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鲜 《文教资料》2013,(20):84-86
阿房宫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室,在秦末毁于项羽大军的战火,让令人唏嘘不已。但是在近期的考古发现中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打破了人们对阿房宫的固有认识。人们意识中的阿房宫究竞是怎么形成的?这是一种阿房宫情结。这种情结为何会产生?这种情结对于我们有何启示?本文试从这些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秦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从2002年至今的阿房宫遗址考古工作说明,当年的阿房宫前殿建筑只构筑了规模庞大的建筑基址,地面之上的主体建筑并未实施。  相似文献   

3.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多么宏伟、壮阔的阿房宫,然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于2003年的联合考古,百万根探杆将这千百年传说打破,考古证明唐诗人杜牧所说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阿房宫,本属子虚乌有!这一惊世骇俗的论断,让多少人感到无所适从。但事隔一年,2004年11月,距阿房宫前殿遗址之西1150米处,又发掘出一处大宫殿建筑遗址,并有火烧痕迹。它属不属于阿房宫,或者阿房宫属不属于它?考古队队长李毓芳是否还坚持阿房宫是个“半拉子工程”,未经“一炬”?日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  相似文献   

4.
阿房宫的疑案是一个大家似乎都知道,而且似乎是有定论的内容。下面是这节课的一个片断。 师:不是杜牧明明白白地说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吗?火烧阿房宫必然会留下大量明显的痕迹,但是,经过两年多考古人员大面积的发掘,并未发现被大火烧过的痕迹。大家想想看,猜猜看,这是怎么一回事?(此时,学生陷入了困顿,开始自发地议论和猜测。教师尽量倾听并不断追问。)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李毓芳研究员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我们勘探和试掘了一年多,至今没有发现红烧土,表明项羽当年放火焚烧阿房宫至今缺乏考古学依据!”令专家们疑惑的是,《史记》记载阿房宫的前殿规模是“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赋》中也描绘阿房宫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而在这次的前殿勘探试掘中,虽然已发现了大量的板瓦和简瓦,却没有一件瓦当,甚至没有瓦当的残片。专家认为,阿房宫的前殿建筑不可能不用建筑关键材料瓦当。李毓芳表示,阿房宫毁于谁手…  相似文献   

6.
【题解】阿房宫,宫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公元前二一二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遗址在陕西西安市西南).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三辅皇图》又载:“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终樊川以为池。”秦国灭亡,阿房宫被焚毁。  相似文献   

7.
阿房宫辨正     
王学理曾在《考古与文物》著文说,唐朝诗人杜牧和《阿房宫赋》,确是好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但是它并不具备史料价值,如果“历史学家”硬要加以引用,读者又深信不疑,杜牧先生在地下恐怕也会认为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悲哀!文章说,阿房宫起宫并非从始皇帝三十五年开始,而是早在距他近百年前的秦惠文王时已经草创,秦始皇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建、扩充。尽管他动员了几十万劳动力,但正式营建不过三年。前殿工程“室堂未就”便因秦始皇崩驾而停工,后来秦二世“复作阿房宫”,那只不过是狗尾续貂地表示表示罢了。文章认为,秦始皇扩建阿房宫,就是要建…  相似文献   

8.
关于阿房宫命名的缘由,现存的说法有三: 一、依地命名。根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渭之阿房宫。”依地命名说者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阿房宫动工时还没有命名,准备建成了以后再择一个美好的名字来命名它。于是“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阿房而随口称之为阿房宫。同时还举了两个材料作为佐证:①《长安志》云:“秦阿房宫一名阿城,  相似文献   

9.
段清波 《科技文萃》2005,(8):102-105
阿房宫按计划有规模施工的时间前后是两年零七个月 在秦亡将近一个世纪过后,司马迁撰写了史学名著<史记>,他在<秦始皇本纪>中写到:"三十五年,……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籍<山海经>中关于"西南有巴国"的记载,一向很受人们重视.但这古巴国的地望究竟在哪里?距今年代有多久?可又众说纷纭,难于定论.直到鄂西长阳香炉石古文化遗址的发现,我国早期巴人的起源地和古巴国的地望与年代才豁然开朗.因该遗址出土了大量夏、商、周时期古代巴人的可靠遗物,并颇有代表性.故这一重要考古发现,不仅解开了巴人的起源之谜,而且也充分印证了<山海经>的记载是准确可信的,其史料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