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恒煜  胡根华 《资源科学》2013,35(9):1828-1838
学术界普遍认为,碳排放交易机制是碳排放减排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碳排放交易市场制度设计与碳金融市场方面。市场的分配与运行效率是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关键,而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的价格特征则是稳定碳排放市场、发展低碳经济、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此,未来研究需在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价格、碳金融市场与其它市场之间的关系方面作进一步探讨。另外,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定价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些研究,有利于建立我国的碳排放交易所,提升碳排放交易的效率,并充分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同时有利于充分优化配置碳资源,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2.
工业是湖北省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是省内主要碳排放来源。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如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协同并进,需要统筹考虑。通过分析湖北省历年工业行业产值与碳排放关系,构建了产值与碳排放的四象限评价体系,对工业主要碳排放行业的绿色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未来低碳转型路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内碳交易试点成立,明确划定排控企业,面对严峻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众多企业意识到解决"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了解自身碳排放源的基础上通过低碳技术或者调整企业运营、政策等来实施碳减排。为了深入研究和解决企业碳管理,拟从碳盘查、碳管理成本控制、碳管理决策以及碳信息披露4个方面构建企业碳管理流程体系,并针对企业碳管理流程体系进行实用性的探讨,提出可行的建议策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取24个碳排放大国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1990-2011年碳生产率的发展状态并进行综合评价,以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为标准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并基于Tapio脱钩指数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研究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相对发达国家碳生产率较低,但碳生产率的增长率可能很高,比如中国,其碳排放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经济发展,今后在努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增长与低碳排放的协调发展,避免走美国等国高碳排放的老路。  相似文献   

5.
依托"污染天堂"假说,选取长江经济带9个省份2004—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测度指标,构建了面板模型来探讨长江经济带进出口贸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有利于改善空气污染情况,减少碳总体排放量,规模效应会导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增加,环境恶化;"污染天堂"假说在长江下游地区不成立,进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长期效应超过短期效应,总体上抑制碳排放量增加,改善大气污染情况;长江上、中游地区"污染天堂"假说成立,进出口贸易会导致长江中、上游地区环境遭到破坏,加剧碳排放的增长。因此,必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等方面促进长江经济带进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炳南  林基 《软科学》2017,(9):59-62
在传统的EKC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建立了一个包含腐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扩展EKC模型,利用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腐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腐败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碳排放量,腐败程度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外资在中国存在“碳光环”效应,而贸易开放会增加碳排放量,存在“碳泄露”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碳排放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 4.0绘制中国碳排放研究的知识基础和热点演化知识图谱。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研究的知识基础集中在能源效率和碳效率评价、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碳排放机制设计与减排路径分析三大领域;同时归纳研究热点的演化分析路径为:概念形成与理论构建——宏观减排驱动研究——行业分析与政策评价。最后,提出中国碳排放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在于在协同减排机制设计、碳减排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闵惜琳 《科技管理研究》2012,(15):96-99,107
从低碳经济测评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出发,构建低碳系统测算环节图,根据能源消耗、治理环节,将低碳评价所涉及测算方法按碳排放、碳足迹、碳源控制、碳汇建设、碳中和五大类进行归纳和评述。各方法分别涉及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率等碳排放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碳排放双重性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科学》2020,(1):132-138
通过Tapio模型,测度2006~2015年我国各省市农业碳排、碳汇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耦合"关系,结合碳排经济效益和低碳发展潜力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进而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细致划分。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源碳汇与碳排总量均呈递增态势;西部地区以经济效益与低碳潜力"双低"为主,"双高"省市均有较好的资源禀赋条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以常规型为主,环保型省市逐年增加。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各省市应明确农业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实现减碳排与增经济并行的低碳农业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Tapio脱钩模型研究山东省2000—2012年能源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应用LMDI分解法的加法和乘法两种形式对碳排放量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在"十五"期间碳排放量呈快速增长阶段,"十一五"期间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减缓。2000—2012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历四种脱钩状态:2000—2001年为强脱钩,2001—2005年为扩张负脱钩,2005—2006年为扩张连接,2007—2012年为弱脱钩。此外,经济规模效应是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增长起微弱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养猪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养猪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关系,并对养猪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纵向来看,我国养猪业碳排放总量基本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三阶段特征,碳排放强度随着养猪业生产总值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横向来看,中部地区养猪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小,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最高,养猪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区碳排放强度介于中西部之间;(3)效率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养猪业碳排放,与2000年相比,2001—2012年累计实现了38.61%的碳减排;劳动力因素和经济因素对养猪业碳排放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别累计产生了1.57%和57.62%的碳增量。可见,经济因素是造成我国养猪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碳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成本性态分析视角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为变动影响因素和固定影响因素,并对碳排放指标进行分解。运用改进Tapio模型和连环替代法,对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的关系以及碳汇的杠杆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03-2004年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呈扩张性负脱钩,2005-2006年以及2011年呈增长连结,其他期间呈弱脱钩。从静态角度分析发现,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的脱钩主要在于能源消费的脱钩;节能和减排在净碳排放脱钩动态演变中发挥双重主导作用;同时,碳汇杠杆效应可以防止出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提前脱钩的表象。  相似文献   

