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通讯员"临到写作,就喊头疼".有的找不到适当的词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有的冥思苦想,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根据自己多年写作实践,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平时没有注意积累词语;二是平时没有积累新闻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我在国家体委工作.最近两年来,我写的稿子有的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有的在体育报、工人日报等刊登,有的被内部刊物选用.对体育宣传起了一定的作用。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我写的稿件并不多,但有一点比较深的休会是:只有平时在学习和工作不断重视写作材料的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总是苦于没有新闻可写.其实,自己的身边无处不存在新闻.为什么自己总是发现不了呢?关键是没有看见新闻的“眼睛”——新闻点子.一篇新闻有了新闻点子,写作就会呼之而出.新闻点子是什么呢?追根求源,新闻点子就是作者的知识积累与现实生活发生碰撞产生的火花.  相似文献   

4.
江坪 《新闻实践》2009,(3):70-70
目前,不少县级新闻网站还没有设置评论专栏,有的虽然设置了栏目,但内容大多是摘录或转载,自己撰写很少;有的网站的评论,缺乏针对性, "不痛不痒",失去评论的本意.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认识问题,有网站入手缺乏问题,也有如何写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写作,是借用文字表达新闻事实的过程.这中间,有的人借用了"一马车"的文字,表达出"一箩筐"的新闻事实;有的人直接用"一箩筐"的文字,就表达出"一马车"的新闻事实;有的人把简单的事情用"兜圈子"的表达方式把读者弄糊涂了;有的人把复杂的事情用简洁的文字表述清楚了……新闻写作,"拖泥带水"不是本事,"化简为繁"不是本事.真正的行家里手,则能够"举重若轻","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6.
余孜溢 《大观周刊》2013,(7):156-157
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在现今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提倡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树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7.
段思怡  黎志明  孙冰 《今传媒》2016,(12):126-127
撰写编辑学论文是编辑职业资格发展的硬性需求,对青年编辑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平时积累是撰写编辑学论文的重要基础,做好本职工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日常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选准选题,就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而通过文献检索,可以从中得到写作灵感和启发;最后,围绕选题拟订提纲,将想要写的内容按大体结构分块,厘清思路,结合自己的积累成果和参考文献中前人的经验,将提纲逐渐修订、细化和充实,最终形成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8.
财经新闻难做,好的财经新闻更难做。难在哪里?财经新闻的很多题目不是靠读者报料来的,而是要记者去思考、去挖掘,而这些"功力"需要记者平时多花时间去学习、积累、沉淀。同样是部门拿回来的消息、材料,有的人写出来的往往只是条"无味"的新闻;而有的人却能挖到"新点",这就是"功力"的不同。那么,如何独辟蹊径把财经新闻做好,做得重要起来?  相似文献   

9.
李海杰 《大观周刊》2011,(50):126-126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一个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从他的写作水平就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小学作文历来是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学生写作费时长,质量差,很多学生讨厌写作文,也总写不好作文,那是他们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其实,我们只要对作文充满了兴趣,平时注意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随时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和积累到的东西,只要用心了,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的东西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再加上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和适度的自改,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一篇习作了。  相似文献   

10.
曹林 《青年记者》2020,(1):96-96
碎片化的知识带来的只会是肤浅、同质化和情绪化的思考,既无法给读者带来附加值,也无法在写作中提升自己。一个优秀的评论员,靠的不是拍脑袋,而是读书形成的学养积累。写评论不是靠自己胡思乱想的点子,也不是靠一个个火花,靠的是有没有这方面的积累。一个好点子,无法让你持续写出高出普通人"观念水位"的评论。读书是为了积累自己的问题意识。写作的过程就把你的知识积累释放出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漫谈读书     
现在,喜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是,还有许多青年人不会读书,有的买书多,读得少;有的不分清红皂白地胡乱读来,没有目的;有的书读得多,但不善于积累资料;有的读死书,认为书就是百分之百的真理……。这些对于读书人来说是有害无益的,只能使自己走入歧路,读一世书,做一世书呆子。  相似文献   

