定的场合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这些人物形象,小说的阅读才变得有趣。本文以初中小说阅读中典型次要人物为例,从塑造方法和创作艺术手法等两方面来探讨次要人物在小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内涵,品味经典著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