13.
在气候变化、碳减排与城市化进程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而且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迅速增长,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碳排放量与日俱增的特殊时期,发展低碳城市是遏制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关系、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理论基础以及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脱钩趋势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或地区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经济增速与碳排放降速的相对关系,而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对脱钩是中国碳排放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泰尔指数和Tapio模型,刻画中国各省份2005-2017年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关系,研究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脱钧指数的演变趋势,主要结论如下:①中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均呈现...  相似文献   

15.
王欢芳  胡振华 《科学学研究》2012,30(11):1671-1675
基于Tapio脱钩理论,引入节能弹性这一中间变量构建了制造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理论模型,对我国2000-2004年间和2005-2009年间28个制造业的CO2脱钩弹性和节能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十年间基本所有制造业的低碳水平都有所提升,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基本都已经处于弱脱钩状态,其中节能弹性指标显示能源效率的提高是关键原因。尽管如此,我国制造业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很艰巨,这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多方努力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6.
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于2020年实现碳强度较2005年减少40%-45%,本文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展望中国在保持持续经济增长约束条件下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为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使用成分数据模型和ARIMA模型预测2020年我国的产业结构情况,据此设定产业结构调整的两种情景;其次,通过单位根协整检验定量分析了碳排放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在作用关系,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情景下分别预测2020年的碳排放情况;最后,计算得到2020年中国在8种情景模式下的碳强度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水平,推测在不同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情景下在2020年实现碳强度目标的可能性。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低碳化的政策建议,以期早日实现这一国家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科学估算区域内净碳排放量对开展节能减排、发展适合区域特点的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森林面积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碳排放或吸收量的影响,预测区域未来所产生的净碳排放量。作为例证,用此模型估算了天津滨海新区2008--2020年的净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运用1995—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IPCC(2006)测算方法估计江西省能源碳排放总量,通过构建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模型实证分析江西省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不稳定的脱钩状态,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等状态交替出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江西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变化的原因并对江西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斐  任保平 《软科学》2011,25(11):89-93
通过对碳排放因素的分解,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以及经济发展因素测度1978~2008年的各个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和贡献率;通过EKC模型拟合经济增长质量与碳排放的关系,选取综合性的测度数据作为经济增长质量的代理变量,更为全面综合地反映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型"的曲线特征,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和碳排放尚处于非平衡、难协同的发展阶段,属于波动较大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新疆1978—2013年的样本数据,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及Granger检验方法对新疆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和能源消费增长的Granger原因,碳排量与能源消耗不是经济增长变化的Granger原因;它们之间呈现不同于经典的EKC理论的"N"型环境兹涅茨曲线。从新疆的实际区情出发,提出从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新疆经济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