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苏区的文化,属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范畴,具有鲜明的特征:是苏区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有一定的超前性;是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综合体,其中大众化尤为突出;直接服务于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乐山农村社区居民解决道德纠纷的文化基础主要有三种:一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二是以“仁”为核心的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文化,三是以价值规律为核心的商业道德文化。近三十年,这三种道德文化的碰撞加剧,它们相互排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和而不同。从发展趋势看,伴随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一种以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为主体的,以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为基础的,商业道德文化为补充的新道德文化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3.
匈奴文化与中原文化价值观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文化是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注重整体及人伦和谐,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尺度的道德价值观;匈奴文化则是建立在游牧经济基础上,注重个体,讲究实用,以现实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功利价值观。本文从长幼人伦、婚姻家庭、义利关系等内在机制方面比较匈奴文化与中原文化价值观之不同,揭示其形成的不同社会、经济、历史根源,探究其各自的精华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地方高校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使命必须从继承和发扬当地优秀文化开始。赣南师范学院充分利用赣南革命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深入开展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文化课程改革,创建了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联动式课程教学体系,创造条件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文化育人效益。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苏区开展了一个旨在提高群众政治文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运动。在这一运动中,苏维埃政府除了强调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外,还强调对学生进行阶级斗争、参政议政以及民主平等观念的灌输。通过这一运动,苏区群众不仅获得了一个普遍的受教育机会,而且还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政治水平,并推动了苏区战争动员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容及其实现或表现形式的有机统一体所呈现的标准或状态。其主要特征为:始终以党和政府为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政治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未发生重大变化;政治动力机制由阶级斗争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演进路径从革命型转向建设型;政治文化结构由一元化转向以一元化为主导多种亚文化共存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建国的首次预演,苏区政权之所以能在廉政建设上获得巨大成功,除了得益于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等为表征的廉政制度文化和廉政物质文化建设之外,以培育共产主义信仰和苏维埃革命信念为内涵的苏区廉政精神文化建设亦功不可没,这些为苏区廉政建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文化研究为视角 ,近二十年的中国当代家族小说可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和“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着眼点在对家族文化的思考 ,对传统家族伦理道德、文化人格持矛盾心态 ,肯定其凝聚力 ,否定其负面作用。“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则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 ,关注个体在家族中的命运及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表现出传统家族的解体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丧失 ,对传统家族文化扼杀人的生命力、创造力持积极的批判态度。两类家族小说对传统文化、人性的新思考折射出近年来人们文化思考的活跃和时代、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在儒家伦理道德居统治思想地位的中国历史传统中,国人将治国的希望寄托于当政者的道德行为,对当政者治国的成败主要诉诸道德尺度的评判,形成了以德贵人的德型政治文化。李商隐的咏史诗从一个侧面宣示,传统德型政治文化具有其内在的清醒自觉与必然的无奈无能。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需要道德的引领与规范。立足于当代中国文化道德现实,着眼于宏观的社会生活,发现当代中国文化道德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依据、现实背景和理论成因。从历史维度看,主要是由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断层;从现实维度看,受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从理论维度看,源于对道德价值的偏颇理解。相应地,实现当代中国文化道德的发展就要从正确理解道德的实践内涵、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对文化市场发展的价值引领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化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闽西北苏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从文化资源管理视角,加强闽西北苏区文化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闽西北苏区文化资源管理存在物化倾向、意识淡薄、整合力度不够、相关人才与现代文化产业理念缺乏的问题.在国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管理者要树立文化资源管理意识;创新文化大发展的体制机制;“内强建设,外重促销”,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以期通过文化软实力的科学管理为切入点来探寻闽西北苏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构成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是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区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苏区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实际,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力量,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逐步建立和发展。它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对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后来中共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区基本上是在封闭而落后的山区开辟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山区农民长期禁锢在封建文化意识之中。土地革命的开展,使他们从政治经济上翻身了,但文化观念的真正解放还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转化过程。急遽的社会变化,强大的文化攻势,引起了苏区文化心理结构的迅速裂变和重新整合,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诸如人如观、世界观、权力观、妇女观、伦理观等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观念的普遍更新,标志着新的文化形态和社会形态的诞生,历史即将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德育首位、德育先导观念的确立,伦理道德教育内容、方法、教材体系的逐步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以鄂豫皖苏区文化动员的实践与表达为研究对象,探寻和追溯苏维埃革命时期中共文化建设的思想和逻辑基础,并从文化共生的视角进行分析,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步融合进行探讨,以此为基础对该时段中共文化动员的历史意义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有关土地革命与苏区宗族组织之间关系,学者们不仅注意到宗族阻碍革命的消极作用,而且也注意到两者之间复杂的关系。面对苏区存在革命对宗族组织的让步、妥协等现象时,有学者试图从非阶级或非阶级斗争角度来理解。然而,离开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研究革命对宗族组织的改造,有可能犯本末倒置的错误。可以从阶级斗争视角来探讨革命与宗族的关系,并从目标与过程的辩证关系角度来进行分析:从目标指向上看,革命对宗族组织的改造是明确的,即宗族是封建组织,打击它是绝对的;从具体的过程上看,面对强大敌人时,为了获得更多群众理解和支持,对宗族组织的改造或作出一定妥协,或利用宗族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18.
苏区文化是梅州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资源比较优势和教育理念价值。嘉应学院作为梅州唯一的本科院校,苏区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和运用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梅州苏区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教育资源,可以成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苏区文化教育融入课堂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拉祜、普米、基诺等彝语支民族的共同的传统节日。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各地区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神话传说,而这些神话传说又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并承载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基于这一视角,以期进一步阐述火把节的文化内涵中所体现的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20.
文化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特别重视文化政策对文化工作的指导作用.从以阶级斗争为核心,为政治斗争服务的革命文化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社会现代化服务的社会文化政策;与政党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文化战略地位的创新文化政策;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以人为本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政策,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地调整文化政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