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伟 《新闻界》2008,(3):23-25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博客空间具有其自身特有的传播学价值。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传播和生存样态,一种独特的看待和对待世界的方式。与传统传播媒介形式相比,博客空间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性"特征。而在其空间结构方面,它又具有"Tags"的指涉链条的符号学特性。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博客空间都构成了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2022年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研究问题、观点视角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较为创新的传播学论文,并从元宇宙、疫情与健康传播、传播思想史、媒介理论、媒介物质性、算法、平台劳动、媒介与空间、媒介文化、媒介记忆、手机/社交媒体的使用与交往等十一个话题勾勒过去一年中国传播学的知识版图。研究发现,2022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传播学研究注重与来自跨学科的经典理论对话,并对“何为媒介”等基本问题持续反思;其次,研究者兼顾新现象与日常性议题,注重新旧问题、理论之间的对话;最后,传播学者将研究视野放置于更多元的行动者、更丰富的研究场景之上,使得学界对空间、物等研究对象的认识愈发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3.
刘霄 《新闻传播》2010,(6):80-80
本文讨论了微博的传播学特征,通过结合相关经济学知识对微博的兴起进行探讨.并试图发现和给出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博客,已成为当今热门的网络交流平台,它引起了传播生态环境的变化,并以其合理的传播方式和途径获得认可。  相似文献   

5.
微博不仅仅是一种自传播时代的社交媒介平台,也是一种重要的多维信息符号。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的发展,有着深层次的文化、政治、社会分化以及媒体转型等原因。微博的新特性形成了社会传播领域的特有符号。本文将以传播学的视角,从媒介话语、文化和政治三个维度,对微博的符号性及其象征意义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播学新媒体研究理论的焦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播学研究除了受制于知识生产的内在规律,还受到了一些外部力量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研究对象媒体本身的变化.当代中国媒体的转型已经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却未得到有效的响应.理论关怀转而聚焦于新媒体研究,但是在新媒体的认识、传播观念和理论的建构方面明显保守和落后,缺乏实质性创新.面对这种现状.理论的社会价值贫乏导致研究者终极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刘书芳 《今传媒》2014,(5):109-110
微博作为现代人一种主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于人们在微博上的交流手段,如评论、转发、点赞等,无不体现出传播学的意义,而微博中的排行榜对于研究人们的传播行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以新浪微博的"热门微博日排行榜"为研究对象,旨在用传播学理论对"热门微博"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张婧 《声屏世界》2006,(10):27-28
打开新浪博客的主页,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文化界、演艺界、体育界的名人们,光看到他们的名字就能博取很高的点击率,吸引大量的人气。博客这个原本属于草根阶级的天堂,逐渐沦为了明星自我推销以及大众追星的场所。博客最早出现在美国,2002年8月在我国正式出现。2005年9月8日,新浪网推出了博客产品Blog Beta2.0,成为国内首家博客频道的门户网站。随后陆续邀请众多名人:杨澜、闾丘露薇、余秋雨、徐静蕾、隋菲菲、郭敬明、吴小莉、潘石屹、张海迪、李宇春、张靓颖等纷纷在网上建立个人博客,开放式地与网友交流。这样不仅使得网站人气极旺,也使得博…  相似文献   

9.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我国的手机短信则于1998年开通。由于手机短信业务具有交互性强、快捷迅速、收发方便等特点,使得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它实现了“随时随地传播信息”的现代传播理念,因此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为继报纸、广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主要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新浪微博对薄熙来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六次直播为直接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微博直播的相关要素予以考量,借用5W模式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等进行实证性考察,从中发现出新的问题,并尝试探究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传播学是指对人类一切行为进行传播并研究其传播过程、事物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科学,公益广告作为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和社会风气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某种媒介将一些非盈利性的广告传播出去,依靠广告内容创意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来吸引广大群众的注意力。本文通过对公益广告媒介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探究了传播学视角下公益广告媒介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吕霓 《新闻界》2008,(1):36-37
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和社会如何干预受众使用媒介的研究,在信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将传播效果研究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题,从受众角度,治大众传播之恶、从大众传播之善,使这一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姚君喜 《当代传播》2007,1(4):17-21
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中国社会的传播活动表现为什么样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定位传播在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将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如何利用各类传播媒介的诸多手段构建和谐等等,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去思考和探究.基于此,本文提出"社会转型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借以分析研究中国转型社会的传播与社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季明 《青年记者》2008,(6):75-75
博客传播是网络传播领域出现的个性鲜明的传播现象,凭借其个人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及时性的传播特质,显现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博客传播要素的分析,来探讨博客传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是 8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到我国的。 20年来,传播学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引起不少争论。本文试图对这一方面作一简要综述。传播学和新闻学的产生  关于“传播”一词,《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作了如下介绍:  “传播”是英语 communication一词的汉译,它的主要意思是思想、观念、意见的相互交流。 communication一词源出于拉丁语 communis,意即共同分享。因此,传播就是与人共享信息、观念、意见的过程。  关于“大众传播”和“大众传播媒介”,美国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著、 1982年出版的《人、讯息和媒介…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难、理解难、学习难的问题一直以来普遍困扰着老师和学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传播学产生了误解,认为传播学理论过时,与媒介融合发展趋势有脱节现象,并较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本文试着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水平等方面,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开展媒介融合素养教育等方面提出对传播学课程的教学思考,以期为传播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媒介下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媒介的涌现是人类传播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本文旨在对新媒介下的话语权转移、新媒体社区形成以及传媒生态等问题进行了传播学的深度思考,对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力丹 《新闻界》2012,(5):72-74
我原来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部门工作,听说了高校一级二级学科的划分,不以为然,笑笑而已.现在在高校工作,则是无奈地苦笑,因为明知讲不出道理,但也无法摆脱.好在我不当行政领导,免却了整天为一级二级学科的设计、考察、评估,以及不同二级学科教师数量和不同职称数量的分配、不同二级学科学生数额分配等等苦恼.  相似文献   

20.
潘彤 《今传媒》2016,(4):30-31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相应的社会问题,网民媒介素养的问题成为讨论焦点.文章充分肯定网络时代网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并运用"靶子论""议程设置""意见领袖"等传播学经典理论深入剖析网民媒介素养提升的表现以及在网络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网民从自身的角度提高媒介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