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创新人才的一种类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地方教学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是时代赋予地方教学型高校的历史重任.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通过更新办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管理及评价机制、搭建全方位的创新教育实践平台、实施“企业讲师团”教学改革工程等,共同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根据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校自身学科特点和毕业生就业情况,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四层十四模块"的课程体系,论述了"四层十四模块"课程体系下课程群的建设内容,为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机械类专业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大纲是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重要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三纲”的特点和现状,探讨了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修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完善地方高校“三纲”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针对我国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6.
教材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提升教学水平的质量工程.通过《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电工电子实验教程》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教程》的编写和使用,建设适用于地方工科高校工科专业的电类基础课系列实验教程,并与现代化的工程实践相结合,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适应的改革策略,期望培养更多的、我国需要的机械类人才。  相似文献   

8.
专业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目前单纯以学科为标准的本科法学专业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需要。着眼于法律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地方综合性高校应当打破传统专业设置的藩篱,充分发挥综合性高校的学科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和人才市场结构的实际需要,综合学科标准和职业标准,尊重学生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法学专业为核心,整合相关专业的优势资源,实施和推进法学专业类建设。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随意性还普遍存在, "等、靠、要、比"思想依然严重,这种盲目性从根源上讲来自于在校期间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地方高校应加快推进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科学构建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体系,使大学生及早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进行选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综合拓展素质,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  相似文献   

10.
团课是高校共青团思想建设的传统阵地,但其教育人、引导人、团结人的作用还有待增强,究其原因,就是团课内容、师资建设、组织形式等仍无法适应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文章从高校团课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出发,探索团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期望能提高团课质量,增强团课活力,发挥团课的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适应“中国制造 2025” 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制造强国战略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当前人才培养的国际形势,提出“中国制造 2025”对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智能制造、互联网 +、大数据等时代元素剖析传统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部构变,从人才培养标准重构、能力素质体系架构、跨界创新思维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和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六个视角,探讨策应“中国制造 2025”的地方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举措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双创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开始融入各高校人才培养探索和教学改革过程。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现状及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特点,结合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现状,提出构建双创教育模块化教学体系并融入传统的教学体系中,以期提高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长春工业大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地方高校工科电专业双语教学的理念,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和经验。综述了双语教学的定义及目的,包括国外定义及我国双语教学定义,国外双语教学目的及我国双语教学目的;同时就双语教学改革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师资的配备及教材的选定;最后,针对地方高校工科电类专业如何开展双语教学提出了的建议,鉴于地方高校的生源及师资状况,建议开设工具类的课程为主,争取保证每学期都有一门课程,形成连续的教学环节,同时在学分给予鼓励,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按培养模式重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培养模式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使课程体系建构与职业需求相脱节。因此,更新课程体系重构理念,按市场需求确定地方高校培养模式,按培养模式重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根据社会需求重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并加强对地方高校课程体系运行与评价的监控,提高使用效益是我国地方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发展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以广州大学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在地方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下,融合四大化学实验,以"合成制备—分析表征—性能应用"为主线,构建了具有"一体化、三阶段、三层次、同平台"为特色的化学化工实验课程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地方应用型本科工程训练受建校时间、投入资金、重视程度、师资队伍等因素制约,工程训练仍属起步阶段,工程训练效果有待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显现出一些问题.如果解决了工程训练的顶层制度建设、理顺中间实习场所关系、夯实低层项目内容设计选择,那么就能使工程训练这项重要工作顺利开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针对本校办学传统、办学条件、内外部特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析自身特点,加强工程训练意识,制定有效运行机制,有目的地开展工程训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树立新的课程观、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突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组成的层次化、模块化、系列化的课程体系,形成科学、合理、高效、具有学校特色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发展情况,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结合民办高校教育的特殊性,笔者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之上引入全覆盖、分层次教育思路,在创新创业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其他学科,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和理想转化为实践;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同时建设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从教师、学生、课程三个方面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提高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课程体系创新是地方高校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加剧、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提出的挑战而选择的必由之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创新要突出应用性,科学制定规划,构建课程研发和资源配置两大机制,抓住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考试考核方式三项重点,强化创新课程立项建设等四项制度,通过突出标志成果等措施稳步实施课程体系创新,不断提高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机械类专业学生存在的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欠缺的现状,分析了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课程教学体系不合理、配套措施不完善、创新教育重视不够等。提出了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健全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良好氛围等措施促进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