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大学举行世纪庆典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中,以“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为主题的“大学校长论坛”尤为引人注目。近百所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校长或校长代表出席了会议。从21世纪大学的使命与作用、21世纪大学的教与学、21世纪大学与社会的关系、21世纪大学的管理与经费等4个方面,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99 中国南京“大学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于1999 年12 月7 日至10 日在南京召开。会议围绕“提高质量”这一主题,集中研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质量标准多样化:21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观;2.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21 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3.21 世纪大学的新理念:国际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大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元月在厦门大学召开。两岸与会学者从迎接21世纪的挑战出发,围绕“21世纪大学教育发展趋势”、“大学教育经费筹措”、“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改革”、“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大学教学改革”、“大学招生考试改革”、“大学教育质量控制与评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专题关注     
《教育》2006,(8):13-15
中外知名大学校长谈大学 7月18日,历时七天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闭幕。本届论坛秉承前两届论坛“启迪领导智慧,憧憬大学未来”的宗旨,以“大学创新与服务”为主题,围绕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经验、大学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如何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11个国家14所著名高校的校长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的100余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出席论坛。论坛共进行了19次主旨讲演,15次面对面的交流。校长们都议论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徐敏 《上海教育》2011,(24):49-49
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上任一个多月后正式宣布,“在校长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此举在高教界引起广泛关注。赵校长的“两不”承诺,引来不同的声音,有人说:“‘985’高校,研究型大学,校长怎能不带头搞科研?”“不搞业务的校长会是好校长?”但笔者要为赵校长叫好,也十分感佩他能作出如此决定,并“高调”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安身立命”说与大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安身立命”观念讲的是人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以及在社会上实现生命的价值,它触及了人的生命中最深的层次──“心灵”与“心性”的根本问题。在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改革中也要注意在精神领域、人的心性层面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跨世纪的栋梁之材。从这个意义上说,“安身立命”说对于21世纪的大学教育改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巨型集合大学的内涵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雷  张伯威 《教育科学》2005,21(4):46-47
高等学校的合并重组是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应该对合并后的高等学校进行重新定位,科学地概括出其本质特征。本文认为,“巨型集合大学”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合校后的超级大学,并且要实行集中决策、分权管理,校长专职制,发展优势特色专业院系等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8.
国外“校长推荐”与我国存有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若玲 《上海教育》2009,(23):26-26
“积极探索…‘有益尝试”,这是教育部对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改革的定性。认为这是“积极探索”与“有益尝试”的,大致有两方面理由。一是这可以打破“一考定终身”,为一些偏才、特长生提供进入大学的渠道。二是这是对国外大学自主招生成熟模式的借鉴,在国外大学,校长推荐实行已久。  相似文献   

9.
大学理念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历史,大学理念经历了从“理想大学”到“现代大学”再到“巨型大学”的演变.大学型态也经历了从“乡村”到“城镇”再到“城市”的过程。这表明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逐步移到社会的中心位置。当前.“前瞻性大学”、“21世纪的高等教育”则把大学推进到引导社会健康发展的中心城市地位。  相似文献   

10.
陈巍 《青海教育》2009,(9):12-13
7月21日至23日,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副书记及组织、宣传部门负责人,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暑期学习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大学在青海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8月14日,2011年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深圳落幕,来自世界各国的校长围绕“21世纪大学使命和人才培养”主题达成四项共识。在大运会期间举办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尚属大运史首创。  相似文献   

12.
“走向‘教育家办学’的校长培训”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重要特质趋向。“教育家办学”既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重要的“标志性”表现,也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现实的“实质性”工作。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背景:21世纪走向“素质教育”的中国新教育必须由“教育家办学”引领;校长角色修养的新需要:校长在今天教育发展中的使命与角色必需基于“教育家办学”;校长培训进步的新选择:校长专业化的高水平实现——“教育家办学”必是校长培训工作提升发展的趋势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7月12~18日,由教育部举办的倍受瞩目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大学创新与服务”,围绕21世纪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展开研讨。参加此次论坛的中方代表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高校、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以及香港6所高校的校长,  相似文献   

14.
<正> 1999年4月13日——15日“远程教育、远程学习与21世纪教育发展”国际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教育部、中国人事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支持的。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担任该会议的组织委员会主席,副校长关志成教授担任组织委员会副主席,李衍达院士担任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5.
梅贻琦与赫钦斯是20世纪前半期的著名教育家,也都是著名大学的校长,他们几乎同时倡导并实践着“通才教育”的大学理念,为各自所在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对梅贻琦与赫钦斯大学理念的异同、源流及其影响进行了跨文化分析,希望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周大平 《教育》2007,(4S):48-48
“格式化”一词,在2006年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期间中方校长使用频率甚高。他们讨论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几乎都要说到“我们的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中已被‘格式化’了,大学面对的只是好奇心被扼杀了的‘成品’”。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经济报道》于2005年发表了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等人执笔的《2005中国大学评价》,各大学2005年的“座次”分别以数字量化的形式被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9.
德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较早,在18世纪就发展得几近完美。教学、科研与学习相结合是德国现代大学制度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其建设的永久性原则。进入21世纪,德国大学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千面一校”为“特色兴校”,但教学科研仍是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大学理念是对大学这一共同体存在的本质特性的规定。古今中外大学众多,理念各异,但现代的大学制度与理念显然来自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200年来,洪堡的大学理念已影响至世界各地,甚至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仍有言必称洪堡的倾向。大学理念越来越为大众所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