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识上海希尔彩印制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希尔)是在2005年首届“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上,当时公司提交的卡通系列个性化儿童手绢获得个人消费品类的应用创新奖,再次与希尔相遇是在2006年“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上,其提交的是印有中国脸谱图案的画布《脸谱》,以及仿真国画和油画,最终《脸谱》获得组合工艺类评委推荐奖。两届大奖赛,上海希尔都是以数码技术印刷的纺织品参赛,愈发凸现其的与众不同。上海希尔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其竞争优势体现在何处?请跟随记者,揭开上海希尔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
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上海人提出上海话需要“保卫”曾令无数上海人自豪让诸多“乡下人”不爽的方言,其兴衰背后,见证的是中国社会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3.
上海形成千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曾经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上海又曾经以繁华闻名于世。上海的崛起,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还是独特的社会环境,抑或是其内在的经济地理条件加上外来因素?对此,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各有独到的见解。《追忆——近代上海图史》(以下简称《留史》)将把您带到上海的过去,以近700相真切的画面,供您欣赏,令您思索,从而面对上海的现在,展望上海的未来,启发为上海这座美丽而神奇的城市作出贡献的热望。《留史》据上海市档案馆提供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图片资料编写。通过珍…  相似文献   

4.
拿到“城市化丛书”,一眼就看中了这册书名颇为“另类”的书,因为在“另类”中似乎还隐隐地透露着某种熟悉,不能不让人顿生好奇之心,探其究竟。作说,“迪昔辰光”是上海话,意为“那个时候”,并带有些许怀念的意味。“迪昔辰光格上海”即“那个时候的上海”。这里主要是指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也包括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  相似文献   

5.
吴开先在国民党CC系内地位不低,一直是上海市党部的实权人物,一度做到中央组织部的部长。他的行政职务,是“上海社会局”局长,和控制黄色工会的陆京土,紧密勾搭,狼狈为好,成为左右上海工业界劳资双方的铁腕人物。他们是黑社会头目杜月星的哼哈二将,上海人称其为“吴陆体系”。吴开先的社会局长与众不同,是蒋介石直接任命的。这种“吴陆体系”一直延续至上海解放,方告结束。现在,吴开先已九十开外,他在美国当寓公纳福。陆京士则已于几年前客死台湾。一、上海的“党皇帝”吴开先,上海青浦人,早年在“上海大学”读书,参加过CY…  相似文献   

6.
结识上海康伟是在2003年10月的上海全印展期间.当时康伟的全称为“上海康伟商务有限公司”,等到记者于2004年7月再次站在康伟公司的门前时.却发现其已更名为“上海电脑打印有限公司”。一问方知,康伟已完成对原上海电脑打印公司的并购.组成上海电脑打印有限公司,公司拓展的脚步又向前迈开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7.
这张“1946年辛亥革命光复上海商团同志会合影”的照片现藏于上海市卢湾区档案馆。照片摄影者为林孟吟。但照片中这些人我们不知他们姓什么,叫什么,现在何方。岁月荏苒,照片中的人物可能已远离人世,或身居海外,在此,我们诚恳地向海内外各界人士征集有关线索及资料,以期搞清这张照片的来龙去脉。[相关链接]上海商团是清末上海的重要武装,在上海辛亥革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商团是地方绅商领导的、为上海地方服务的、得到官府认可的类似于民兵的地方武装。共由商团公会、洋布商团、书业商团等20家商团组成。其负责人主要是上海商界领…  相似文献   

8.
上海信息咨询业的特点及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信息咨询业的特点及发展机制研究丁丁(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系)上海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国际大都市,信息中心是其主要功能之一。1987年,现代咨询业作为第150个产业率先在上海列人统计.并成立了上海市科技咨询协会.现发展有团体...  相似文献   

9.
对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无疑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只是这一中心地位有着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其功能的发挥也颇多曲折,其中的原因尤其值得深思。随着开埠后作为国内最大内外贸易口岸地位的确立,带有近代意义的金融地位也开始在上海迅速上升。如外商银行麇集沪上,其数量远超过其他金融较发达的城市;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上海首先开业;在上海诞生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除了中国通商银行之外,上海又陆续有信成、四明、裕商等华商银行设立,它们一般在外埠设有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从整体上看,上海金融业已具有了跨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6,(40):10-10
上海社保基金案近日越滚越大:10月1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证实,有关部门在调查上海社保基金案中,发现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涉嫌严重违纪,中纪委正在对其进行审查。邱晓华10月12日在上任仅七个月后被突然免职,引起舆论猜测,这是官方首次披露邱晓华案情,也是上海社保基金案首次牵连到中央部委高官。  相似文献   

