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加倍高涨;当生物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生物知识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感召力的。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问  相似文献   

2.
<正>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推出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准备好的现成的结论。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材凝聚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着严谨的知识体系,渗透着张扬个性的人本思想,折射着现代最新科技成果的光芒。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呢?那就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因为真正的探究活动都源于问题,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是提出问题的导向,问题是探究的起  相似文献   

3.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结合学生生活背景学习生物,在生物的学习中探讨生活中的问题,并深刻记忆生物知识,因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入教学当中,让生物课堂生活化。以苏教版生物教材《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结合生活以及有关生物的知识探讨生物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物是一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很多都是与生物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问题与课堂知识进行融合,架设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其实就在身边,每天的生活中都可能接触到,感受生物知识的鲜活、生动,贴近自己的生活.这样一来,学生感觉到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学习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更加愿意去学习、交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教师也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居寒洁 《考试周刊》2011,(88):197-197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以建构主义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作为编排教材的思想基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生理心理特点、教师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特征强化记忆;启发学生探究进化线索,进行比较记忆;与学生一起通过合作交流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生物课堂教学已向传统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挑战.认真探究与实践以探究为主体的生物教学模式,已成为生物教师的共识.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自己通过探索、研究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它强调既动手又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和"发现"知识,使学  相似文献   

7.
一、在课前预习中寻找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预习是指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只有深入预习,才能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动形式,其特点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有一些体会和想法。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是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表现为学生敢问、乐问、会问、善问和多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自主性。表现为学生针对教材知识和社会实际,通过自学、讨论、思考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呈现出强烈的学习主体性特质。二是能动性。表现为学生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习从  相似文献   

10.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能够主动地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授好一堂好的生物课,更应注重知识的合理拓展与延伸,甚至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合理迁移和渗透,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巩固好所学的知识,最终取得“事倍功半”的奇效.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所以初中生物教学应从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科学学习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研究身边的生物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学会健康生活,激励学生学习生物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精神,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2.
黄春 《中学教学参考》2009,(23):111-112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倡导自主式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此,应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理解生物知识并掌握相应的生物技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逐步培养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证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下面就生物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谈谈自己的一此看法.  相似文献   

13.
“贴近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 程标准基本的理念之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对现有以 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 识、在体验学习中理解知识。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大 气的受热过程”为例,设计情境生活化的问题式教学环节,围绕 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引导 学生探究解决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帮助 知识框架的建构和内化。  相似文献   

14.
正生物是一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很多都是与生物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问题与课堂知识进行融合,架设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其实就在身边,每天的生活中都可能接触到,感受生物知识的鲜活、生动,贴近自己的生活.这样一来,学生感觉到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学习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更加愿意去学习、交流,通过  相似文献   

15.
林建华 《教师》2013,(18):98-98
高中生物教学的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生物能力,而能力的高低又表现在学生能否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生物知识,以及能否用生物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的这些能力获得了培养和提高,也就真正实现了有效的探究教学,而且能使之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持续高效,并保证探究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06,(12B):10-10
美国中学地理教材《地球变化的表面》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的认知。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美国地理教材充分注意到了这一教学论原则,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并建构自己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教材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学生需将理论知识生活化,把课堂中学得的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能帮助学生把教材内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锻炼学生动手和实践的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等能力,而且能给予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机会,使其能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惑和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实现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提出通过利用教材素材、在生物实验背景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活动、从思维的碰撞中挖掘素材等途径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20.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所以,要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在尝试发现中解决问题,在合作讨论中探索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