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琼 《考试周刊》2014,(97):29-29
诗词鉴赏是高考的必考考点,虽然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花较多时间讲解鉴赏方法及答题模式,但学生的得分率依旧较低,以致师生谈"诗"色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文章认为,教师应该以"读"激活诗词的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诗词的寻"情"过程中,感悟诗词的情感美,从而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瑰宝。然而,由于古代诗词有着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加之古代诗词独有的语言与结构等特点,给学生理解与鉴赏古代诗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与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呢?我在多年教学探究中,摸索出“入时、入意、入境、入情”这一古代诗词教学八字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入时,即将学生引入作者及其作品所特有的时代背景中去。古代诗词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将当时特定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龙吟: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诗词中"情景反差"手法的运用,产生出怎样的效果?诗法指津古典诗词作品必然要描写人物各种各样的情感。欢乐与悲伤是人的感情中对立的两极。一般而言,欢乐明快的景色易使人宠辱皆忘、心旷神怡,而凄清冷寂的景色则常使人若有所失、黯然神伤。所以,在古典诗词创作中,作者常常是以乐景写欢乐之情,以哀景抒悲伤之感。然而,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有时是不以人的主观情感而转移的,因此,情与景常常处于对立统一的状态之中。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4.
虽然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是,如果读者不能与作者发生情感的共鸣,就无法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诗词的鉴赏也就无从说起。所以说,在古典诗词鉴赏中,情感的鉴赏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我以近几年高考题中的古诗词情感鉴赏题为例,来探究一下如何把握古典诗词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翻开古代诗词,会发现作者的“愁”情居多,或思乡怀人,或壮志难酬,或送别感伤……但也有一些诗歌是表现作者“乐”情的。现总结如下,希望能对师生鉴赏古代诗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杨柳"这个意象的内涵是什么呢?诗词选修的学习中,老师常这样问学生.应该是送别,感情一般是缠绵、哀怨的,学生总能快速而准确地回答,足见老师对诗词基本意象内涵的反复强调是有效果的.一提"月亮",往往是游子"思乡",一提"菊花",往往是隐士"不畏权贵,追求淡泊".借助于意象的解读,学生理解了诗词的内在情感,这是诗词鉴赏的基本任务.除此以外,我们会重视诵读,炼字,尤其重视表现手法的鉴赏,虚实结合,化静为动,托物言志等等.但是,选修阶段对诗词意象的鉴赏是否就在这样的层面上进行呢?我们知道,古典诗词的基本意象就是那样一些,各自都有特定的相对稳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作为基础年级的课文,《声声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具体体会理解意象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阅读鉴赏诗词的方法,从而更准确地捕捉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叠字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品味文字,入情入境,从而学习叠词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侯书香 《现代语文》2006,(8):125-126
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探寻诗词的主题呢?我们可以着重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以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借助时间的过渡,表达了对于"绿肥红瘦"的惜时伤春之情。而词中明知故问的矛盾心态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希望与无奈、急切与拖延、理智与情感等多种心理状态的交锋。把握其中的情感线索才是鉴赏这首词以至全部古典诗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古代诗歌鉴赏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中占有重要的版块,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热点主要集中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情感四个方面,其中对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考察为重点。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读不懂诗歌,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所以答题时东扯西拉,不得要领。如果不能准确的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就谈不上鉴赏诗歌的其他方面,因此准确把握诗歌情感又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本人主张把诗歌情感作为切入点鉴赏诗歌,以"情"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的融合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境界。一、作者情———“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选入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形神俱佳,文质兼美,是情感满溢的海洋,并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就可以定格定位的。怎样才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呢?1.走入课文:首先必须让学生走入课文,要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细细品味,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六朝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不仅阐述了作者的主观情思贯穿于文学作品之中,而且还道出了读者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应该通…  相似文献   

12.
诗词鉴赏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是读者以诗歌为文本,通过阅读感受作者情愫,获取诗人所要表达意旨的过程,诗词鉴赏的终极目的是达到读者与文本及作者在理解层面上的高度统一。进行诗词鉴赏时,只有关注所有信息,找到有效切入点,才能达到理解上的默契。为了省时高效地贴近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笔者以为抓意象是取得这种效果的一条捷径。一、捕捉意象,研究意象,把握诗词的意象特征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作者的主观心意和客观物象相凝聚的具体表现,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形象,它由情与景两个元素构成。意象是沟通诗…  相似文献   

13.
<正>有教育家指出,什么样的阅读才算是成功的阅读呢?没有其他评判标准,主要看是否在阅读中将自己当成作者,用作者的眼观文,用作者的耳听声,用作者的心察情。文本的整个事件中,或是整个场景中,是否有阅读者作为第二作者的身份到场。这其实已经高出普通的阅读程度,上升到鉴赏的层面。有效的鉴赏,是需要读者的现场介入的,品味其中的语言,发挥想象力,使自己如临其境,寻觅作者  相似文献   

14.
姜海军 《语文天地》2012,(23):47-48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那么,如何鉴赏和复习教材中古诗词呢?一、抓住诗词的信息诗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首先抓住这些信息。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或诗的类别。如《伤田家》,"伤"为"哀","田家"为  相似文献   

15.
所谓意象,便是寓"意"之"象",主要是指客观的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诗人在创作中,其诗词作品需要借助一定的形象,所以在高中诗词教学中一直强调意象教学。意象作为诗人情感的凝聚,通过客观物象经诗人情感升华并创造成独特之象。在高中诗词教学中,以意象模式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鉴赏,通过对诗词内涵的充分理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一、意象教学法在高中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意象教学法作为重要的诗词鉴赏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它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诗词鉴赏的能力。由于诗词  相似文献   

16.
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什么样的诗词,都饱含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感情和诗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无我之境所体现的情感美与有我之境的诗所体现的情感美又有所不同,是独特的一种美。它不仅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感应的境界美,同时,又体现了作者情感中不落于俗,超然于物的高超美。  相似文献   

17.
薛玲玲 《家教世界》2012,(16):124-125
景为情设,情因景生,古诗词鉴赏的要点很多时候落在诗词中的景与情的关系上,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古诗词中景的描写以及作者写景的意图,它与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何关系,弄清这一关系,加上相关的艺术手法,很多诗词的解读将变得轻松。总得来说,有两大关系: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相似文献   

18.
诗词鉴赏过程是一个读者之情与作品中诗人之情相会的过程。优秀的诗歌,形象鲜明具体,意境深邃阔大,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如何唤醒鉴赏主体的审美情趣,使其达到审美思维的全方位运转,是诗词鉴赏的关键所在。我认为以下几种鉴赏方法必不可少。一.挖掘意境,引发联想想象"意境"即是指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融与统一。鉴赏古典诗词,关键要会挖掘其意境。王国维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长河中最亮的一颗星,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将这种文化继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高中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一、披文入情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由此可以看出,鉴赏者只有通过理解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才能领会诗词蕴含的丰富情感。首先,明白词语义项的多样性。比如,在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  相似文献   

20.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3,(Z4):96-97
主持人龙吟:古语云,闻弦歌而知雅意。在诗词中,我们看见的不仅是诗人的情感,有时还会感受到时代的强音。盛世而靡歌,乱世出哀音,一首诗、一阙词,有时就道尽了个人的是非成败、朝代的兴衰更替。诗法指津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因为古典诗词作品往往表现作者的情怀、志趣,并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境遇以及个性有关,所以要"知其人",也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又因为古典诗词作品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往往与社会的变迁、时代的风云密切相关,所以要"论其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知人论世,有利于我们更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或情感内涵。对古典诗词进行鉴赏评价,不能不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