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24小时编辑”陈礼章有“24小时记者”一说,意思是当记者的,不分上班下班,不管白天黑夜,什么时候发现有新闻,就去采写。却无“24小时编辑”之讲,好像当编辑的,只是上班拿过稿子修改、起题、安排版面,才算开始了工作。其实,编辑同样需要24小时投入,不...  相似文献   

2.
通过十数年从事新闻工作深切体验到:记者在生活和采访中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保持新闻“警觉”,才能使自己在新闻写作中的采访灵感纷至沓来,不断写出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好稿子来.  相似文献   

3.
如今,电视节目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主持人的风格也日趋多样,一些既具有一般主持人的特征,形象佳、声音标准又具有记者采编能力的主持人——记者型主持人便产生了。中央电视台的柴静、王志等都是很好的记者型主持人。就记者型主持人发展的阶段来说,第一阶段是从《东方时空》开始的记者型主持人代替播音员  相似文献   

4.
邵林 《新闻世界》2012,(10):14-15
教育与住房、医疗、就业等被称为重大民生问题,教育问题错综复杂,教育记者必须做好教育人、新闻人、文化人,熟悉教育、研究教育、融入教育;拥有敏锐、创新的特质,坚守职业道德与良知;能够用知识、道德、智慧、行为去影响他人。  相似文献   

5.
6.
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来?怎样才能当好一名记者?我觉得要当好一名记者,一个是勤奋,一个是用脑,即用心。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前辈、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先生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记者要做思考的笔.”再三回味这句话,感慨颇多.笔者认为,所谓“思考”就是记者的头脑要善于思考,在报道复杂的事件时要冷静,要通过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去寻找报道的突破点.一个有思想的记者,就要力求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来龙”中找寻“去脉”,开阔思路纵观全局,深入务实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8.
李志石,这位曾当过四年“大兵”的普通战士业余报道员,而今成了如东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南通市记者协会副主席。在前不久的一天,我们慕名访问了他。“我从事新闻工作,虽然在入伍前就开始  相似文献   

9.
正做文化领域的记者跟长期跟踪其他领域的记者一样,要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懂得这个行业中不易为外行人了解的困难,知道这个行业练就本事的绝技,详知这个行业公认的标准,体味这个行业的艰辛和乐趣,能够欣赏这个行业中人津津乐道的成就,努力成为这个行业的半个专家。戏曲界有一个特殊群体叫票友,他们不但爱戏,而且还懂戏,有的高级票友还会下海成为专业演员,同时也会有梨园弟子正式拜入其门下。我们做记者  相似文献   

10.
11.
12.
说出来或许你不信,一位小报记者晚上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席桌上要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可这位仁兄竟忘记了带笔,朋友们说:“你这当记者的,怎么能离开笔呢?”他苦笑道,现在又不是8小时上班时间,带笔也不采访。所谓“8小时记者”,就是上班当记者,下班后记者工作就滑了。新闻界前辈邓拓说,记者工作最忌机关化,上班下班,“公事公办”,这是老爷记者。我们说,那种上班是记者、下班后对新闻漠不关心、仅仅局限于8小时之内的作风,是当不好  相似文献   

13.
说出来或许你不信,一位小报记者晚上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席桌上要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可这位仁兄竟忘记了带笔,朋友们说:“你这当记者的,怎么能离开笔呢?”他苦笑道,现在又不是8小时上班时间,带笔也不采访。所谓“8小时记者”,就是上班当记者,下班后记者工作就滑了。新闻界前辈邓拓说,记者工作最忌机关化,上班下班,“公事公办”,这是老爷记者。我们说,那种上班是记者、下班后对新闻漠不关心、仅仅局限于8小时之内的作风,是当不好  相似文献   

14.
刘振敏 《中国广播》2009,(10):30-33
新中国走过60个春秋,我这个时政记者在广播电视事业服务了其中一多半的时间,在职时获得的各种奖状一箩筐。退休后,还得过广电总局老十部局评出的两个征文一等奖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相似文献   

15.
3月13号下午两点半,当我走进北京站旁的宝辰饭店时,虞伟正为一些琐事操心。他来回奔波于八楼和一层大堂之间——客人晚上就到,必须现在把所有房间安排好。这就是我今天的主要工作,这名《南方都市报》记者说完转过脸去,给的士司机打电话,安排他去机场接人。他所说的主要工作就是会务。会议是《南方都市报》主办的广东  相似文献   

16.
陈亚洲是一位烈士的后代,他的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是党把他培养成人。1987年,他从部队转业到郑州晚报社,从此,他就默默地奋斗在新闻战线上。  相似文献   

17.
“别挤了,别挤了!”自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节目中挤车的镜头播出后,“挤”似乎已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不雅举动的专用词。然而,就抓新闻来说,这个“挤”却是少不得的。剖析一下在第三届“中国新闻奖”中入选的抗洪报道稿件,就会发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报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当好一名党报记?我体会,党报记应当“像社会生活里的一架钻探机”,自觉、主动地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深入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深处,“钻探”党和人民都欢迎的“三贴近”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9.
当今报刊早已进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时代,图片已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手段,大量群众参与摄影,扩大了版面编辑选择好照片的范围,增强了新闻传播效果。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新闻传播队伍中的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准确地定位自身,争当新闻摄影的排头兵,引领新闻摄影,应该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既可以拍摄出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又可以撰写出文笔犀利的新闻文字报道的“两栖记者”。  相似文献   

20.
张成 《记者摇篮》2010,(7):24-25
记者应当是“杂家”还是做“专家”,这种争论~直没有停息。而笔者认为,记者既要当“杂家”,更应努力做“专家”。怎样做一个专家型记者呢?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电视节目采制工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