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它易于师生情感交流,易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易于引起师生共鸣。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一、教师在课堂上情感要投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语言、表情身体都要动之以情,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为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一个音乐教师在范唱歌曲时,缺乏歌唱的情真意切,那…  相似文献   

2.
一、构建“情感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情感 ,满足学生情感因素需要的教学。它充分强调把受教育者———学生 ,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来看待 ,充分体现对学生尊重与热爱。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 ,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 ,发扬每个学生之长 ,使每个学生都成才。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言 :“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 ,没有情感 ,就没有素质可言。”二、“情感”的内涵“情感教学模式”中的情…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4.
李小艳 《课外阅读》2011,(11):116-117
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如果离开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苍白无神。阅读教学呼唤美,呼唤教师对学生进行“真”的引导,“美”的渗透,“美”的熏陶。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也是美的生成图。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性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在平时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或许正因它的美,故而成为我国“美育”体系里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于是也成为了教师进行美学渗透的重要载体和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源泉。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歌曲学唱、名曲欣赏还是音乐实践,都把目光指向了“速成”、指向了“功利”,于是“美”被隔离了,这样的教学不仅伤害了学生对音乐的原始认知,更淡化了学生对音乐之美的追求,为此,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改变现状,通过挖掘音乐内容的内在美和拓展音乐形式的外在美来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情感、能力,最终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政治教师应该懂得美 ,应该创造美 ,应该通过教学实践创造教学艺术的情感美 ,促使学生“动心、动情、动容” ,追求和达到情感教育的最高境界———升华情感、铸造信念、追求真理、完善道德。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宗旨 ,决定了它既是一种理性教学 ,又是一种情感教学。因此 ,政治教师必须把理性教学与情感教学结合起来 ,遵循美的规律 ,依据美的原则 ,创造教学艺术的情感美。这是创造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艺术是离不开情感的。托尔斯泰说 :…  相似文献   

7.
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并不是认知活动以外的心理过程,它是与认知活动同时发生,并伴随认知活动始终的同一心理过程。是认知主体结构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恒常的非智力因素。它与其他主观因素一起,构成了学生认知活动的内部状态,并以复杂的形式作用和影响着学习主体的认知活动。 一、情感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动力作用 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学生的认知过程,从形式上看有别于人类的一般认知活动,有其独特的特点。但从本质上看,又是和人类的认知活动相一致的。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是…  相似文献   

8.
周雪琴 《现代语文》2009,(9):128-129
写作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感知美、审视美、创造美。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重写作技巧、轻写作内容,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引导,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感知,学生的兴趣未能激发,生活秋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未能调动,思维未能激活。因而我们读到的学生作文往往是“只有文字,没有思想;只有呻吟,没有情感:只有虚假,没有真诚”。其实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篇篇静态的习作上,  相似文献   

9.
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又是促进全体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教学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形式,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老师”与“学生”的分工是“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缺乏美感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成果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统一在教学过程中的,这种“情知对称”是一种高情感与高智慧的融合对称,它才是学生学习生活深入持久地进行并获得显著效果的基础条件。只有在美的感情下,才能有智慧,只有美的感情,学生才能进入智慧的殿堂。语文学科充满了人情美,文?..  相似文献   

11.
郝玉霞 《文教资料》2005,(25):111-112
语文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学因素。这些美学因素,一方面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成为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切入点,点燃学生心中的兴趣之灯,以语文之美感染学生,提高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人们心理上的这一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以“美”为基点,让学生在对美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形成兴趣。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关注每一个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是情,感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感情流淌,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 ,更是作者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的过程 ,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教学才会产生最佳效果。这三者中教师是主导 ,是连接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 ;学生是主体 ,一切的手段和方法只为学生入情入境。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把握知识、陶冶情操。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呢 ?一、发挥语言魔力以激发学生情感1.“美读”以娱情。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就是指导学生“美读”。所谓“美读” ,就是指导学生有情感…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语文教学既要讲清文章的“理”,也要讲出文章的“情”。可后者常常被我们忽略。目前,中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不感兴趣,写起作文来也是干巴巴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没有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自己写作时,又缺乏感情。要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  相似文献   

15.
课题规格: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课题 申报单位:南京市石鼓路小学 研究时间: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 简介:我们将“立美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界定为:在教学大纲指导下,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因素,创设立美操作活动的不同类型,让学生在美的教学情境中,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技能,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达标,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身心和谐整体地得到发展。 一、模式的一般形态 “一心双线贯五环”。“一心”,即以“立美”为核心;“双线”,即以认知线索、情感线索为主线;“五环”系指教学过程中的五个基本环节:即唤起、感知、理  相似文献   

16.
袁文显 《山东教育》2004,(13):53-54
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主要表现为: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鉴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情感教育的因素是依附在一定的知识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是在概念、法则、性质的推导过程中和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实现的.下面谈谈进行情感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对话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等因素以教学目标为指向,以语言为媒体,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话而不是注重讲授,是对我们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是“三环节”教学法的一个特征,这种对话教学有助于教材的内容更新,有助于培养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由此让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在教学中我们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非智力因素不可或缺。情感是思维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情感教育”点燃学生思维之花。在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情感美可产生强大的鼓舞力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情感教育”使数学课堂充满探究的氛围,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思考之一:教法改革应突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合一”的观点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因此,当前的教法改革要突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和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恰当的教法。1.培养兴趣,激发动因。没有无情感的纯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纯情感,认知和情感总是相伴随而产生,并互相作用。在情感因素中,认识性兴趣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指向认知活动本身,是学习活动最有效的动力。教师要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供一定内容背景,以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