11.
十余年来,笔者整理了北京图书馆所藏日本驻华机构的档案,据该馆的馆史档案记载,它们是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命令该馆接收的,具体主要操办人是胡适。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上海的,内最重要的首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的原始档案和在华朝鲜人档案。关于北图所藏日本驻华大使馆的档案,北图早在50年代就编了详细的油印本目录,其中有不少朝鲜人的史料。未编目录的有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档案,其中的上海朝鲜人史料大部分是原始档案,独一无二,其原因是:1932年4月29日,上海虹口公园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朝鲜志士用炸弹刺杀日本军政要人事件,翌日,…  相似文献   

12.
1942年末,北平一家书店与上海《宇宙风》杂志联合举办了一项名为“谁是最受欢迎的女作家”的读者调查。结果,上海的张爱玲与北平的梅娘并列第一,于是便有“南玲北梅”之说。这一年梅娘才22岁,足见其文学才华。北平与上海当时都是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无论“南玲”还是“北梅”,  相似文献   

13.
自开埠以来的150多年间,上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一变而为全球瞩目的国际性大都市,其市中心建成区面积也从不足三平方公里迅猛扩展到三百平方公里以上。在这过程中,笔者发现上海城市的扩展往往是沿着某一主轴线向前推进的,而且随着上海主要经济功能的改变,其城市扩展的主轴线走向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从开埠至今,上海城市扩展的主轴先后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变,现概述如下:1843年11月上海被迫开埠通商。当时上海县城东南两面紧靠黄浦江,西北两面则是农田村舍一片旷野。外商来沪之后一眼就看中了县城以北俗称“外滩…  相似文献   

14.
《档案与史学》2001,(4):29-36
本文出自上海市工商局1949年底的一份总结材料,原标题为《解放以来私营工商业管理工作总结》。它主要反映了上海私营工商业从上海解放伊始至1949年底的情况,特别是介绍了人民政府在四个不同阶段对上海私营工商业进行管理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对研究上海解放初期的经济状况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兹予公布。由赵前进选编。档号B1-2-361。  相似文献   

15.
毫无疑问,今天的上海绝对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不仅是因为其快速的城市建设步伐和不断涌现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因为上海产业也在进行着巨大的变革。除了金融业的风光无限和制造业的空前繁荣之外,存上海市政府的产业布局中,人力发展高新技术也是其保持中国经济之都地位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打造儿家在中国乃至亚洲都有影响力的高技术企业也就成了很自然的选择。而在这样的布局中,家名为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又是一颗份量极重的棋子。11月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近代上海金融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近代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远东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表明上海在国内非常突出的金融地位,乃是它成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基础和条件。金融中心是以巨量金融业务为基础,较强的辐射作用为其基本特点。它的标志可概括为:资金的相对集中,筹资融资功能强,各类金融市场兴旺发达,交易量大,与国内外金融联系及服务紧密而广泛。20世纪30年代初,全国金融首脑机关集中上海,集聚了巨额的货币资本,是金银外汇的总汇,货币发行的枢纽,全国利率和多种金融资产行市依上海为转移,且有投资市场的功能,各类金融…  相似文献   

17.
涉及股市的文章不好写,这不光是我,也是我认识的几位经常撰写股市文章的作者的共同感慨。爱看上海报纸的读者也许还记得,1992年,当上海的股票热向全国范围蔓延时,上海几张主要报纸均辟了“一周股市述评”这样的栏目,其用意无非在于参与社会热点,引导广大股民投资。但股市毕竟有其自身的市场行为,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稚嫩脆弱的股市,一条“利多”或“利空”消息,往往可以使股指一下跳空高开几十点,也可以一棍子将其打下一百多个点。所以,当1992年夏末秋初股市进入新一轮大调整期,部分对股市现状不满,以及个别将投资损…  相似文献   

18.
熊月之先生指出,研究上海史方面存在的不足,是“立意过于高远,历史细节经常被忽略”。旧上海,这个在中国较早被资本侵入的城市,其商业运作的成功,其经济成就带来的魅力,其五方杂处造成的文化多元,理所当然地吊起了一代又一代作家的胃口。没有峭拔的立意,不足以涵盖这座城市。我知道有过这样一些概括:“东方学”的文本,“东方精神”的隐喻,“东方平民”的摇篮,  相似文献   

19.
晚清中国的外语学校,人们所熟知的有两类:一类是教会学校,如徐汇公学、圣约翰书院,这些学校并不以教习外语为专职,但外语是其主课之一;另一类是官办同文馆,如京师同文馆、广东同文馆、上海广方言论。前类学校的创办,反映了西方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渗透的意图;后类学校的建立,则是清廷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环境而采取的应对之方。但是,在上海,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情况。一、早期外语培训班与夜校据可查文字资料,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上海已出现了专教英语的业余外语学校。这里所说的“业余”,在西方星期工作制尚未通行于上海时…  相似文献   

20.
大刀阔斧搞改革精雕细刻抓管理──关于提高报业管理的几点思考上海《劳动报》社总编室支康鑫改革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报业作为负有特殊使命和作用的事业单位,在宣传改革的同时,其自身改革也刻不容缓。劳动报是上海新闻界最早进行内部改革的一家日报。从1993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