12.
李林涛 《新闻窗》2014,(3):83-83
新闻工作就其主要方式来说,是一项写作的工作。写作要有材料,事实是一种材料,背景也是一种材料,都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对于新闻写作来说,临时性的采集材料是必须的,但是要不断地写作,在材料问题上,就不能只是“现趸现卖”,而要建立一个自己的仓库,有计划地进行持续的收集工作。记者现采访,现写作,也能完成任务,但难于写出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这是因为:新闻事实的发现,往往依赖于记者平时的情况贮存,并且只有在材料的观照下,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才能被认知和充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龚雅欣 《今传媒》2013,(4):121-122
平时看电视,我们会看到许多风格不一的主持人.他们其中有的状态积极,神采飞扬,有的急切与你交流的欲望;而有的则冷若冰霜,似乎是极不情愿的与你做着交流.因此,播音与主持节目时与受众的交流时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本篇论文作者站在大众传播学和播音心理学的制高点,从自己播音主持的事件出发,分析了优秀主持人的成功经验,有理有据的阐述了播音主持与受众交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有的同志认为,经济新闻时效不重要,早几天晚几天没什么要紧的.在这种思想作用下,一些同志在经济新闻的写作过程中,往往不注意新闻时效性,"最近"、"前不久"、"日前"之类的"模糊时间概念"到处可见,有的甚至连这类的"模糊时间概念"都没有,从头至尾看不出新闻是何时发生的.实际上,"模糊时间概念"的背后,藏着的实在是"旧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广播电视消息的写作弱化,消息的主体地位在削弱。主要表现为:重通讯轻消息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写消息的人越来越少;消息的整体质量差,远远比不上通讯和新闻专稿,见诸于广播电视大量的是内容平淡、手法陈旧的平庸之作,精品佳作少,严重影响了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为什么消息的写作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消息没有份量”。不如通讯和新闻专稿有份量,有影响,有的认为“写消息没有水平”,容易写得很,不能反映水平,有失自己的身份。二是作风上存在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在矿工报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接触了大量的矿山题材新闻,感觉文学或新闻写作是一样的道理。比如,几个记者同时在矿区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同样去挖掘采访,可采写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能应用合适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写得有深度有条理;有的只能应付了事,平平淡淡。好作品其谋篇布局之巧,有高度,有深度,流畅自然,决非靠绝顶聪明的脑子和娴熟的写作技巧,而是平时对  相似文献   

17.
人生于天地之间.犹如岁月里的一个行者.有的人.只能行百里;有的人能行千里:有的人.能行万里.关键还是在于行者的意志和抱负.作为一个人.不论是干什么职业.首当其冲是必须找准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要有所追求.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人.他只会碌碌无为.  相似文献   

18.
平时工作繁忙,很少看电视,而看电视时常会看到荧屏字幕差错比比皆是,让人感到遗憾.有的差错倒也罢了,无伤大雅,有的还错得有趣,只可惜笔者没有随看随记的习惯,没有记下来.而有的差错则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让人感到编导同志太不负责任了,对广大观众很不尊重.  相似文献   

19.
时下有这样一种倾向,有的通讯员平时只注意与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的交流,却忽视了通讯员与通讯员之间的交流、学习,之所以这样,原因是有些通讯员认为彼此水平都差不多,没什么值得交流的。还有的担心交流后会让别人抢了“彩头”,影响自己上稿。因而互相封锁,缺乏协作的诚意。 实践证明,通讯员之间增进交流,好处很多。一是经常交流写作体会,可相互促进。一个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与不同层次的通讯员打交道,既交流了经验,又开阔了视野,从中可以学到许多课本里没有的东西。与通讯员交流的渠道很多,如平时工作,学习中的接触,生活中吃饭、散步、娱乐、闲谈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参加新闻写作集训班,年度通讯员表彰会等机会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一 所谓备稿,有两层含义,一是广义备稿,一是狭义备稿.广义备稿是指播音员在平时所做的一切积累,比如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强艺术修养,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新闻敏感度,掌握播音的内部和外部技巧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