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雁荡山     
1998年初冬,我在温州办完事情后,便和几位朋友乘汽车沿公路行84公里,来到闻名中外的雁荡山,下榻(tà)于雁荡山宾馆。晚饭后,明月高悬,晚风习习,气候宜人,导游邀我们夜游雁荡山。过去游山,多在白日,今天夜  相似文献   

2.
游雁荡山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温州市境内,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是白垩纪晚期出现的火山,加上地理活动,形成了现在十分奇特的地质外貌。暑假,我随着爷爷来到雁荡山,亲眼见识了一下雁荡山的奇特与雄伟。汽车驶上盘山公路,蜿蜒的公路两旁草木茂盛、怪石嶙峋。有的石头像一位老僧,有的则像翱翔在天空的雄鹰,还有的像一只犀  相似文献   

3.
雁荡山之旅     
雁荡山,一个多么令人遐想的名字!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来到了仰慕已久的雁荡山,开始了我们的旅程……大巴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行驶着。连绵不断的山脉上长着许多苍翠挺拔的大树,远远望去,像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绿衣裳。路边摆放着一盆盆  相似文献   

4.
游雁荡山     
雁荡山群峰峥嵘、怪石嶙峋、古木参天,是闻名天下的旅游胜地。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这三个地方更以其独特的风景被称为"雁荡三绝"。  相似文献   

5.
游雁荡山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去温州雁荡山游玩。那时,正是早上时分,雾气弥漫着整个雁荡山。远远望去,这雾似千万缕轻纱,缭绕着整个山腰;近看,这雾似朵朵白云,又似团团相衔而成的棉花糖。其间,还有一丝丝香气,沁人心脾。雁荡山的云雾常常“跳着舞”变换舞姿。云雾缭绕的雁荡山,由于它的朦胧美,使游人仿佛进了仙境,令人陶醉、令人痴迷。我算不上“云痴”,可对雁荡山云雾却有着一种一见钟情的好感。它就像一位迷人的少女,令人心醉。我陶醉在这山中,回想起语文学过的课文《庐山云雾》……“啊,太美了!太美了!”我不禁赞叹。是啊,云雾使整个雁荡山变…  相似文献   

6.
夜游雁荡山     
夜游雁荡山,这夜字的确用得恰当。是夜给雁荡山带来了神秘的美,因为夜色是朦胧的。作者乘着夜色,在不同角度观赏着合掌峰,看到了不同的形象;形象的逼真,催发了他的想象,想象比真实更美!这美使他想到,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的形象没有这样逼真。于是,他怀着浓厚的兴趣去观赏双笋峰和别的山峰了,获得了更加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雁荡山飞瀑     
1.《神州风采》杂志准备出一期雁荡专刊,派吉祥兔和记者小姚一起去浙江雁荡山拍摄照片。  相似文献   

8.
曾经去过雁荡山,那里的一切,仿若一幅美丽的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9.
11月12日 我的家乡在温州的雁荡山,那里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0.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这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沈括对雁荡山的赞誉。 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  相似文献   

11.
《雁荡山》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第三三条,题目为编者所加。雁荡山座落在浙江省东南部。分南北两个山组:南雁荡山在平阳县西,主峰九峰尖海拔一千二百三十七米;北雁荡山在乐清县东北。  相似文献   

12.
季建飞 《课外阅读》2010,(10):146-146
《雁荡山》是宋代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的一条,载在该书第二十西卷杂志一。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长兴集》、《天下州县图》等。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文《雁荡山》,选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笔记《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题目是编者加的。沈括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即公元一○七四年察访浙江温、台地区时,对雁荡诸峰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作者不畏艰险,深入山林,实地考察和搜集资料,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雁荡山地貌及其成因作了客观的记载。这段文字独立成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说明文必须如实地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应该有条有理地讲清楚它所说明的对象。《雁荡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通过有关资料的考证和亲自考察的见闻,说明雁荡山名称的来历以及由不为  相似文献   

14.
一、《梦溪笔谈》及其作者《雁荡山》是宋代沈括(公元1031—1095年)所著《梦溪笔谈》中的一条,载在该书第二十四卷杂志一,题目是为便于介绍而后加的。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长兴集》、《天下州县图》、《苏沈良方》等。  相似文献   

15.
李良策 《湖南教育》2003,(20):32-32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雁荡山》一文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文章对雁荡山的名称由来与地形成因进行了探讨。该文所述几成定论,但笔者对《雁荡山》的两个观点存疑。 第一,沈括对雁荡山的名称由来记述前后矛盾。沈括一方面说“雁荡”之名不见于“自古图牒”,认为“雁荡”之名缘于宋代祥符年间,因建造玉清宫,进山砍伐木材,“始见  相似文献   

16.
沈括的《雁荡山》今选入高中语文第二册。这篇课文的开头有这样一段: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祥符中,周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另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此时尚未有名”中的“名”,课本未注,不少注译分析的文章解其为“名字”、“名声”。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下称《教学参考书》)即译“此时尚未有名”句为“当时还没有雁荡山这个名称”。扬州师院中文系语文教学备课手册编写组编写的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备课手册》则说:“直  相似文献   

17.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客源市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对游客的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笔认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客源市场发展近年内首先应该要稳固发展目前的主要客源市场,即浙江、江苏和上海“两省一市”;其次则要积极开拓福建、台湾市场;第三要密切关注广东、港澳市场。  相似文献   

18.
教材《自读提示》对《雁荡山》一文的结构,指出:“文章大的层次非常清楚”,应是按“此山的发现经过、命名由来写起,再描绘地貌、探究成因、提出见解”这样的逻辑顺序写的。编者还要求学生完成分析每段内部层次的练习。对此,人教社中语室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对该文第一段的内部结构作了这样的分析:该段由两层文字组成,第一层(第一句),交代雁荡山所在地点,提出本段中心;第二层(“祥符中”至段末),说明本段中心(段意中心是“写雁荡山长期不为人知情况”)。而第二层又先说宋“祥符中‘雁荡山’尚未有名”的情况;再说宋以  相似文献   

19.
雁荡之行     
位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背依峰峦叠嶂的括苍山脉,面对碧波万倾的东海。素有“雁荡奇景,名冠天下”之美称。能去雁荡一游是我自中学一节地理课上就有的梦想。岁月悠悠,转眼已经几十年过去了。去年秋末,我终于如愿以偿了。行至雁荡山门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红色石刻对联:欲写龙批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看来,今生能来此一游,算是我没白活一回了。走在大龙批的山谷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山水画中。这里古树参天,怪石林立,或似开山巨斧劈刻,或似褐色飞瀑直泻,令人惊叹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在右侧山腰上,一块山岩…  相似文献   

20.
行走雁荡     
假期已至,阳光正好,此时到雁荡走走,实为上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