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燕 《现代语文》2007,(8):86-86
高中语文第二册(鲁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对《西江月》二词的解释是:“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教师用书》上也说“应当从正面理解贾宗玉的叛逆性格。”对此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西江月》二词是贾宝玉的真实写照。别的且不论,“愚顽怕读文章”确是事实。综观《红楼梦》一书,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开头的《西江月》词二首不是通常认为的正话反说的反语。它告诉我们认识贾宝玉人物的一个方法,即透过傻狂的表象去认识他崇高的内心世界。在世人的眼中,贾宝玉冥顽不化,疯癫傻狂,这其实是贾宝玉与世人认识错位的结果。贾宝玉不遵循仕途经济的人生正途,喜欢同女儿厮混,违背封建等级要求,表现出男女平等,圣愚一律的思想,无贵贱贫富主仆嫡庶之分。这些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行为与当时主流的思想道德意识格格不入,世人难以理解,故以疯癫傻狂概括。这是认识贾宝玉人物形象,理解《西江月》词二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生而衔来的一枚宝物,贯穿《红楼梦》的始终。它不只是一枚护身符,还是封建宗教、政治与道德的物化形态,也是贵族婚姻制度的代言,更是贵族自我危机中身份重建的寄托。看似没有生命的"通灵宝玉",却在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与其独特个性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立,表面体现的是以贾母、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与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贵族新青年之间的对立;实际体现的是没落封建贵族内部两种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对立;实质体现的则是没落封建礼教与新兴文化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4.
尤培成 《沧州师专学报》2003,19(2):19-20,33
历代词论家褒豪放贬婉约,认为婉约词属“艳”科。实际上,婉约词是封建正统文学衰落以及市民阶层兴起的产物,宋婉约词是市民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西江月》是正文反作吗?河北/安金婷《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引用了《西江月》二词,《教参》认为,《西江月》二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是用了正文反作的写法。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一、从宝玉的形象看,《西江月》不是正文反作。...  相似文献   

6.
一、似贬实褒《红楼梦》用《西江月》来写贾宝玉,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  相似文献   

7.
赵红超 《时代教育》2007,(6Z):96-96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个席位。曹雪芹在这本长篇巨著中以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表达了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不满.揭露并批评了宫廷及官场的黑暗,贵族家庭的虚伪礼教,科举制度和婚姻制度等等。《红楼梦》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贾宝玉、凄美动人的林黛玉、聪明奸诈的王熙风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再论贾宝玉     
张维雅 《文教资料》2011,(22):14-15
贾宝玉可以说是小说《红楼梦》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一个人物,历来评论者都认为他是封建旧贵族的一个叛逆者,是一个"新人",是个性觉醒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先觉者。本文在过去一些红学家的研究基础之上,以贾宝玉自身的软弱性本质为视角,通过对其一生中软弱性的表现,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分析,对贾宝玉这个人物的思想内涵及价值进行全新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曹雪芹塑造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读罢《红楼梦》,掩卷沉思,正如所有人所说的一样,它是一部不朽的名著。从内容上讲,《红楼梦》以恢宏的手笔叙述了由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为中心的爱情悲剧,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而它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它还在客观上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展示出封建社会必将走向崩溃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林莎 《考试周刊》2009,(32):21-22
对于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历代的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褒之者推崇备至,誉为一绝;贬之者则极力诋毁,不屑一顾。本文作者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对于《杂体诗三十首》的评价作了简单的梳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戴维斯翻译了《红楼梦》第三回片断,发表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杂志第2卷上,题为“中国诗歌”。这段《红楼梦》译文不仅将原小说第三回“贾雨村黄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黛玉初见贾宝玉的场面译了出来.而且还介绍和注释了小说中“讥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在《序志》、《才略》等十四个篇目中论及了曹魏时期的文学批评,涉及到了三曹、刘祯、应场、应贞等众多文论家及其文论思想。虽然,刘勰对曹魏文学批评的总体状况不很满意,但涉及到具体文论家和文论著作时往往能客观地评价其得失,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文心雕龙》的曹魏文学批评之批评,保存了不少业已散失的曹魏文论资料,为今人提供了一个值得信任的了解曹魏文学批评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花间词、南唐词是五代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派,作为词论家,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褒贬态度;褒南唐而贬花间,从王氏对温韦冯李四人词风的评价出发,联系其独到而深刻的词学观,我们便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情感倾向了。  相似文献   

14.
"《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这是《梁传》对《春秋》的总体认识,也是《梁传》解释《春秋》的立足点和指导思想。在三传中,《梁传》对《春秋》日期书写原则的解释是最详细的,这是《梁传》区别于其他二传的特点之一。《梁传》认为《春秋》通过日期的书与不书来表示常态、褒或贬,符合义与道的则褒,贵惠与信邪的则贬。  相似文献   

15.
“《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这是《梁传》对《春秋》的总体认识,也是《梁传》解释《春秋》的立足点和指导思想。在三传中,《梁传》对《春秋》日期书写原则的解释是最详细的,这是《梁传》区别于其他二传的特点之一。《梁传》认为《春秋》通过日期的书与不书来表示常态、褒或贬,符合义与道的则褒,贵惠与信邪的则贬。  相似文献   

16.
冯紫英是《红楼梦》中着墨不多的人物,其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他同贾宝玉等同辈的宴饮活动及同贾政、贾珍等长辈的人情往来实现。虽然他与贾宝玉一样都是贵族公子,但是冯紫英的活动空间更加广阔,更能展现闺阁之外的现实世界。冯紫英的前后几次出场串连起贾府由盛到衰的轨迹,反映出封建家族衰败的原因在于内部腐败和对子孙教育的失败,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中叶贵族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7.
龚定庵,作为近代的启蒙思想家、独辟奇境的诗人,已受到现代学人的重视,颇有一些专文论述龚氏思想的先进性和诗的奇特的浪漫主义特色。对他的词,从晚清到现在,三言两语的评论有一点,专文评论的却较少,而且或褒或贬,俨然对立。看来似有重新评价的必要。这里,愿就定庵词,谈谈读后感,以就教于学者专家。定庵词,据《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印)有153首(《四部备要》本《定庵全集》有词138首)。对这些词,定庵《已亥杂诗》中曾自我评价道:“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句子,或是句中的一个词,如单从字面去理解,有的却不是它的真正义意之所在;而必须从反面去理解它。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反语”,或叫“反意”。“反意”的表现方法,有好几种: 一、看似“贬”,实是“褒”。 1.都德的《柏林之围》,写儒夫上校“在荣誉和爱国观念上是个老顽固”。这句中的“老顽固”看似“贬”义,实际上却是“褒”  相似文献   

19.
长时期以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念》词)词已成为苏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当然就是这首词的主旨。 写《念》词时,苏轼至黄州贬所已经二年半了。"乌台诗案"以及由此导致的谪贬黄州是苏轼一生中所遭受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这首诗道出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这些道理无疑也适用于教育。例如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我们听到的评价大多是褒素质教育,贬“应试教育”;褒美国教育,贬中国教育。然而崔润民先生却另发奇论,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见解。现将崔先生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的文章摘编于此,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