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句的魅力之一在意象的丰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中状写离别之情的这一“千古俊句”,涉及酒、柳、水、月四种意象。这四种意象,也正是古代送别诗的四大典型意象。  相似文献   

2.
名句的魅力之一在意象的丰赡。“今宵酒醒何处?杨杉P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中状写离别之情的这一“千古俊句”,涉及酒、柳、水、月四种意象。这四种意象,也正是古代送别诗的四大典型意象。  相似文献   

3.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传诵千古的名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诗人完全撇开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  相似文献   

4.
刘松 《中学文科》2008,(4):143-14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07,(11C):27-27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传诵千古的名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诗人完全撇开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  相似文献   

6.
我问你答     
趣味语文小知识 1.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相似文献   

7.
提起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人们便会特别赞赏其中的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这两句较之词里其他句子更受人们青睐以至成名呢?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因此全面深入地理解此论里的“境  相似文献   

8.
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高中课本中误作“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问的“何处”,据笔者所见,有关译诗都直接以今义来代替古义,如徐荣街、朱宏恢编的《唐宋词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版)中所附的译诗,把此句译为“今天夜里,酒意醒来该在何处……”即是一例。也是由于这样理解,其它有关选本(包括语文课本)也多认为“何处”一词不需注释;而教者对此也就不  相似文献   

9.
柳永《雨霖铃》(高语第三册三单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中“何处”看似简单,但对其释义历来争论颇大。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何处”表示地域方位,另一种则主张“何处”表示时间。的确,“何处”在古代诗歌中既可表处所,也可表时间。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苏轼《满庭芳》)②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陆游《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③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以上三例皆以“何处”发问,紧承之句则以表处所的词语明晰作答,“何处”当…  相似文献   

10.
柳永、晏几道是我国北宋两位有影响的“多情”婉约词人。在北宋词的发展过程中,柳永处于前期,晏几道晚于柳永跨前后两个时期。二人在创作中都以多情见长、以多情吸引读者。但在情的内质和表现手法上又各有特色,各自取得了不同的成就。首先,柳、晏二人都善于在自己的诗作中,将细腻、丰富的情感展现出来,使作品富于感人的韩力。如柳永在《雨霖铃》中描述主人公作别恋人时的凄伤心情,用了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道出男主角设想的别后情景:适道清秋,冷落孤寂,清酒醒来,不知将身居何处?而心系的却是现在眼前的实景…  相似文献   

11.
许倩 《现代语文》2009,(1):58-58
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缠绵悱恻的婉约派代表作。赏析这首词时,笔者采取通过揣摩意象来走进词人情感世界的教学思路,进而使学生领会这首词所营造的凄婉意境。上阙离别时环境渲染出的依依不舍、想象离别后行旅的压抑迷茫,学生在赏析与讨论中都能把握得到。接着,在鉴赏离别后的“古今俊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  相似文献   

12.
读唐宋词,常遇到一些“处”字,令人有情曈昽而义不彰之感。比如柳永的脍炙人口的名篇《雨霖铃》,上下片各有一个“处”字:“都门怅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选注本多未加注。那么两个“处”字的含义是否相同?答:不同。“处”字有两个读音:Chu、Chu。我们在词中感到费解的是Chu。 Chu的含义略有三类:一、表地方;二表机构;三、表时间。在唐宋词中,表地方、  相似文献   

13.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中的“何处”,有以下几种解释:(一)《语文教学通讯》84年11期上侍问樵同志的《“今宵酒醒何处”疑析》认为“何处”应作“什么时候”讲。(二)《中学语文教学》85年9期黄培煌、黄良筹的《“何处”能解成“何时”吗?》一文,却不同意侍问樵同志的见解,认为“何处”不能作“何时”讲,其理由有三:①侍文“忽略了‘酒醒’下面省略了‘时’、‘在’二字”。②“由于‘处’(讲成“时”)  相似文献   

14.
柳永的《雨霖铃》历来被词评家评为千古离别词之宗,自古以来写离别词者可以说是无出其右者。那么此词的魅力何在呢?  相似文献   

15.
三径 陶潜《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的句子 ,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剑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长亭 驿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 ,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 ,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 ,后揭竿起义于大…  相似文献   

16.
《雨霖铃》一、教学目的的确定《雨霖铃》系写与情人(乐妓)话别之情,表现了封建文人缠绵悱恻的情调,这种思想感情不易为今天的青少年理解。这首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写作,有着借鉴意义。词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至今仍脍炙人口。缘此,可确定本篇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柳永一生行踪不定命运多舛。早年困于场屋,漫游干谒,游走四方,备受舟车劳顿之苦。及第为官之后,又沉滞下僚辗转宦途,谙尽行旅漂?白之味。柳永约有三分之一词作状写羁旅行役之事,《八声甘州》为此中最为著名的作品。这首词人选“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字句及标点从教材):  相似文献   

18.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表字景庄。他以“慢词”和长调的精工制作而享誉千古。柳永原名三变,叫得甚是蹊跷。“三变”究竟有什么含义?其源于何处呢?  相似文献   

19.
柳永《望江潮》一词的功过柳永《望江潮》一词写尽了杭州的风光繁华,令人心向往之。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但出师不利,完颜亮在今安徽采石一战中惨败,自己也被手...  相似文献   

20.
何传跃  蔡静 《语文知识》2006,(11):15-17
1.岸、暗、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2.弊、蔽、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