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挖掘人潜在的力量。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心理品质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警察心理学课程改革应当通过各种心理训练方式,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对警察职业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2.
陆斯琦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171+173-171,173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开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本文主要探讨了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希望用此课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发展,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长需要通过专业的指导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郑州区域整合郑州市优质的家庭教育课程资源,构建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课程,探索多样化的课程实践方法与途径,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提供可参考的课程构建与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云飞  向燕 《广西教育》2014,(19):96-97,131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结合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在教学中存在许多误区。文章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提出从以下方面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以积极、生动、实用的内容为主体丰富课程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积极素质,创建积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积极品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挖掘。大学生心理社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文章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对其存在的意义、指导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心理社团建设的"一二八"模式,并对深入建设心理社团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因为参加中小学心理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听了好多专职教师的心理课,有了很多感慨,想就我们的学校心理课如何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先描述一下世界心理学界发展的大致走向。进入本世纪以后,心理学变得越来越积极,哪怕是基础研究,反映到应用层面,本质也是以积极为基本主流。继积极心理学之父塞里格曼以后,芙瑞得森在2000年提出了她的临床心理学观念。世界心理学界称今天的心理学是颠倒过来的心理学,意思是,原来用心理学来消解人们的痛苦,让人获得幸福,变成今天用心理学让人们能够获得幸福,避免产生痛苦。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心理学理念展开分析,旨在实现提升学生情绪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生积极性心理体验,健全学生个人性格,顺应现阶段积极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0.
心理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班风的形成都有极大的助推作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班级心理文化建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加强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以创设积极的班级环境为目标,在观念视角层面、实践操作层面和学生个体层面,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从发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开辟"微"时代班级心理文化建设新领地、开展体验式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建立学生干部轮换制等方面探析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加强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目前各大高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受消极心理学的影响目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进行反思,并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探讨,期望能给心理健康课程的讲授者带来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2.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符合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能够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指导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目前,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教学内容上供求关系失衡、教学师资上能力结构失调、教学方法上师生互动失效以及教学评价上效果反馈失真等内在制约因素.为此,教学内容要从消极问题化解转向积极品质养成,教学师资要从"一专多能"转向"多专多能",教学方法要从"纸上谈兵"转向"致知力行",教学评价要从"一锤定音"转向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心理社团的组织与管理,不仅是社团成长的过程,更是社团成员专业成长的过程,也是成员的个体成长的过程。基于此,从筛选社团成员、成员角色意识培养入手,开展各项活动,要求成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并能从自身出发帮助他人,以期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现象已经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生活的态度,如何在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开展心理扶贫,树立他们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剖析法学专业课程育人面临的困境,分析积极心理学与法学课程育人的内在联系,探讨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法学课程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提升育人效果的应用路径。积极心理学与法学专业课程育人在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理念也具有高度契合性,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容、理念和方法有助于创新法学专业课程育人模式,从而提高课程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对消极、障碍、病态心理等方面的探讨.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幽默、愉悦、希望、好奇心、谦虚、审慎等,利用各种现有的方法探讨这些积极情感体验的机制和影响;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创造、努力、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诚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怎样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教学实践,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探索分析。在梳理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积极力量的三个方面: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以及积极的机构,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课程评价、课程设置等方面构建积极的课程体系,使教师从课程的各个环节,注重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积极人格,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从积极心理学视阂建设大学班级文化,要从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尝试和建设。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偏重学业指标和物质文化建设的问题。近十几年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兼顾个体和社会层面以及重视积极的预防工作,符合和谐文化的方针。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增强师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和提供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三方面,论述具体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以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针对心理问题,研究重点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和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变成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认为没有心理问题就是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范围、内容狭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学生颓废的精神世界、糜烂的生活方式、狭隘的人生格局、迂腐的思想观念等负面情绪是成才的主要障碍。20世纪末期诞生的积极心理学扭转了过于关注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局面,认为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积极品质,促进人们获得快乐和幸福。它从关注问题转变为关注成长、成功等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目的在于着重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