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分互认机制是基于学分制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开放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国外跨国修读学分互认的成功经验,对国内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的实施路径进行制度设计,并据此提出具体的管理对策和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校学分互认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推行,我国的高校学分互认也应运而生.本文拟从推行实践、推行意义和潜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我国高校的学分互认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本科院校举办暑期学校有其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以树立国际化理念、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拓展跨国(境)校际合作和交流项目,并试点开设暑期课程,进行学分互认。通过实践,努力探索应用型本科暑期办学与学分互认机制,为高校国际化进程提出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的困难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分银行"的推行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但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就业导向的针对性要求与"终身造就"的矛盾;"选课制"发育不充分;学分认证和互认机制不成熟;管理难度增大,管理成本提高.  相似文献   

5.
学分互认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方面,学分互认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实现、扩大高等教育的覆盖面、推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减少学生辍学率并促进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间的自由流动.基于欧洲学分互认体系、加拿大B.C.省的学分互认体系、韩国学分银行系统中的学分互认、日本高等教育的学分互认等的比较与分析,建议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中的学分互认应该采取机构驱动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同时应该基于我国现有的学分互认实践,着力研究制定适应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终身教育资格框架,以便发展国际间的学分互认,同时应该认可学生通过先前学习评价所获得的学分.  相似文献   

6.
学分制是运用学分管理课程,以学分为单位对学习者的学习量进行计算和评估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互认是对学分制的又一次创新,适应了高等教育多元、开放的发展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高校学分互认的实施策略与发展特征,意在为我国学分制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性的变化,催生了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出现,各种教育类型之间的界限变得日渐模糊并成为一种趋势,沟通与融合各类教育的学习成果成为摆在各国、各地区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在欧盟委员会及其教育协调管理部门的主导下,欧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终身学习体系,同时在学分互认和累积制度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科学的学分互认政策体系和实践框架。它的核心内容是学分标准、成绩的评定及学生交流的流程。影响其不断发展、更新和完善的主要有:一体化趋势展现多层治理结构体系下的教育发展趋势;多元化政策保障学分互认与累积体系的实践效果;拓展性政策推进学分互认与累积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等三大因素。它对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将产生四方面的启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完全学分制度是学分体系构建的首要保障;多层治理结构中仍坚持一体化的学分互认与累积体系;综合配套政策有助于实现学分互认与累积体系的预期效果;学分互认与累积体系发展采取标准化接口,遵循开放自愿与循序渐进原则等。  相似文献   

8.
2014年9月,辽宁省教育厅首次启动普通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开展省内高校跨校修读学分互认,成为推进辽宁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辽宁省实施跨校修读学分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了跨校修读的优点以及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创新性地提出了完善跨校修读学分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辽宁省跨校修学分的成功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之时,以学分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在各高校展开。实施高校间学分互认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然而由于我国关于学分互认的经验不足、实施条件不完善,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学习较为成熟而完善的欧、美、澳等国外学分互认机制的模式,对于指导我国高校的学分互认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国内外高校学分互认现状,以及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几种学分互认模式,发现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教育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工作已势在必行,而使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需要我们尽快发挥"学分银行"的作用,扩大学分互认的深度和广度,使各类教育能够相互衔接,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学校本位学徒制提高了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能力,成为高中毕业生就业与升学的良好选择。澳大利亚学校本位学徒制具有学历与能力并重、学校教育和带薪兼职工作紧密结合、增加职业培训积累实践经验、学分互认和课程融通、严格管理与灵活实施等特点,其对我国实行1+X证书制度具有如下启示:推行学分互认与转换,院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保障“X”证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国外学分互认制度对我国中高职与开放教育衔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互通及学分互认、欧洲ECTS和ECVET的学分计量与评定制度以及美国的学分互认及课程衔接模式都为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的纵向衔接提供了重要参考。我国应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通过明确学分互认的依据、对中高职与开放教育进行一体化设计、建立国家课程等措施来推动中高职与开放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以及高职院校正积极践行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使得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更具个性以适应学生来源的多样性,以及服务学生技能提升的长期性。在校内打造技能创新服务课程计入学分,让职业教育成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更好地服务于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构建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最终学生受益的“校企生”三融合命运共同体,是职业技能类型教育高质量提升的关键点,也是构建公民职业技能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基于“学分银行”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探索学校、企业、学生三融合的协同共赢育人机制,促进职业类型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来从战略上重视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近20年来我国在线高等教育课程及其平台建设,与世界在线高等教育课程的发展节奏基本保持一致,且起点较高,但在学科类型、课程提供主体、课程语言、教学形式和课程共享性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差异。就国际影响力而言,我国在线高等教育课程还存在以下不足:在线课程开发缺乏全球化视野,课程内容及质量国际吸引力不足;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机制不灵活,世界范围内传播效率不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开展国际在线教学动力不足;在线教育缺乏质量标准和学分互认体系,国际认可度不高;高校内部支撑体系不完善,缺乏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整体布局规划;多方协同推进,打造中国品牌;引领标准建设,拓展国际空间;打磨专业团队,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学分银行不但能促进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还能拓展高等教育资源,是实现学分互认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学分银行构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基于学分银行的学分互认机制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The course–credit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standard means of measuring academic work. Typically, an academic degree is the sum of required and other courses measured by the course credit system. Generally, each course consists of 3 credits (the meaning of each credit is one hour of in-class or laboratory work over a 16 week semester). The system is a means of measuring the time spent on study and not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Since the 19th century, the course–credit system has been the major “currency”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跨校选课的开展情况作为实践支撑,借助国内实践中的有关高校跨校选课的案例研究,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正确定位,找出国内高校跨校选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高校跨校选课的问题,针对高等教育资源特点,以具有地理位置集中、学校层次相当、学科专业优势突出且互补的两所高校为研究对象,结合陕西省高等教育实际情况,提出优质特色资源校际共享及学分互认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为高校间优质特色教育资源校际共享及学分互认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成人高等教育收费问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成人高等教育根据各省(区、市)收费制度改革的现状和自身教学管理的实际,分别实行学年制收费制度、学年学分制收费制度和弹性学分制收费制度等不同的收费标准。针对成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不完善、收费标准的不合理、收费管理的不规范等问题,要通过成本补偿的多元化、收费标准的合理化和收费管理的规范化等措施,构建学习成果互认的成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受政府高权管制思维和高校治理能力不足的“双重束缚”,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面临着沦为政府规制强化的工具和合法化“外衣”与侵害高校自治权限的风险。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低下则进一步制约了“放管服”改革的实施。《高等教育法》第32条到第38条规定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呼唤政府监管模式的重塑与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强化。一方面,破除管制型政府的窠臼,促进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增强对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监管体系的合法性控制,明确政府的法定责任,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真正实现政府权力“放得下”;将“放管服”改革纳入法治轨道,避免地方政府或某些政府部门以“放管服”为名变相设置新的审批权或其他监管权限。另一方面,强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高校自主办学的风险预防与管理体系及法人治理结构,充分保障高校扩权后能够“接得住”。  相似文献   

20.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作为来华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内涵式发展是促进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这对新时代“趋同化”治理模式下积极应对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新要求。“趋同化”管理要求以“同中有异”的原则发展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既要趋同管理,也要尊重差异。目前发展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存在整体生源质量有待提升、导师招收意愿不强、专业实践成效不明显及多部门联动机制尚未成熟等挑战,亟需从构建国际化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体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来华留学教育模式、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几方面完善管理与部署,以期为实施“双一流”建设及“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创新动力、智力支撑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