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是抗战胜利后,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确定的。这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变,对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是我们党依据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前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处在极端危急情况下的党和红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大大加快了我国民主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在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上,刘少奇同志坚定地支持了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正确路线。”刘少奇同志在这次会议上,为纠正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的形势有利于我党而不利于国民党的状况,审时度势,果断地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实施这一战略方针的过程中,我党又经历了由"全面控制东北"至"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策略的演变.通过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我党在东北地区建立起了巩固的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后,控制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我党中央的既定方针。1945年8月中共中央明确做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决策,从1945年8月中旬到10月底,党中央从晋察冀、山东等解放区抽调了近十一万人的主力部队、二万名干部开赴东北,并派出四分之一的中央委员到东北开展工作。在我党派遣部队、干部到东北的同时,建立东北解放区政权的工作就开始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的归属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刘少奇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了中共在东北建立根据地的策略,保证了我党在抗战胜利后很快地在东北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936年春,刘少奇同志任北方局书记,在华北地区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巩固和发展了党所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本文试就少奇同志怎样巩固和发展了党所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问题,作一简介,以供教学参考。在抗日怒潮中一二·九运动爆发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以后,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实行卖国妥协。对内顽固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坚持反共的内战,不断发动对红军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残酷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这就更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反蒋怒潮。广大青年特别是学生在党的领导下,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蒋介石在对红色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在国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最先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概念,并全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科学内容,阐明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革命就胜利、不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革命就失败”的结论,为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最先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概念,并全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科学内容,阐明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革命就胜利、不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革命就失败”的结论,为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郭学军 《老年教育》2006,(12):16-17
2004年4月下旬,影片《共和国名将》系列之一的《曾克林出关》在央视播出。该片以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战争场景,再现了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克林将军那具有传奇色彩的辉煌历史及其戎马生涯,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虎胆英雄,深深吸引了全国的电视观众。 有人说,没有辽沈战役的大获全胜,便没有平津战役的成功乃至全国战场上的胜利。而本的主人公——我军历史上的“全能将军”、海军航空兵原司令员曾克林,便是在辽沈战役中推动了历史进程的一位关键人物。正是他的率部出关,挺进东北,揭开了抗日战争之后我军进驻东北、接收大城市的序幕。刘少奇同志称赞曾克林是抢占东北的“先锋官”。[编按]  相似文献   

10.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屹立在江西上饶茅家岭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再一次地证明了毛主席这一科学论断。这个纪念碑的正面,刻有金光闪闪的大字:“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碑的背面,刻有刘少奇同志题词:  相似文献   

11.
<正>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在他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刘少奇同志不仅在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教育思想上,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指示。  相似文献   

12.
“天津讲话”是刘少奇同志在建国前夕所作的一个重要讲话,围绕这个讲话,曾发生过重大的论争。这篇文章阐发了“天津讲话”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指出刘少奇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借助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和管理经验的重要论断,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兴起的“两种教育制度”,文化大革命中,随着刘少奇同志被诬陷而被林彪、“四人帮”扼杀了。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对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已彻底平反,“两种教育制度”也应该而且必须恢复名誉。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同志,在他早所从事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工人运动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之一。一九二二年他与李立三同志具体领导的安源路矿大罢工,就是工人运动的典范。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力量开展全国的工人运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又进一步加强了工人运动的领导。由于党的积极领导和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从一九二二年一月至一九二三年二月,掀起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在这次高潮中,由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同志领导的安源路矿大罢工,是一面胜利的旗帜。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一伙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  相似文献   

15.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发动锦州战役。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其原因是: 首先,东北战场最早呈现出明显的我强敌弱的态势。早在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中央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从各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军队进入东北,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日本投降后又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东北地区曾经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将其纳入了国家经济工作日程。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并将创造一个“新东北时代”。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实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是刘少奇同志提出的光辉思想。“文化大革命”前,贯彻执行刘少奇同志的这一思想,曾经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形势下,重新学习刘少奇同志关于两种劳动制度和  相似文献   

18.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现在就要胜利闭幕了。我们的大会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直接领导和关怀下进行的。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的形势有利于我党而不利于国民党的状况,审时度势,果断地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实施这一战略方针的过程中,我党又经历了由“全面控制东北”至“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策略的演变。通过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我党在东北地区建立起了巩固的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的历史性决议,恢复了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这完全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国家遭受了十年浩劫。在那乌云翻滚、是非颠倒的年月,刘少奇同志不仅身遭迫害,就连他那些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光辉的理论著作和科学论断,也横遭批判,被加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在教育方面的两种教育制度,就被诬蔑为“资产阶级双轨制教育的翻版”,什么“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复辟资本主义的教育纲领”等等。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真理是禁锢不了的,符合规律的事物,终将冲破一切障碍,而进发出它固有的火花。现在是到了澄清事实,为两种教育制度恢复名誉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