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是一个以多民族为主要特征的联邦制国家。它是名为联邦制而实为集权制国家,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几乎没有自主权,这加深了它们对联盟中央政权的对立情绪;列宁之后的苏联历届领导人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的重大失误,加深了加盟共和国与联盟中央的矛盾;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民族不满情绪的发泄提供了条件。苏共控制力量削弱后,长期的历史积怨如火山爆发,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2.
苏联是一个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是世界上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解体,是联邦制国家体制的失败。长期以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严重地违背社会和民族发展的规律,粗暴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和民族平等原则,导致苏维埃联邦制的极度扭曲,以致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3.
苏联和南斯拉夫民族政策失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虽然民族问题是其共同诱因之一,但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特点:在联邦问题上,苏联的高度集权和南斯拉夫的过度放权,都们高了绝对分权的原则,从而使联邦制陷入危机;在党的建设问题上,苏共中央忽视民族因素,在其决策机构排挤民族干部,造成对立情绪。南共联盟则实行党的联邦化,造成民族主义的泛滥;在对待主体大民族问题上,苏联过分突出俄罗斯民族,南斯拉夫则削弱塞尔维亚民族,都产生了消极后果;在民族的产生及消亡问题上,苏联人为地消灭和同化少数民族,建立“民族共同体”,促进国家的一体化。南斯拉夫则依靠行政命令制造新的民族,主张多元化,否定“南斯拉夫主义”。这些作法均违背了民族问题的客观规律,终因未能把握好处理民族问题的“度”而殊途同归,导致了联邦的解体。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苏联联邦制的建立缺乏坚实的根基,再加上实行"民族区域原则"和"双重主权原则",致使联邦制不是在强化统一的国家认同和整体功能意识,而是在强化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认同和局部功能意识。苏联联邦制因缺乏充分整合各民族形成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的能力而成为苏联疆域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民族问题非常复杂,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存在错误认识,并因此导致了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结果使民族矛盾兴锐并最终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关于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苏联民族分离和苏联解体是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两种表现,不能说是民族分离导致苏联解体。苏联出现民族分离并不是各族人民的意愿,而是少数民族分离主义者和“民主派”搞分裂的结果。苏联在国家体制和法律上实行联邦制和民族自决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出现两种相反的发展趋势,但究竟会出现哪种趋势,则取决于它所处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三、联邦制的变形与民族自决问题  吉尔吉斯苏维埃自治共和国的建立,一方面使吉尔吉斯人民拥有了自己的民族国家,这无疑是吉尔吉斯民族史上一个巨大的飞跃;但是,另一方面,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建立之时,正是苏联联邦制开始变形的时候,因而,吉尔吉斯斯坦从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之始就不可避免地承受了联邦制变形的结果,刚刚获得的民族自决权一下又得而复失。如前所述,产生于列宁病重、即将辞世前夕的1924年苏联宪法,已开始表现出中央集权的倾向。列宁逝世后,尤其是从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苏联的联邦制已严重变形。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8.
关于前苏联的国家结构形式,有这样一个变化过程:1924年苏联第一部宪法规定,苏联是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1991年8月公布的《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把该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并很快扩大到苏联的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11个),从而宣告了苏联的最终解体。那么,联邦、邦联与“独联体”三者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9.
1991年国际社会风云变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两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苏联和南斯拉夫不仅国家性质发生了改变,而且国家也分崩离析成一系列民族国家。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斯大林和铁托的民族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从他们那里找到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的民族根源。  相似文献   

10.
民主革命时期,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列宁民族国家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经过以民族自决为基础的联邦制国家构想和以民族区域自治为主导的联邦制建国模式的艰难探索后。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马莉 《天中学刊》2011,26(4):29-30
新中国继承了统一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因俗而治"的历史传统,从民族融合杂居的现状出发,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单一制民族国家理论,汲取列宁的联邦制建国方案经验,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单一制的框架内,将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的共和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选举产生的新型国家政权,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这种制度在其具体实现形式以及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等方面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首先,通过解析共和内涵、本质与类型及辨析社会主义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共和制的异同,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人民共和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这一必然事实;其次,通过解析联邦内涵、本质与类型及辨析单一制与联邦制的不同,剖析了我国不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和是全国各民族的共和、全国各区域的共和、全国人民的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和有利于维护国家独立、统一,有利于推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2月25日晚,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顶上的苏联国旗悄然降下,换上了俄罗斯三色旗。列宁亲手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这样宣告了终结。苏联解体来势迅猛,世界震惊!一个好端端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毁于一旦?苏联剧变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国际根源。其中,历史上长期积累下来的民族矛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只有认识引起苏联解体的民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苏联解体极其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資本主义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对劳动人民的剝削、对各族人民的掠夺和殖民奴役上,而社会主义制度則相反,它以同样的客观必然性来消灭各民族在經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不平等,为各民族的經济和文化繁荣創造一切条件。現在列寧的这一預言实現了,即由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結果,使得落后国家有可能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級帮助下,“避免資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过渡到苏維埃制度,并經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苏联解决个問題的榜样具有全世界的历史意义。現在,过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问题以及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已成为全球化理论研究的核心话语。哈贝马斯通过对民族国家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剖析,以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和“话语伦理”的建构为依据,阐述了“民族国家主权终结”的主张,并且对终结后的未来社会蓝图作了创造性的推测,提出了建立“世界公民社会”的理想。他的主张和理想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哈贝马斯的“主权终结”思想又与唯物史观相违背,他的“世界公民社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强调的人权高于主权又在一定程度上为霸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司制度在元明清三朝曾普遍推行于我国大西南各民族地区,为多民族国家稳定,边疆安全,各民族和睦做出过积极贡献.但土司到底终结何时?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不同的学人曾经提出过多种见解,推动并深化了对这一课题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家行政体制的整体性和民族文化的整体性,通过对土司制度实质的剖析,认定辛亥革命才是土司制度终结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同其它革命理论一样.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建党初期提出的民族自决主张,既起到了唤醒少数民族觉醒的作用,也反映了简单效仿苏联的情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刻,提出民族自决包括独立、联邦、区域自治三种形式。抗战时期,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号召各民族团结一致,反对分裂,基本上放弃有分离权的联邦制,而主张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从理论和实践上最终确立民族区域自治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国家结构形式理论",至少存在四个的盲点。先秦实行的是中国式的联邦制;单一制与联邦制本无优劣之分;国家统一的方式有多种,道路有多条;国家结构形式的发展趋势,是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新型联邦制。区域国家,既是一种新的国家形态,或许还是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的最后门槛。  相似文献   

19.
教育系统的不同成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难以简单化地将教育系统称为集权型或分权型。大多数教育系统是动态的,在集权与分权之间不断寻求平衡。探讨不同背景下教育集权与分权的含义、动力、模式和度量,并就关涉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实例特别是中等教育毕业考试、中小学教材管理和大学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表明,尽管教育集权与分权通常用技术标准加以证明,但政治因素常常是最重要的。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要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国家的模式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国家结构形式理论",至少存在四个的盲点。先秦实行的是中国式的联邦制;单一制与联邦制本无优劣之分;国家统一的方式有多种,道路有多条;国家结构形式的发展趋势,是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新型联邦制。区域国家,既是一种新的国家形态,或许还是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的最后门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